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法脈勤行道 慈濟宗門人間路

2008-11-24   | 慈濟基金會
2008年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靜思精舍法師帶領大眾禮拜法華經序。攝影者:呂秀芳 2008/11/23 地點:花蓮靜思堂
各位菩薩們:大家好!
今日大家以慈濟為榮,其實我已經以大家為榮了。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全球慈濟人歸來的時刻,每年我都盼望著這一天。

今年的「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營」,全球二十三個國家,逾八百位慈濟志工,回到心靈的故鄉(台灣花蓮)精進共修,但願人人都要發心立願,樹立人品典範,為人群付出,步步踏印在最需要的地方。


盡形壽,獻身命,同為大愛

今天,曾教授(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與大家分享大體解剖的課程,大家都很感動,其實我更是由衷的感動。這些大體老師都是我的好弟子,當他們身體健康時,一起投入慈濟的四大志業不停歇,付出到最後一口氣,為了教育,還把身體奉獻出來。

慈濟人文是無私的大愛,無所求的付出,同時還要感恩。他們的一生已經走入大藏經,成為慈濟的文史流芳、人品典範。我每次到慈濟大學,若時間許可,都會去看看大體老師們,輕喚他們的名字,問說:「你可知道師父很忙,怎麼可以這麼早就躺在這裡休息?」

在世界上哪個地方有災難,慈濟人就及時出現在苦難人的面前,不畏辛勞地付出。你們今天受證了,就已經正式為慈濟人,胸前掛上「佛心師志」。明天以後,你們就各自回到僑居地。慈濟人無論到哪個國家,付出的對象都是有苦、有難的人,我們要用感恩心、疼惜心去面對──疼惜他受盡了苦難,感恩他有苦難,讓我們能體會到娑婆世界就是堪忍世界。

人來到世間,總要先體會苦的道理。很多人不知世間苦因,大部份都是無明、顛倒,造成許多顛倒的業障。相信各位也曾經聽過分享,或者曾經有過煩惱、造業的人生。不過,聽到看到苦難人,應該就要體會,讓我們的心真正見到道理。

佛心己心, 靜思法脈勤行道


慈濟開始要「 靜思法脈勤行道 」,大家想要皈依,就要認清楚靜思的道理,靜思法脈就是要「勤」,勤就是精進,心無掛礙,沒有雜念,很精、很純,走入靜思法脈這個道場就要殷勤精進。

我們的法脈不只是信佛、皈依三寶、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那麼容易。《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還要保持內心寧靜無污染,沒有起心動念,才能到達。我們能嗎?想想一過了中午,肚子餓想吃飯,這就起心動念了;坐久了會腰痠背痛,也是起心動念。所以我們學佛不只是念佛,還要學佛心;念佛是要將「佛」念入自心。佛陀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你心、我心都是佛心,只要知道、行道,人人都是佛。

人人都有一顆佛心,慈濟人還要有師志。我在年輕的時候,一念不忍之心,開啟克難慈濟功德會這扇門。也是一念清淨無私的心,樹立靜思法脈。慈濟人那分付出無所求,不求自己往生西方,只求自心能清淨、無私、無執著,還要走入人群,因為無量法門都在人群中,每個人包括自己都是一部大藏經。

《論語.述而》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倘若有人說的都是好話,做的都是好事,時時以正向往前行,就是我們的老師;若有人顛倒、煩惱,充滿貪、瞋、癡,不講道理,也不接受道理,這也是我們的老師,可以警惕我們自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小善累積也會變成一股大力量。

走入靜思法脈的道場,思路正確就要起而行動,走入人群,用心用愛付出,這就是「 慈濟宗門人間路 」。各位已經下定決心永不退轉,不都是可敬的人間菩薩嗎?

看到這麼整齊的隊伍,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語言、文化各不相同,但是起居、行儀、理念,身心一致,真的是「立體琉璃同心圓,悲心共耕大福田」,人間菩薩都是同根生,不分人種、國度,整體之美來自於個體的用心,多麼難得美好的「菩提林立同根生」;同樣的一念悲心,落實在不同的國度,共同在耕耘,期待每一粒種子在不同的土地上都能繁盛,靠的就是這分同體大悲心。

你們平常在僑居地已經見習培訓一段時間,知道走入慈濟之門,應該如何為人付出,這都要堅定道心。慈濟人還要彼此感恩,感恩其他國度的慈濟人幫助你、我去付出。我們要愛的,不只是你住的僑居地和我住的台灣,還要愛普天下人;我走不到的地方,他去做,我們應該要感恩;在身邊周圍的人更該感恩,因為一個人的力量做不了人間事,大家共同發心,很多人的力量集中起來,才能為世間做出一番好事。


師志己志, 慈濟宗門人間路

慈濟的「四法四門四合一」,請大家切記,人與人之間要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人與人之間要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力量才能普遍在人間。

「四法四門」,第一道門是總持門,也就是要合心;合心才能「總一切法,持一切善」。

人人修行就是要回歸佛的心。我們跟佛沒有不同的心,一念清淨心,就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慈悲就是福,喜捨就是慧,佛陀是兩足尊──福慧雙修;就是起自於這念心。所以,大地眾生都是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必定要合心,合心就能「總一切法,持一切善」,所以,合心是我們的總持門。

第二道門是和合門,也就是和氣;我們要「和聖賢心,合菩薩道」。

「聖」就是佛,「賢」就是菩薩。我們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和聖賢心及佛心,漸漸接近,貼近佛的心。我們還要合菩薩道,我們將佛陀所說的教法,教我們行菩薩道,我們要如何讓這條菩薩道能夠契合佛法。所以,「和聖賢心,合菩薩道」,這就是和氣。

和氣就要像拱橋一樣,從此岸到彼岸,將這一邊的凡夫,度到那一邊的聖人境域,所以修行者要像拱橋一樣,這就是和氣。人人要和和氣氣,才能夠將煩惱心去除,到達清淨的心境,所以必定要學會如何跟人和氣──「和聖賢心,合菩薩道」。

第三我們要互愛;互愛就是關懷門──「內觀自在心,懷抱眾生苦」。

觀,觀心自在;我們人人的心,要向內自觀,要常常輕安自在。還要寬,寬懷,多包容。我們想要學如何才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若沒有常常向內自觀,卻讓煩惱塞滿了自己的心地,每天都在貪、瞋、癡、慢、疑當中打滾,這樣我們的心就很不自在了。所以,我們要常常反觀自照,我們的心有自在嗎?心自在的人,自然就很寬懷,對大地眾生都會很包容。

所以,常常說,「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但是,大家想學會這個功夫,不容易喔。所以,這個觀懷門非常的重要;互愛是大道,我們若懂得互愛,才能通達大道。人與人之間不懂得互愛,向前的道路就會自己障礙自己。所以,互愛──關懷門;若是要通達大道,心要寬,要開,要大,要自在,這樣才能通往佛菩薩的道路。

第四是協力;協力就是力行門──「力持諸善法,行遍人間道」。

看看「協」這個字,就是三個「力」加起來;「三」就是眾的意思,三人以上叫做眾人。所以,很多的力量要結合起來,這樣就是力行門。常常說,「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事,一個人做不完」。所以,我們要做天下的事,必定要號召天下的人一起來做。世間這麼多苦難人,一個人扶不起,必定要有很多人來扶持,這樣,眾生,極苦的眾生才能夠解脫。

我們要護持、推動很多的善法,必定要從自己開始,我們若能身體力行,盡心力、獻身命,若能如此,就能身教。「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法入人群度眾生」,這也是我常常說的話。所以,「力持諸善法」,大家共同來護持,共同來推動,我們才能「行遍人間道」。

佛法不離人間法,我們入人群固然是為人群在做事、在付出,其實也因此讓我們看盡天下事,讓我們可以藉著這些事事物物來修身與修心。

大愛零隔閡,點滴成清流


近來常看到天下多災難,我們都是生命共同體,地球任何一個角落受破壞,都應提高警覺,不忍地球受毀傷,更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要時時互相勉勵──感恩、尊重和互愛。

辛巴威這個國家曾經富裕過,如今陷入嚴重的通貨膨脹,人民窮成這樣,當地的有台商、華商很有心想幫助貧困的人,卻是有錢買不到物資,必須分批採購,點滴累積了將近半年時間,才能發放七百多戶一個月的生活物資,真不容易。

我們真的要惜福,不是有錢就可以解決一切。看到南非,感覺很貼心的愛,雖然膚色與我們不一樣,他們的信仰也多是天主教、基督教,可是他們都將慈濟視為終身實行的菩薩道。所以,種族不應該分別,宗教需要和合。

南非土地遼闊,窮困人卻很多。幾個城市都有慈濟人,彼此距離遙遠。我問他們:「你和他離多遠?」有的說:「不很遠,五百多公里而已。」有的就說:「離八百多公里。」再問:「你們彼此之間多久聚會一次?」他們說:「通常是每週聚會一次,至少一個月一次。」

開車來回一千多公里,就為了凝聚彼此、互相分享:「你聽到的傳承是什麼?」「我聽到師父現在是這樣說……。」彼此傳承靜思法脈,同時大家分享心得。如此地發心,就地將愛的種子撒播在不同的地方,都是靠那分熱誠;熱誠不是一時發心,而是把握當下、恆持剎那,那一念愛的熱誠,十數年如一日。

光說約堡,靠近約堡的索威托,是一個很窮困的村莊,常發生偷竊或搶劫等暴力事件,外地人通常不敢輕易靠近。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有人間菩薩,愛心都是平等的。有位名叫朵莉的奶奶,已經八十多歲,自二十餘年前退休之後就投入關懷盲人。十年前,她到張敏輝居士兒子開的店勸募,因此張居士知道了朵莉奶奶關懷盲人的愛心,並生起一分悲憫,與她共同關懷這個地區窮困的盲人。

有一次約堡慈濟負責人簡菘伯居士,開車載著朵莉奶奶到村莊,等紅綠燈時,奶奶說:「你稍等一下。」原來她下車牽扶盲人過馬路。簡居士看到了,打從內心感動,雖然進入村莊有一點怕,不過被這一念愛心的動作所感動,就陪伴她踏進村莊。

朵莉奶奶從起初關懷十戶盲人窮困家庭,迄今已增到一百多戶。開始的六年,每月的聚會、發放,不論刮風下雨或大太陽,都在朵莉奶奶家門口露天進行,克難的景況,看來很不捨;於是簡居士就在朵莉奶奶家附近租一個教堂,牧師知道要作為發放用途,發心以南非幣五十元低廉租金,相當於新台幣一百五十多元租給他們。後來,牧師被慈濟人誠懇、愛的付出所感動,現在讓慈濟人無償使用教堂。

慈濟人不分宗教、種族,走到哪個地方,就地撒播大愛種子。慈濟人陪伴著這群盲人十年了,近幾年來簡居士利用發放的時間,和他們分享:「發揮愛心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有愛心,人人都可以參與救人的工作。」這群盲人聽了很感動,開始捐出點滴的愛心。

每天一毛錢、兩毛錢,如滴水、露珠匯集,真是一股清流。一百多位盲人,每個月捐出相當於台幣三百多元,雖然不是很多錢,卻是他們辛苦乞討而來,還有每個月省下一些慈濟給予的物資,發揮的愛心,令人感動。

他們真的很知足,也很知福,懂得感恩,也願意造福。本來是每個月發放一次,他們主動要求二個月發放一次就好,節省一個月的物資再給更窮困的人。這不都是知足、知福,感恩還要造福嗎?真的令人尊重與敬愛,這都是慈濟人長年累月的陪伴,不只是給予物資,同時點滴甘露已經滋潤他們的心地,讓他們的心地也有菩提種子,而且已經逐漸萌芽。

慈濟宗門入群眾,無量法門在人間。心,雖然面對的是芸芸眾生,無盡煩惱的眾生,但是我們的心要靜寂清澄如琉璃。所以,常常跟慈濟人說,「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隊組合心耕福田,慧根深植菩薩道」。

看,在2008年,一年的時間中,靜思弟子,慈濟人,在幾十個國家在付出。感動的事很多。剛才為大家授證時,一群男眾菩薩們含著眼淚來到我面前受證,淚水滴在我的手上,我不捨得擦掉,讓它慢慢地乾,化成那分永恆的的感動,永遠存在心裡。

大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到心靈的故鄉,所以要把握這一刻的感動與發心,不要停歇;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如那一滴眼淚剎那滴下,感動的心情卻是永恆。

受證成為名副其實的慈濟人,這是起步,希望人人行在菩薩道上要殷勤;靜思法脈是勤行道,慈濟宗門是人間路,從今起要發心立願走入人群付出,要記得用心於每個人的身上,用感恩心體會每一個人身上的那一部大藏經。

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你們要多用心深入體會。期待都能成為人品典範,走過的每個足跡,都深深化為菩薩的法印,來做見證。

上人開示於2008年11月24日
本文摘自:《2008慈濟年鑑》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