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周年慶 以花道之美禮敬

2014-11-24   | 沈玉蓮
小小的年紀馬寓婕、梁羽庭和楊喬函,不僅能展現花藝淨寂之美,更能夠運用在生活上成為智慧,提升自我心靈的風光。(攝影者:鄭茂成,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4/11/22)
「小菊花代表吉祥,玫瑰代表大愛,康乃馨象徵母親,今天我們就用這一道花,來呈現人文之美,也祝賀慈濟教育志業二十五周年慶。」張瑞美、陳汝雲,郭麗卿這三位慈濟中、小學靜思花道老師,帶著三位學生,在11月22日晚上的慈濟教育二十五周年慶系列活動「人文饗宴」中,與大家分享的靜思花道之美。

用花說法 知所進退

小學老師退休的陳汝雲,因跟隨常住德普師父學習花道,於2001年投入慈濟中、小學的花道教學。因教學相長,每天與花草、樹木天地為伍,讓自己受益更多。汝雲教學多年,最佩服的是普師父,她說:「花道原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化,但卻在日本發揚光大,普師父又把這個優美傳統由日本給發揚回來。」

「靜思花道」的課程除了強調花之美學,並與靜思語融會貫通,讓學習者懂得人要與大自然共生息,要尊重大自然,進而尊重生命,並將之融入生活中,尤其是從小學起,讓孩子從學習中能體會到:一滴露水滴在草尖上,是那麼神奇美好的事,汝雲說:「懂得欣賞,人文之美就能呈現在生活中。」

同樣是小學老師退休的郭麗卿,參加慈濟教師聯誼會二十年,六年前退休後因身體的因素,移居好山好水的花蓮,因而與普師父結緣學花道。「花」讓她心靈沉澱,讓她心生歡喜。在慈濟小學教授「靜思花道」的麗卿老師,為了引導孩子進入那種沉靜之美,上課之前先帶領孩子們靜坐養心,再從聞花香、觀花型……慢慢引導孩子進入花道世界。

當孩子喜歡花,習慣在靜心中欣賞花之美,在指導插花的過程中,自然就能從中體會人與人之有所進退,麗卿老師說:「用花說法,讓參與者更加了解上人常講的『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道理。」

花道是一門生命教育

從年輕就喜歡欣賞大自然、接近大自然的張瑞美老師,從慈濟中學退休後,因喜歡花花草草,也跟隨普師父學花,再回慈中教花道,從教學當中,她體會花道是一門生命教育,她說:「課程與生命教育做結合,學習者能欣賞,心就會軟化,心軟化了就能愛自己,進而愛別人。」
張瑞美(左一)、陳汝雲(中間),郭麗卿(右一)這三位慈濟中、小學靜思花道老師,透過花道與生命教育結合,讓學生懂得尊重生命,愛惜生命。(攝影者:黃嫦娥,地點:花蓮靜思堂人文館,日期:2014/11/22)


重回慈中當老師,瑞美愛之深責之切,她期許藉由人文的素養,學生能夠更優秀,所以她所付出的關心更多,她也藉由花材所附予的語言,配合教學主題帶給不同的人文課程。譬如:玫瑰代表大愛,課程主題及故事分享以大愛精神為主;太陽花代表老師,就會用在教師節……「花」已經不單單是花,是有生命、有內涵,含括了整個世界。

慈濟教育二十五周年慶系列活動「人文饗宴」,三位代表呈現花道之美的花道學生馬寓婕說:「花有花的語言,學花道學會欣賞大自然,大自然是老師,從中教會我很多人生的道理。」梁羽庭說:「學會花道可以美化環境,美化心靈。」楊喬函則說:「花道讓我能夠把心給沉靜下來。」小小的年紀,不僅能展現花藝淨寂之美,更能夠運用在生活上成為智慧,提升自我心靈的風光。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三位老師提到:普師父依據各種年齡所編著的教材是他們教學的依據,豐富的課程不僅培養學生多功能的生命品格教育與美學素養,更將之推廣於社區及海外,期能在這資訊化、科學化、電子化的年代,成為人人信手拈來美化生命的資糧。【更多內容,請參閱教育25聯合校慶專欄報導】

(文:沈玉蓮 花蓮報導 2014/11/2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