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未來 青年Demo公益實踐

2018-06-14   | 柯玲蘭
十個入選第一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的隊伍,都設計了專屬圖標。(攝影者:陳昭賓,地點:臺北市萬華區,日期:2018/06/08)

社會的希望在人才,臺灣社會歷經經濟起飛後,新一代的青年人才有創意、有熱血,能創業又做公益,同時為世界挹注正向影響力;然而青年們有心有力,但有時也會缺乏經驗與資源。為此,慈濟基金會推動「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活動之一「青年公益實踐計畫」,培育青年投入公益。
 
獎掖公益扶青年 社會企業初萌芽
 
慈濟基金會舉辦全國第一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從兩百四十五組公益團隊中遴選十組團隊,結合專家、學者的輔導,聯結更多相關資源與課程,讓各團隊盡快具備實踐能力,而以永續經營為目標。

各組依序上臺展示計畫,貴賓依內容以及執行面,舉藍牌是給予鼓勵,舉黃牌則是需要建議,現場業師們可以接受諮詢。(攝影者:陳昭賓,地點:臺北市萬華區,日期:2018/06/08)
6月8日,青年公益實踐計畫舉辦「Demo Day」,由十個獲選隊伍展示計畫執行的成果。另外邀請產、官、學貴賓,媒體、來賓及志工共一百一十位出席,聆聽入圍者的執行內容。

指導單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羅清水署長表示,活動展現了創意跟活力,推展到臺灣每一個角落,對於弱勢、對於偏鄉、對於技職教育、或者很多需要關懷的人。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表示,透過挹注資源來幫忙青年,讓社會創新、公益行動有實踐與發展的機會。青年公益計畫重要推手之一的馮燕教授,二年前受邀任慈濟基金會董事,她讚歎年輕人的創意無框架,入圍的十組有代表性、是多元的,善用贊助經費能夠作公益,同時也在創業。
 
兒童早期療育計畫 偏遠學校著手
 
提案「兒童早期療育計畫」——「找到所有的遲緩兒,並穩定地接受療育。」陳力磑本身是職能治療師如此說他們的實踐計畫,目前已由新竹山區進行此療育計畫,很感謝慈濟基金會挹注資源,展望未來能延伸至其他外縣市。
 
臺灣發展遲緩兒童的發生率是6%~8%,而在偏遠地區則為此的二倍;透過校園篩檢而發掘的疑似發展遲緩兒,訂定家庭療育目標,設法改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因素,包含生活作息調整、改變教養方法,甚至協助照顧者本身的生活品質等等,這些亦能協助提升家庭功能。
「找到所有的遲緩兒,並穩定地接受療育。」陳力磑說這是他們的實踐計畫。(攝影者:陳昭賓,地點:臺北市萬華區,日期:2018/06/08)

 
Skill for U 技職國手做公益
 
提案「Skill for U (用技能與社會對話)」——黃偉翔本身是讀技職體系學校畢業爾後繼續深造,目前是獨立記者也是「技職3.0」新媒體負責人,期望透過技職團隊展開、連結不同公益實踐計畫,好讓社會看見「原來技能可以不只是賺錢,技能可以作公益,技能可以回饋社會。」技能有它的高度跟層次。
 
藉由各領域技職國手的世界級技術,協助修繕、活化老舊與閒置校園空間,並在活化的空間融入SDGs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議題元素之一「永續城鄉」。首先目標鎖定在「不山不市」——不在山區(偏鄉)、也不在市區的,長期被忽視又資源匱乏的學校,希望給學生一個更棒的學習環境;期待體制內的高職,讓學生的技能培育跟社會接軌,連結到社會公益。
黃偉翔期望透過技職團隊展開、連結不同公益實踐計畫,好讓社會看見「原來技能可以不只是賺錢,技能可以作公益,技能可以回饋社會。」(攝影者:陳昭賓,地點:臺北市萬華區,日期:2018/06/08)

 
改變世界大推手 老屋新生在南郭
 
提案「改變世界大推手(老屋新生 守住南郭)」——南郭國小老師陳宥妤帶著孩子們改造彰化郡守官舍,創造老屋新生、營造共學圈。
 
陳宥妤表示,在過去接觸到文化資產的議題、或者是老屋的議題,通常打成跟經濟開發的一個衝突,其實是非常撕裂的一個過程。所以希望這一次透過孩子的力量,用老師教育的這樣一個角度來帶大家,跟大家分享一個不一樣的角度,從教育、從關懷、從人文的角度來看待社會發展,其實會有更多所謂的「溫和的力量」;然後用溫和的堅定,讓這個社會可以走得更踏實。
 
「我們不是為了要守舊,守一棟老房子而已,其實守護的是那個屬於我們在地本土的價值,大家的核心價值是為了一個理想的社會。」陳宥妤表達了堅定的經營方向。
南郭國小老師陳宥妤說明,計畫旨在守護在地價值。(攝影者:陳昭賓,地點:臺北市萬華區,日期:2018/06/08)

格外農品 讓農業心血被珍惜
 
提案「格外農品-全國第一座共享工廠」——游子昂經營自有品牌農品加工廠三年,發現臺灣每年有五十噸不合賣場賣相規格的農產品(格外農品),他有遠憂未來糧食危機的發生,近慮則希望每一個食物都被很珍惜。
 
游子昂表示推動共享工廠,能滿足協助農民處理農產品加工等,增加其收入與提升農產利用率,也成為小量或實驗性產品研發的場所。也支持農民租借農產品加工工廠設備與人力的費用,農民暫不需要投入大成本來設廠;以及開辦食安、食品標籤、行銷與通路開發等課程。
游子昂發現臺灣每年有五十噸不合賣場賣相規格的農產品(格外農品),他有遠憂未來糧食危機的發生,近慮則希望每一個食物都被很珍惜。(攝影者:陳昭賓,地點:臺北市萬華區,日期:2018/06/08)

Ubag 二手袋循環計畫 減少一次性塑膠袋
 
提案「Ubag二手袋循環計畫」——取自YouBike能夠甲地租、乙地還的概念,希望環保袋在民眾手中,能夠從不需要的甲方手中,過渡到有需要的乙方手中。以推廣環保理念出發,透過平台讓使用者知道正確的捐袋資訊以及找到使用二手袋的店家。
 
幸福食間 在高樹推廣自然農法
 
提案「幸福食間-打造偏鄉弱勢孩童的幸福時間」——曾佳偉說明團隊讓高樹偏鄉的孩子,以在地最基本的農務為事業,給孩子安全學習空間和健康的食物。執行內容,行銷善導書院生產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並協助高樹偏鄉弱農、老農民種植無毒自然農法作物作整合行銷;讓孩童能夠在各種產業體驗,從農業、加工業、餐飲業等等。
 
遠山呼喚 跨出臺灣援助尼泊爾
 
提案「遠山呼喚」——深入尼泊爾震央廓爾喀,為貧窮地區永久翻轉教育環境,而且以能夠「交由當地人自主經營」的教育發展計畫。「我們想要幫助人,還是他們想要被幫助?」是團隊思考的軸心;有別於輪番進場的服務模式,追求「退場」,賦予弱勢族群改變自己的能力。
 
健康秒懂狂人 健康盟團隊雲端衛教
 
提案「健康秒懂狂人」——展演者趙軒,曾在花蓮慈濟醫院的社區醫學部工作過四年,主要做社區的衛教,有感於有趣、又讓人看得懂的衛教方式,是多麼的重要。所以他們(健康盟)組合擁有公共衛生背景的團隊、鏈結動畫專業人才,製作「衛教動畫」、融入不同的語言,讓人想看、也看得懂,透過雲端傳輸裝設在醫療院所等相關衛生單位。
 
「因為現在健保非常方便,所以大家會覺得看個醫生不用花多少錢,反正健保會補助。」趙軒表達預防醫學會勝於治療,越少人去看醫生是最好的,希望做到前期的預防醫學。也期望醫管系、公衛系相關背景的同學可以一起投入這樣的工作,為臺灣的醫療產業做更不一樣的發展。
 
她以照片簡報這三個月的成長,健康盟連結「產學」專業人才,請太魯閣族護理師配音、與多媒體設計系動畫師合作等;並實地走訪醫學中心級大型醫院,以及地區型醫療院所理解他們的需求,也訪談民眾讓衛教內容更貼近人心。
趙軒組合擁有公共衛生背景的團隊、鏈結動畫專業人才,製作「衛教動畫」、融入不同的語言,讓人想看、也看得懂,透過雲端傳輸裝設在醫療院所等相關衛生單位。(攝影者:陳昭賓,地點:臺北市萬華區,日期:2018/06/08)

翻織世代 為代工廠找出路
 
提案「翻織世代 Factory NextGen」——在工廠裡出生、長大的陳思穎,到過英國念服務設計,親身感受到臺灣產業轉移的關係,十幾年來很多工廠都陸續關門。目前有三萬五千家類似代工廠,面臨沒有人接班的問題,而職人們都身懷絕技,所以她發想帶動「職人帶職人」、「工廠裡的教室」。
 
「臺灣製造這麼有名,年輕人只是在課本上看到,但是教育學習絕對不只在教室裡。」陳思穎說我們希望把大家帶進工廠,希望把年輕人引進來做了一些商品開發。除了代工之外,可以研發自己的產品,然後再由年輕人協助他們進行行銷,這樣子工廠才可以一直活下去。還有協助職人有授課的能力,讓他們跟年輕人有相通的溝通平台,比如六十歲的老技師們和十六歲的年輕學子們,藉由「60x16」工作營、影片等活動,彼此瞭解,進而共同創新進行老舊工廠轉型。
 
陳思穎在臺上簡報,以目前執行中的「新莊區巧欣針織企業社」為例說明,「連結世代,翻轉工廠,編織未來」;未來將吸引多元人才投入,研發中、小企業轉型模版,目標是中小製造業永續經營。
陳思穎說目前臺灣有三萬五千家類似代工廠,面臨沒有人接班的問題,而職人們都身懷絕技,所以她發想帶動作「職人帶職人」、「工廠裡的教室」。(攝影者:陳昭賓,地點:臺北市萬華區,日期:2018/06/08)

搖滾爺奶說書趣 銀髮世代饋社會
 
提案「搖滾爺奶說書趣」——銀髮人力活化,老有所用,退而不休,「老是一件美好的事」;團隊培養訓練爺爺、奶奶說故事的能力,能作公益活動也能到咖啡廳等場合說故事,打工賺錢也賺快樂。搖滾爺奶模範生白爺爺來現身說法,講一段故事給大家聽,生動活潑加上小魔術,獲得現場滿堂彩。
搖滾爺奶模範生白爺爺來現身說法,講一段故事給大家聽,生動活潑加上小魔術,獲得現場滿堂彩。(攝影者:陳昭賓,地點:臺北市萬華區,日期:2018/06/08)

第一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入圍的十組,2018年6月8日在臺北市西門紅樓二樓劇場,首度以Demo Day方式正式對外發表;且將於2018年12月15日舉辦第一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成果發表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柯玲蘭 臺北市報導 2018/06/0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