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受刑人正信 轉念好修行

2014-07-30   | 文翊樺
曾經進進出出監獄的高肇良,目前有份穩定的工作,更是常回到監獄分享更生後的慈濟志工,細說從前,體悟生命中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攝影者:鄭舜銘,地點,法務部矯正署嘉義監獄,日期:2014/07/08)
「在這個地方〈監獄〉也是個修行的地方,那從現在開始就是最好的修行時間,不要浪費在這裡的每個時間,不要白白被關……」一位陳姓受刑人專注的聽完慈濟志工的分享後,有感而發,自我鼓勵不要白白浪費時間,監獄裡也能修行。

每年七月慈濟人深入社區,走進鄰里遍及大街小巷宣導「七月吉祥月」的觀念。7月8日慈濟人來到嘉義鹿草將茹素、環保、愛地球的觀念,帶進法務部矯正署嘉義監獄裡,祈望啓發受刑人正信、正念的思維,進而積極地轉迷為悟。

迷途知返 改變人生助囹圄

活動首先邀請陳副典獄長為大家致詞,提到慈濟人最常講的兩個字「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我們的人生不能重來,但是我們可以用我們的心念去改變未來,心理的正面(能量)提升起來、就會慢慢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命運,命運掌握在各位的手中。」他希望同學在今天的活動中能得到新的體悟。

司儀林淑宜隨著螢幕播放,金頭腦發明王沈順從研發環保筷的短劇,引導同學衛生筷含有強酸吃了對身體不好,改用環保筷健康又環保。接著司儀簡單地介紹活動的流程之後,語重心長地說:能夠平安就是福、祈望借著大家的力量,發個善念讓目前正形成的颱風,能輕輕掃過不要帶來任何災害,同時也邀請大家以戒慎虔誠的心來禮敬諸佛,祈求消弭天下災難。
志工播放上人開示影片,有受刑人聽見上人叮嚀心生感動,體悟到人生就像上人所說的,善惡在一念之間,並對未來更加有信心。(攝影者:鄭舜銘,地點:法務部矯正署嘉義監獄,日期:2014/07/08)

活動中邀請曾經加入幫派、打架鬧事、暴力傷人,十年時間都在進出監獄中的高肇良來和大家分享:「生命中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十八歲被抓入監開始獄中生涯,就連父親往生時,他都是手銬腳鐐地回家奔喪,更因吸毒而造成嚴重車禍,由於氣管破裂必需做氣切,經鬼門關走一遭,才體會生命真的只在呼吸之間。

在獄中高肇良接觸《慈濟》月刊,引發很深的感觸開始反省檢討自己迷失的過往,他主動去信給慈濟人,一封一封的書信往返帶來無限的希望,出獄後積極加入慈濟團體,找回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後,他要以過來人的慘痛經歷,鼓勵幫助身陷囹圄誤入歧途的受刑人,趕快迷途知返,走出正確的人生方向。

善巧引度受刑人 做兒女榜樣

高肇良接續分享著引度一位國小同學走向正途的故事。有一天吃完飯正休息時看著大愛臺,受刑人楊同學突然看見熟悉的面孔,驚覺這國小同學高肇良怎麼變這麼多,心中非常替他高興,就輾轉找到資料寫信給高肇良,想恭喜他找到人生的方向,卻因此開始和肇良通信。

當時已入獄七年的楊同學很感慨地嘆道:「回想過去真的過得很沒意義,將來不會再讓自己過這樣的日子,實在太沒意義了。」他堅定地說:「不會再白白浪費人生,腳步不會再迷失,女兒和我很親,我要做好模樣給女兒看,父母年紀也都大了,出去之後我要開素食店,我要跟肇良一起做個自由自在的菩薩。」

在接獲國小同學楊姓受刑人的來信時,高肇良也感到很意外,將上人的法及自己在做慈濟的歡喜寫信跟楊同學分享,人生還可以重來、可以改變,人生還很長不要讓下半輩子都在獄中度過:「或許會遇到困難,但是如果能堅定毅力克服難,我們的家庭就能夠因此而圓滿。」並鼓勵他要給孩有面子,才不會說爸爸:「都在給人家關」。楊同學既然己發出這個善心來,肇良祈望接續下來,當他踏出監獄這個大門時,他是不是能恆持這個發心、這個願,還是得靠他自己。
獄方代理典獄長致贈感謝旗幟予慈濟,由慈濟志工王壽榮(右一)代表接受。(攝影者:鄭舜銘,地點:法務部矯正署嘉義監獄 ,日期:2014/07/08)

就地可修行 轉念啟善念

坐在臺下穿著橘色背心的陳同學神情專注地聽講,他非常感恩慈濟的志工們帶來上人的開示:「高肇良的生命故事非常的感動我,讓我看見其實我的未來還是有希望的,在監獄服刑這麼多年,一直有讀經、唸佛的習慣,現在讓我更加堅信一年一年改掉自己的習性,就像上人所說的,善惡在一念之間,讓我對未來更加有信心。」

舞臺上有聽障者、有小朋友正演繹〈一念之間〉的曲目,另一位陳姓受刑人緩緩說出:「事實上如果能轉個心念,會讓你比較自在的話,在這個地方〈監獄〉也是個修行的地方,從現在開始就是最好的修行時間,不要浪費在這裡的每個時間,不要白白被關,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轉個念要讓自己有所得,在這邊就改變好、準備好所有要出去做的工作。」

活動在學員們依著慈濟志工的帶領,來到佛前誠心祈願而圓滿結束,三百位受刑人順序步出會場,肇良親手送上一百零八句靜思語小冊及熱情的擁抱,並叮嚀著要讓父母賜予的身體發揮良能,才是真正回報父母恩。【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文翊樺 嘉義報導 2014/07/0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