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灑油菜花籽 迎接新校舍

2017-10-25   | 慈濟基金會
國風國中老舊校舍位於沼澤地上,安全堪慮,慈濟基金會為該校援建具有耐震功能的校舍。(照片:花蓮人文真善美提供)
花蓮市國風國中灰階、老式的校舍建築使用將近半世紀,在地震頻傳的花蓮,許多牆面長期受到搖晃、擠壓,已經龜裂,甚至還有地層下陷的危機。

灑下希望種子 孕育地方人才

國風國中從早期一棟三層樓的教學大樓,到現在擁有十二棟各式教學、專科或運動場館等建築物大樓,已是花蓮地區最大的一所國中。這棟教學大樓自1967年完工,使用至今,因為長期地層下陷,牆壁受力不均、多處龜裂,切除牆面後,仍有建築結構上的疑慮。

國風國中新建大樓融入原有校園建築,以走廊串聯動線,兼具個體性。(攝影者:陳毅麟,地點:國風國中,日期:2017/08/29)
同時,校地位於水田沼澤上,地質先天不良,導致校舍一年下陷預估零點四公分,五十年來地層下陷約二十公分,沉降傾斜的情況非常明顯。為了師生安全,花蓮縣政府協請慈濟基金會幫忙建造校舍,期盼透過慈濟援建減災希望工程,帶給師生一個安心舒適的教學環境。

滿懷期待迎接未來全新的教室,國風國中舉辦「灑下希望種子‧引領嶄新希望校舍」活動,由花蓮縣政府教育處督導、校長、師生與慈濟志工共同在校舍預定地灑下三萬顆代表希望的油菜花籽,希望這片油菜花田為校地注入養分,同時也象徵新校舍啟用後,能夠孕育更多優秀的人才。

建築設計構想

基地位於原有校舍涵玉樓與游藝樓之間,新建校舍採取班級簇群方式,一方面避免一字型校舍的單調,以寬走廊串聯整體動線,兼具個體性。新建大樓以長廊連接涵玉樓與游藝樓,並以川堂保持與前、後廣場及操場的連接,連通大樓,提供擋風遮雨的功能。

校園中,A、B棟教室前後及中庭有成群的高樹齡喬木,另有數十株大王椰子,樹形優美,生態良好,新建校舍配置與施工過程中,皆應考量這些既有植栽的維護。校園情境空間的營造具有多元性與獨立性,因此提供可逗留、漫步或靜坐的場所,如大小中庭、露臺、屋頂平臺,並以寬走廊及雙邊陽臺減少東西向陽光直射,另外西側及東側安排讀書角及外陽臺,亦可避免教室直接受夕曬。
國風國中3D模擬透視圖(圖片由委任建築師許常吉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由於花蓮地區地震頻繁,地震向度以南北向比率較高,因此結構系統及建築配置需適當因應,援建教室空間皆採取8.8M*9M的模矩。考量教室宜採東北向及可用基地方向等因素,因此新建校舍採東北、西南向較為合理有利。

重建將部分保有原有建物的設計元素,以水泥格子花格磚及洗石子為其特色,重現在主立面上,並延伸到欄杆的裝飾通風孔。新建築物的量體型式與自然地形地景配合,反應花蓮山巒起伏的自然環境,並以斜屋頂、多量體表現,使用材料也以洗石子、抿石子深淺搭配欄杆,窗戶也部分採用木紋色,以反映花蓮自然色系為主。同時善用雨水回收,利用斜屋頂及天溝收水,引至地下室過濾後,打回屋頂水箱,作為廁所及景觀用水。

委任建築師:許常吉建築師事務所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