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醫年會訪精舍 人文收穫豐

2019-09-16   | 柯玲蘭、曾修宜、丁碧輝、許雅玲、吳進輝、陳靜慧、黃愛惠、唐玉蘋
德昕師父帶著大家在精舍巡禮,無論走到任一個定點,德昕師父都能以法釋景,將慈濟的法脈,上人的精神理念融入於導覽中。(攝影者:吳碧華 地點:花蓮靜思精舍 2019/09/13)
悠然漫步在精舍步道,遠眺雲霧渺渺的中央山脈,馬來西亞大學醫學院教授蘇毅在出坡中體會良多,感受非常特別,他表示,猶如在生活中得用心尋寶,不能只是隨緣或順便的心態;如不用心,會見不到寶物就在眼前,用心找才能如獲至寶。
 
2019年9月13日中秋佳節,也是全球人醫會成員與證嚴法師相約團圓的日子,經過兩天長照、醫療專業等室內課程,第三天上午,學員分兩隊參訪靜思精舍及協力工廠,並與證嚴上人共用午齋。
 
精舍巡禮  境教至寶
 
近午時刻,第二大隊學員,走入協力工廠騎樓下入座,德寋師父娓娓道來,協力工廠發展史及靜思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德寋師父表示,協力工廠從小小一間工廠,在所有師父以手工製造產品、一點、一滴慢慢累積,歷經四十年擴建才有現今的規模。

 
來自菲律賓的Rechilda Rhea Reyes(右二)第二次參加人醫年會,上次來了解環保概念,再次回來,看許多志工無償的護持精舍讓她印象深刻。(攝影者:吳碧華 地點:花蓮靜思精舍 2019/09/13)
「精舍中有什麼,我們就做什麼,自己種、自己採、自己磨,整個製造過程都自己來,這就是我們的特色。」德寋師父說,淨斯產品都是有機、天然無毒的,產品經過嚴格製造、品管。
 
來自約旦的阿貝亞德醫院院長歐薩瑪,從師父導覽中了解每棟建築、場地,都是用愛砌成的,令人感動,尤其聽到德寋師父談到,師父本著尊重土地,以自然農耕製造有機產品的方式,值得學習。
 
離開協力工廠,德昕師父帶著大家在精舍巡禮。無論走到任一個定點,德昕師父都能以法釋景,將慈濟的法脈、上人的精神理念融入於導覽中。
 
參觀陶藝坊時,德昕師父介紹一件陶瓷燈,那是德慈師父在非常薄的陶瓷上雕刻出精細的大白牛車圖騰,只要有一點點小失誤,整個燈就會破裂、就不完美了。他表示,德慈師父藉由陶瓷燈之意境,希望每個人都能搭上大白牛車,一起聞法精進。而日前亞馬遜森林大火,地球之肺被燃燒,德昕師父感嘆,此景如三界火宅,大家要有所警惕,唯有人人虔誠聞法多行菩薩道,才能消弭災難。
 
接著大家跟隨在德昕師父來到落羽松步道靜心、靜行,大夥一面將心與大地融合在一起,一面聽師父說法,走到步道盡頭。德昕師父表示,慈濟的道場是圓的,上人創造慈濟世界時代是師度徒,代代相傳後,未來是徒度師,大家要珍惜當下,做該做的事。
 
來自菲律賓的Rechilda Rhea Reyes第二次參加人醫年會,上次來了解環保概念,再次回來,看許多志工無償的護持精舍,讓她印象深刻。因為文化的差異,短期間之內,她無法將本次所學新知在菲律賓推行,希望假以時日,能將志工無私奉獻的精神在菲律賓推廣得更遠、更廣。
  
德寋師父娓娓道來,協力工廠發展史及靜思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淨斯產品都是有機、天然的。(攝影者:林家如 地點:花蓮靜思精舍 2019/09/13)

慈悲智慧 接軌國際
 
上午另安排慈濟大學(簡稱:慈大)劉怡均校長、慈濟慈善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健康雜誌林貞岑副總編輯,透視事理、事相闡述慈悲蘊智慧。
 
劉校長分享,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首度發表「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慈濟大學排名全球第六十七,居臺灣之冠,臺灣大學位列臺灣第二(全球第七十),成功大學第三(全球第八十名)。」
 
大學影響力排名,是衡量大學的社會影響力,指標包含大學如何致力於學術自由,受僱教職員條件(如教職員可否組工會、是否對抗歧視問題等)以及高位階女性學術人員比重等篩比出來的。
 
榮登臺灣第一名的慈大,2019年新任校長劉怡均,在二十五年前慈大創校的前一年即加入籌備團隊內,她說明慈大的教育是以人文為本,透過大學服務力,學生組成的慈善服務隊除了在花東偏鄉服務之外,足跡更跨海至大陸四川、泰北等地區,利用付出體驗不同的經驗,在愛與關懷中學習生命智慧;並透過海外服務學習的機會與國際接軌、打開視野。
 
「慈善的價值如何衡量?」慈濟慈善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以其科技人分析事物的特長,用圖表以及統計數字來輔助說明慈濟慈善的運作。他表示,慈濟志工有五項特色,無償、自費、自假、自禮、自捐,而國際賑災有六個模式:安身、安心、安居、安學、安生、安養山林。
 
顏博文執行長以他科技人分析事物的特長,用圖表以及統計數字來輔助說明慈濟慈善的運作。(攝影者:吳碧華 地點:花蓮靜思精舍 2019/09/13)

顏博文認為一切有為法都有永續的問題,其關鍵在於組織能否發揮,讓社會更好的影響力,而有法脈、有制度的組織比較能永續,它要定位正確才能永續發展。慈濟的四大志業就是完全對接聯合國發表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地球眾生能維持好的生活環境而努力。
 
康健雜誌副總編輯林貞岑,是資深的醫療記者,實地參與慈濟人醫會約旦義診報導,見證了因為有愛的傳承,在約旦難民群中,他們也可以將自己微薄的收入,手心向下響應慈濟「竹筒歲月」精神去救人;慈濟濟貧教富,讓「愛在約旦、揮別傷痛」。
 
林貞岑讚歎慈濟義診團隊是「沙漠裡五星級行動診療」,經由她的簡報及影像分享,學員瞭解到慈濟人醫們在約旦義診時的醫病互動。她觀察到醫生特意學習在地語言作互動,以及用愛打開穆斯林女眾的心防,做醫療必要性的肢體碰觸,為她們排憂解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柯玲蘭、曾修宜、丁碧輝、許雅玲、吳進輝、陳靜慧、黃愛惠、唐玉蘋 花蓮報導 2019/09/1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