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幹細胞捐贈方式說明

2013-09-16   | 慈濟基金會
造血幹細胞捐贈除「臍帶血捐贈」之外,最早期是以「骨髓幹細胞捐贈」為主。而近年來,全球骨髓庫皆以「周邊血造血幹細胞捐贈」為主要收集方式。

感恩捐髓人高聖詠小姐繪圖,茲說明二種捐贈方式如下:

一、骨髓幹細胞捐贈
1、捐贈前及捐贈後,需補充鐵劑、葉酸各一個月。

2、抽取骨髓幹細胞,以受贈者體重預估需求量,以捐贈者體重決定抽取量,一般抽取600〜1500c.c.左右(含周邊的血液),約佔人體全部骨髓幹細胞量2%〜5%。

3、捐贈骨髓幹細胞前三週,捐贈者到住所就近的捐血中心或慈濟醫院的血庫備血,做為自我輸血的準備。備血量是依據抽取骨髓幹細胞量而定,每一單位250c.c.,一般以備血500c.c.為原則。六十公斤以上的捐贈者,可以一次備血二個單位(500c.c.),六十公斤以下捐贈者,每一次備血量一個單位(250c.c.)。

4、抽取骨髓幹細胞的過程是一種外科程序。捐贈者會在醫院的手術室接受吸入式全身麻醉,然後醫生會以消毒針頭和注射器,從捐贈者骨盆後面的腸骨處,抽取部分骨髓幹細胞;而不是從脊椎抽取「脊髓液」,亦非俗稱之「龍骨水」。術後,臀部的皮膚表面會留下數個穿刺針孔。麻醉過後,在抽取的部位會有不適感,可用一般止痛藥控制。

5、骨髓幹細胞抽取後,捐贈者必須平躺六至八小時,使傷口局部加壓,以預防傷口滲血,影響捐後復原速度。

6、出院後二至四週,應避免大幅度彎腰、劇烈運動與搬重物。一般損失的造血幹細胞約在四週內會自然生長補充。

二、周邊血幹細胞捐贈
1、透過連續五天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簡稱G-CSF),就可以將骨髓內之造血幹細胞驅動至人體周邊血液中,此時再經由血液分離的技術,就可取得所需之造血幹細胞。其過程與一般分離式捐血類似。

2、周邊血幹細胞的收集會在醫院進行。捐贈者的血液會從插在一條手臂血管的針頭流進血液分離機,以便進行造血幹細胞的分離。分離幹細胞後剩下的血液,將會立即從連在捐贈者另一條手臂的針頭回到捐贈者的體內。

3、每次收集所需的時間約需六至八小時,以血液分離機收集幹細胞。若第一天幹細胞採集量不足時,才需於第二天注射第六劑白血球生長激素後再收集。

4、在捐贈周邊血幹細胞前,捐贈者常會因為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而感到筋骨疼痛。這些副作用通常在注射完生長激素一至二天後逐漸消失。

5、全球截至目前為止,以中、短期約二十年的資料顯示,白血球生長激素注射對健康人未發現有不良影響,這包括是否會增加捐贈者癌症發生率或早期骨髓再生衰竭。

(本文摘自:《髓緣二十愛流轉》)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