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金的價值 如竹筒啟愛心

2018-07-17   | 涂瑞璽、周素滿、周芳苑
慈濟紐約分會代理執行長王萍華頒獎給獎學金得主。(攝影者:翁秀春,地點:美國紐約分會會所,日期:2018/06/23)

美金一千元(約新臺幣三萬零八百元)的獎學金,是助學生得抽在課餘時間,安排每周五天五小時在外打工的時間,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才能獲得的工資。雖然這筆助學金看似不多,但是對於美國紐約的助學生而言,卻像是竹筒歲月一般,累積而來的是一份愛的關懷。

助學金是祝福 能啟發無限希望

慈濟紐約分會獎學金自1992年開辦,已連續二十三年,為鼓勵真正想上進求學、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年輕人,申請者必須寫一篇文章,自我介紹之餘要談一談對慈濟、社會公益的看法,接著紐約慈濟志工再針對這些資訊進行初步篩選,並一一到通過初審的申請者家中進行家訪,最後評選出得獎人。

而今年2018度年獎學金發放典禮於6月23日在紐約分會所舉行,得獎學生共計二十三位,有十九位是第一年申請的準大學生,四位是大學在校生。獎學金頒發典禮一開始,慈濟紐約分會代理執行長王萍華表示,獎學金的資金來自十方善心人士,有些人長期護持,捐款史甚至超過二十年,還有人並不富裕,卻仍省吃儉用捐款來助人,因此每一分善款都很珍貴的。
皮克斯基爾高中助教高爾迪尼亞女士(右)和副校長皮考先生(左)和每年都陪同得獎學生參加典禮,同時也頒發特別獎給高爾迪尼亞女士,感恩她長年作為慈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樑。(攝影者:翁秀春,地點:美國紐約分會會所,日期:2018/06/23)


而這這些助學生多半是西語裔學生,不過有些助學生本人,甚至是他們的家人卻已經被慈濟理念所感動而投身志工,參加各項慈濟活動。

剛畢業的慈少林同學以用打工所得描述這一千元助學金的價值,他表示假設一小時工資十元(約新臺幣三百零八元整),一天工作五小時,一週五天是二百五十元,四週才能累積而成。雖然與他錄取的康乃爾大學一年的獎助金七萬元相比,慈濟獎學金金額小得很多,但慈濟的助學金卻是一種鼓勵,就如同竹筒歲月,不在錢的多少,重點是善念積少成多,更重要的是提醒自已要腳踏實地,靠自己努力借力使力的最大效益。

愛循環來助人 善力量驅動理想

一對來自華裔後代的謝家姊弟,姊姊已經連續三年得到獎學金,貼心的她看著母親為了支付她和弟弟的學費,身兼三份工作一星期七天從不休息,因此她也另外申請學生貸款,希望分擔母親的辛勞。

目前她也加入慈青社,從大一到現在從沒退轉,因為這是她希望以承擔慈青的工作,來做為感恩的回報。而今年也申請到獎學金的弟弟,成績頂尖的他文武雙全,擁有跆拳道黒帶三段的資格,課餘時輔導小朋友學跆拳道,也經常在社區活動中示範表演。
志工特地邀清慈青與慈青學長們一起與所有得奬學生分組討論,針對進入大學新環境可能遭遇的挑戰、煩惱、疑問等問題,由慈青學長們為大家提出解答或建議。(攝影者:翁秀春,地點:美國紐約分會會所,日期:2018/06/23)


弟弟表示,現在跟姊姊將一起讀同一所大學,節省餐食住宿費用,未來也希望自己能當一名工程師,製造新的電腦以利益人類,最後弟弟也想要多認識慈濟、加入志工行列,與姊姊結伴同行慈青道上。

「慈濟的使命打動了我!」去年獲頒獎學金的鮑塔,與姊姊因為受到志工們的關懷而感動,從去年領獎結束後,只要時間允許姊妹倆都不會錯過參與任何的慈濟活動。因此過去一年中兩人參加義診健康日活動、食物發放、蔬食嘉年華等,這次更跟著志工一起進行奬學金家訪,承擔西語翻譯。鮑塔的姊姊說:「要記得回饋、助人,才能使世界變得更好!」

照亮社會暗角 彼此交流與鼓勵

確實這社會中需要多一點的主動關懷,任職於紐約上州的皮克斯基爾高中(Peekskill High School)的助教高爾迪尼亞女士(Maria Gordineer),已連績六年全力協助該校學生申請慈濟助學金,用心關懷家境清寒卻努力向上的學生,為此慈濟紐約分會也頒發特別獎給高爾迪尼亞女士,感恩她作為學生與慈濟之間的橋樑。

總是關心學生生活狀況的高爾迪尼亞女士,六年前在網路上得知慈濟的助學金申請,大為驚喜,此後每年都會為校園中大約十位的學生遞件申請。而副校長皮考先生(Kent Picou)和高爾迪尼亞女士更是每年出席頒獎典禮,就像是助學生的父母親一樣,一起分享著得獎學生的喜悅,同時也希望與志工保持互動。

頒獎典禮的最後,志工特地邀清慈青與慈青學長們一起與所有得奬學生分組討論,針對進入大學新環境可能遭遇的挑戰、煩惱、疑問等問題,由慈青學長們為大家提出解答或建議。

現場與會的貴賓與家長們紛紛受到年輕人的真誠,也熱烈分享自己的經驗,大家彼此鼓勵祝福,希望懷抱感恩,珍惜學習的機會,並發願貢獻時間再去幫助他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涂瑞璽、周素滿、周芳苑 美國報導 2018/06/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