擺脫遊戲虛無 踏實是真理

2018-04-12   | 羅秀娟
慈濟青少年成長班透過寓教於樂的活動,引導青少年在遊戲中,學習成長。(攝影者:李經志,地點:慈濟馬六甲分會,日期:2018/03/12)
現今線上遊戲風靡全球,尤其年輕一代更是趨之若鶩,成為生活重心。其五花八門的類別,每一款都符合不同玩家喜好,再加上遊戲設計的玩法多元化,角色人物的外貌、能力和性格不盡相同,所持的武器各具功能、飼養的寵物也千奇百怪,偶爾還有獎勵驚喜,帶來娛樂享受之餘,也給予年輕人展示個性的平臺。

行程滿檔善用時間 打遊戲也做志工

現年十七歲的曾彥賓如同時下青少年的寫照,是當紅手機遊戲的玩家,對於某一款遊戲的熱忱持續了一年餘,仍然興趣不減。只見曾彥賓眼睛閃著亮光,侃侃說起熱衷於遊戲的緣由:「遊戲裡有很多不同的英雄、不同的玩法,而且會一直推陳出新,所以不會玩膩。」
曾彥賓(左)不過度沉迷在遊戲,因為除了上課,還有運動、補習,他也投入慈濟活動,承擔與學習。(攝影者:李經志,地點:慈濟馬六甲分會,日期:2017/04/09)

他認為玩線上遊戲是他其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娛樂、生活中的調劑品。而且身邊同學皆是玩家,唯有自己也投入其中,才不落伍,彼此有共同話題,不用擔心被排擠。問及網絡遊戲有何好處?他表示:「遊戲很考戰略,可以鍛煉我們的思維。我也從遊戲中學會不輕易放棄,即使輸了,只要再努力嘗試,最終一定會贏的。」

但他也分享自己之所以不會過度沉迷在遊戲的原因,是因為生活重心除了上課,還有運動、補習與慈濟活動等,日常時間排得滿滿,一天最多也只能抽出一、二個小時玩遊戲。雖不至於沉迷,但他也坦言不會放棄,曾彥賓笑笑的表示,「沒有遊戲的日子,肯定會有點失落。」

那段打遊戲的日子 價值觀全是顛倒

「我曾經打遊戲通宵達旦,不吃不喝不睡也不會累。」回憶起年少的往事,現年三十二歲的鄭幃崙望著眼前的青少年,感覺猶如他當初被線上遊戲俘虜的縮影。然而不同的是,鄭幃崙坦言,曾彥賓比他更有自控力。

打從初中開始玩線上遊戲,逐漸淪陷。求學時期可以連泡在網吧四小時,有時甚至為了玩遊戲,曠課補習班和課外活動;出了社會工作,電腦和互聯網普及化,他在家玩線上遊戲更方便了,可以徹夜不眠,導致隔天精神萎靡,更糟的是,鄭幃崙多年來被頸椎病纏身,其中一個因素正是因玩遊戲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所致。
   
「在遊戲世界裡我是No.1,我可以建構一個全新的自己,買很多配備來滿足自己的虛榮感。但是現實中我只是一個表現平平的普通人。」鄭幃崙分析以往玩線上遊戲的心態。

鑑於好勝、怕輸的個性,他必須要比夥伴更快過關斬將,不斷升級配備,耗費更多時間金錢投入其中,他在所不惜。鄭幃崙表示,當時也許是生活過於空虛,因此以玩遊戲來打發時間。

「我很享受在遊戲裡獲勝的成就感。可是後來我才發覺,那是很虛無的……」但是過度沉溺在虛擬遊戲的刺激、搏殺中,脾氣也變得暴躁,遊戲中的暴力行為影響現實生活,以為拳頭能解決問題。鄭幃崙舉例分享,若一起組隊的夥伴表現差而拖累了整組人,成員就會發脾氣辱罵,有時還會打起來,失去理智的負面影響,讓投入其中的自己,完全無法察覺。
鄭幃崙與蒙福青年培育學院的青少年作分享。(攝影者:黃婉琦,地點:馬六甲蒙福青年培育學院,日期:2015/08/03)


幸好有生命的轉折 原來過去是虛空

但慶幸的是在一個不可思議的因緣,鄭幃崙終結了自己年少輕狂的歲月。那年因養病在家,看著父母投入慈濟,時常早出晚歸,勾起了他的好奇心,有一陣子無所事事的他便跟隨父母薰法香,進而也開始參與慈濟活動。

鄭幃崙從親身訪貧,看見世界暗角不幸的一群,他才醒覺,原來人生也有另一種方程式,他開始體認自身的幸福,並學習發揮生命的良能去付出助人。做好事後無以言喻的喜悅,讓他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原來如此簡單,體會到時間善用在利益人群的事上,相較於以往沉迷遊戲虛度光陰,更來得值得。

但是當精靈寶可夢線上遊戲掀起熱潮時,鄭幃崙在好奇心驅使下也曾下載遊戲,並再次欲罷不能。他時常在交通燈前等候時,忍不住尋找神奇寶貝的蹤影,夜裡開著車到處逛,一邊開車一邊滑手機,還刷卡買配備。

直到一次在觀看證嚴上人開示,聽見上人苦口婆心勸導年輕人不要沉迷抓寶等虛幻的世界,讓他感到非常懺悔,也狠下心把手機裡的遊戲都刪除。鄭幃崙表示:「我不想讓遊戲奪走我的青春,在虛空中度過。」

他坦言,玩遊戲確實可以紓解壓力,但其實也是短暫的舒緩而已,現實中存在的難題還是得去面對。儘管在遊戲中稱王,但回返現實,仍然必須腳踏實地苦幹,才能擁有一番成績。
鄭幃崙(右)選擇在慈濟帶動年輕的一群,與他們分享自己的過往,希望他們以此當借鏡,不要重蹈覆轍。(攝影者:李經志,地點:慈濟馬六甲分會,日期:2018/03/11)

玩家的心情真寫照 願伴學子找價值

領悟了人生道理,還算年輕的鄭幃崙現在選擇在慈濟帶動年輕的學子們,與他們分享自己的過往,希望他們以自己當作借鏡,不要重蹈覆轍。

「年輕人身心未成熟,較容易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誘惑,以前沒有人教我,現在我希望能引導他們走向正道。」鄭幃崙表示,自己也曾經如同他們一樣,對這個世界的暗角無感,只是嚮往追求糜爛。投入慈濟後,他接觸到的是世界的另一個面貌,對人生改觀。

尤其當他了解到自己購買新手機的花費,竟然足夠做為一個家庭三倍的生活費,頓時讓他感到汗顏。因此如今的他對物質生活返璞歸真,知足常樂,反而著重追求心靈的富足。

從過去喜歡到喧鬧糜爛的場所,認為這樣可以驅趕寂寞,找到存在感,現今的鄭幃崙身在靜思堂,祥和的氛圍讓他感覺平靜自在,進而從投入志工活動中,透過付出找到生命的價值。

(文:羅秀娟 馬來西亞報導 2018/03/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