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賜予 喜獲重生的禮物

2013-10-23   | 陳泰良
(攝影者:吳欣玫)
「我要感謝妳的慷慨善舉,圓滿了我和太太的多年心願,讓我有機會能活著親眼看到三個年幼的子女,陸續來到這個世間,讓我有機會以爸爸的身份,陪伴他們平安健康的長大。」大衛感恩鄭美月賜與的不只是一個重生的生命,而是四個健康的新生命,以及美好的家庭。

生死存亡的關鍵決定

2013年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廿周年慶,即將和自己的捐贈者第一次見面,9月19日當天早上,大衛還沒有真正的準備好──當見到自己的救命恩人時應該說些什麼?因為這份喜獲重生的禮物,對大衛而言實在太重大了,這是上天給予他的第二次機會,他至今還找不到最適當的言語來表達心中的那份感激之情。

接受骨髓移植已經四年半,現年三十五歲,家住美國加州聖地牙歌的大衛,經常在心中想像那位遠在太平洋彼端,素昧平生的女士的模樣。想像她會是怎麼樣的人?過著怎麼樣的生活?但不論這位當年四十九歲的臺灣女性是個什麼樣的人,她做了一個高貴的決定,一個對大衛而言是生與死之別的關鍵決定。

因為她的捐贈,一個危在旦夕的生命因而重生,不但如此,大衛移植後還生了一對健康的雙胞胎,現在和太太、健康好動的三歲小哥哥、十八個月大的孿生小姐妹,一家人過著和樂的生活。

身為專業藥劑師的大衛,持續不斷的吸收最新的醫藥新知,「隨著各式各樣的新藥不斷的推出,醫療技術也不斷的進步,但是在治療諸如血癌這種重大血液疾病,人工合成骨髓這樣的新技術,想要成功應該還要幾十年的時間。」

大衛推斷他有生之年,可能都無法看到這樣的新技術真正運用在臨床上,所以大衛說骨髓和周邊血捐贈,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是血液疾病患者生死交關的醫療手術。

以美國為例,目前華裔、亞裔、非裔和拉丁裔等少數族裔的骨髓資料庫登錄數目仍然遠遠落後歐美族裔的人口,身為華裔的大衛回憶說,當初研判骨髓移植為唯一可行的治療方案時,主治醫生的一番話,讓他至今記憶猶深。

「大衛我要告訴你兩個消息,好消息是你身為華裔,其實有著全世界最大的潛在捐贈配對者人口,找到成功配對的機會其實很大。壞消息是,目前亞裔和少數族裔登錄骨髓資料庫的比率很低,可供配對的資料不夠多,所以你的機會可能不太樂觀。」幸運的,大衛在臺灣找到了相合的捐贈者,順利的完成救命的移植手術。

重生後積極宣導骨髓

經過這個人生重大的波折後,大衛重新審視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現在他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也開始當義工幫助他人,他在 UC San Diego 藥學系當專業輔導老師,陪伴年輕的藥劑系學子,也參與藥劑專業工會的義工,並且積極參與南加州地區骨髓移植宣導的活動,以骨髓移植成功的過來人身份,宣導骨髓資料庫的重要性,並鼓勵病患不要放棄任何機會。
要感謝妳的慷慨善舉,圓滿了我和太太的多年心願,讓我有機會能活著親眼看到三個年幼的子女,陸續來到這個世間,讓我有機會以爸爸的身份,陪伴他們平安健康的長大。(攝影者:葉素貞)


中秋節(9月19日)的下午,大衛與他的捐贈者鄭美月女士團圓了。除了表達感激,大衛特別向鄭美月解釋:「通常一般的情況,都是父母幫自己的子女感謝捐贈者的幫助,但我是要感謝妳的慷慨善舉,圓滿了我和太太的多年心願,讓我有機會能活著親眼看到三個年幼的子女,陸續來到這個世間,讓我有機會以爸爸的身份,陪伴他們平安健康的長大。」他感恩鄭美月賜與的不只是一個重生的生命,而是四個健康的新生命,以及美好的家庭。

慈悲為懷的捐贈者鄭美月,已經茹素三十年,是家人心目中的女超人,經營素食早餐店多年,鄭美月為了捐贈,歷經了人生中的三個第一次:第一次公休、第一次搭飛機、第一次來花蓮。這次為了相見歡,由子女陪伴著前來花蓮,雖然有點緊張,但是很高興的看到自己的骨髓起了作用,救了一個美好的生命,她期待大衛能夠健健康康,過著很好的生活,把握這得來不易的新生命。

鄭美月認為捐贈骨髓只是做該做的事,沒有想太多。很高興因為捐骨髓,可以和慈濟的志工結緣,因而踏入慈濟世界,參加入經藏和水懺演繹等活動,都讓她十分歡喜受用,開闊了生命的視野。

(文:陳泰良 花蓮靜思堂報導 2013/10/2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