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攝影展 回眸來時坎坷

2016-05-23   | 人文真善美志工
信仰興都教的印裔醫師賈錫蘭,認真地聽著導覽員林志華導覽「慈濟五十攝影展」。(攝影者:黄思妮,地點:新加坡靜思堂,日期:2016/05/08)
「今天是我第一次來到靜思堂,我被證嚴上人啓發。」信仰興都教的印裔醫師賈錫蘭(Jasilan)認真地聽著慈濟志工導覽「慈濟五十攝影展」,瞭解慈濟從小木屋發展到國際慈善組織之不易,他肯定地說:「如果每個人能有上人的百分之一,這世界將會變得更美麗。」

2016年適逢慈濟成立五十周年,溯其法源,乃是秉承佛陀的教示,從而開展半個世紀的行願之路。慈濟新加坡分會於靜思堂舉辦周年慶暨祈福會,同時邀約民眾一起瀏覽「慈濟50攝影展」,以及孝親活動。

導覽故事 莫忘初衷

靜思堂文化廳的攝影展,彷彿帶著大家步入慈濟歷史隧道。透過五十張經典照片,大家得以了解慈濟半個世紀以來的善行足跡和不變的精神理念。由慈濟新加坡分會文發室挑選照片和撰寫圖說,人文真善美團隊則進行規劃與布置,其中有半數導覽員也由人文真善美志工承擔。

從圖片調色、印刷規劃,到場地布置,人文真善美團隊邊做也邊學。考量到文化廳空間有限,為了不阻擋「靜思精舍圖」的完整呈現,團隊減少使用屏風,改以採用及腰高度的展示臺,也能降低空間壓迫感。負責志工蔡佑良與黎東興經多番討論,最後運用紙皮和長桌設置成雙斜面展示臺。

有興趣的民眾可通過二維條碼(QR Code)上網連接到文發室製作的「慈濟50專網」,繼續瀏覽圖文或進一步觀賞大愛電視臺製作的精彩系列報導。由於活動流程緊凑,現場的導覽工作相當不易,需在很短的時間内向民眾藉由宗門事相解説法脈義理。

因此,除了進行導覽員説明會,導覽員也努力地「做足功課」,溫故知新。導覽員溫振祥特地將所有圖文下載到手機,隨時隨地複習。經常觀看大愛電視臺和薰法香的他說:「身為上人的弟子,貼近慈濟的動脈很重要。」

回首來時路,慈濟志工也從中感受初發心。導覽員林志華分享:「最大的收穫就是給自己溫故知新的機會,去感受每一張照片。我進入慈濟就是因為這些感動。」林志華希望能將這些美善故事告訴更多人,啟發他人,「相信這是導覽員的最佳的使命與成就。」

興都教徒賈錫蘭(Jasilan)提前來到會場,透過導覽員林志華的分享,專注地聆聽慈濟來時路。「今天是我第一次來到靜思堂,我被證嚴上人啟發,他從小木屋開始,很不容易,上人的每一個願景都是要幫助更多人。」當賈錫蘭聽到臺灣發生九二一地震,上人毫不猶豫地承擔了五十多所學校重建與整修的希望工程,讓他覺得很感動,「如果每個人能有上人的百分之一,這世界將會變得更美麗。」行醫三年的賈錫蘭期許自己也能成為人醫會的一份子。

照顧戶巴勒星(Baleer Singh)和太太從導覽員的解說中獲益良多,最讓巴勒星感動的是小木屋的故事,「慈濟從小木屋開展到世界許多角落,幫助多少苦難眾生,慈濟應該永續發展下去。」雖然巴勒星的雙手受傷,無法提重物,但他覺得自己也可以用語言開導其他人的方式,來解除別人的苦難。

奉茶與承諾 感念父母恩

慈青同學教導孩子製作康乃馨,或在心形卡片寫下對父母的感恩,做為獻給父母的禮物。(攝影者:蔡佑良,地點:新加坡靜思堂,日期:2016/05/08)
適逢母親節,靜思堂也設有奉茶區及孝親站。各個年齡層的孩子紛紛為父母或長輩奉茶。慈青也用心教導孩子們製作康乃馨,或在心形卡片寫下對父母的感恩,或在「感恩服務券」上承諾為父母做家務,作為獻給父母的禮物。

志工林艷艷邀家婆(婆婆)前來接受奉茶。當林艷艷跪下端起茶杯時,家婆翁秀晶感動得開始哽咽,含淚喝下媳婦奉上的暖心茶,兩人相擁而泣。林艷艷說:「一般奉茶給家婆是結婚時刻,這是結婚後的第一次。」這對婆媳的關係良好,林艷艷在各方面照料周到,「因為家婆和母親都是長輩,都需要尊敬。(照顧好婆婆)也是對先生負責。」翁秀晶聞言更是自豪地笑稱:「其實我們更像是姊妹!」

今年(2016年)的母親節對李耀光來說意義深重,太太在兩個月前不幸往生,在親友和志工的勸勉下,李耀光走出陰霾,前來參與活動。太太離開後,家務事需要有人打理,女兒李恩綺說:「我會幫忙洗碗。」母親節這一天,兩名子女帶著竹筒捐給慈濟,身為計程車司機的李耀光則當場捐出一千新元(約新臺幣二萬四千元),希望延續太太生前喜好行善的心願。當子女奉茶給李耀光時,親子互動相當溫馨,兒子李東峻對父親說:「我愛你。」

十一名慈青和七名慈青學長、學姊也在奉茶環節中,為校輔爸爸媽媽奉茶並獻上親手製作的康乃馨。校輔熊福祥視慈青詹旺如親子,兩人兩年前在「浩瀚父母恩」演繹中飾演父子結緣,熊福祥的太太謝水蘭也在劇中飾演詹旺的母親。來自中國大陸的詹旺感謝兩人經常關懷他,讓身為遊子的他感覺不孤獨。

2016年遭逢全球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聖嬰現象。上人期勉人人:「我們現在最急需要的,就是期待人的這一分本性,愈來愈接近覺悟的佛性,這就是我們要努力的。為天下祈求平安,需要社會的祥和,社會的祥和就要從人心開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人文真善美志工 新加坡報導2016/05/0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