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13歲離家 父母日盼兒歸

2014-08-22   | 王芊俋 唐鳳英
慈濟志工將「七月吉祥孝親感恩祈福會」活動帶進了臺中戒治所。(攝影者:陳鎮嘉,地點:臺中戒治所,日期:2014/08/07)
「非常感謝慈濟功德會,透過這個活動,再次聯繫起收容人與家庭的關係。」法務部矯正署臺中戒治所輔導科長呂玉龍分享。農曆七月除了是吉祥月、歡喜月也是孝親月,慈濟志工8月7日將「七月吉祥孝親感恩祈福會」活動,帶進了臺中戒治所。

貧貪一念間 惜福報親恩

早上六點半,四十五位慈濟志工與七位教聯會老師進入臺中戒治所,高掛起「佛教慈濟七月吉祥孝親感恩祈福會」藍布條,頓時將空蕩的禮堂布置成簡單又莊嚴的道場。會前建立默契後,獻供人員就定位到佛前供燈、花、果,慈濟志工井然有序的步調,讓現場肅穆莊嚴揭開序幕。

活動中邀請來自臺北的慈濟志工陳阿桃,以自身曾經迷惘的故事與同學們分享。「同學們!『貪』字多一點變成哪個字?(眾答:貧)過去的阿桃曾經沉迷簽賭『大家樂』,自然沒時間孝順婆婆,也很迷信……現在的阿桃已經從迷信到正信,很喜歡做環保,遺憾的是當知道要孝順的時候,長輩已經不在了。」

藉由影片「阿梅」的故事,陳阿桃告訴同學們(收容人),人生不能重來過,不該做的事做了就要懺悔。「我們有健康的身體,不應該浪費時間,要把握時間付出,尤其行善、行孝是不能等的喔 !」阿桃妙語如珠,現場時而哈哈笑聲,讓嚴肅的空氣中有了輕鬆感。
陳阿桃勉勵同學知福、惜福、再造福,珍惜世間所擁有的一切,做個有用的人以回報親恩、眾生恩。(攝影者:彭東整,地點:臺中戒治所,日期:2014/08/07)


陳阿桃勉勵同學知福、惜福、再造福,珍惜世間所擁有的一切,做個有用的人以回報親恩、眾生恩。

行善行孝不能等 莫待失親方悔恨

舞臺上,慈濟志工和十六位同學共同演繹音樂手語劇〈跪羊圖〉,當音樂響起「多少浮雲遊子夢,奔波前程遠鄉里,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消息……」全場不約而同地唱誦著。臺上劇中演員、手語演繹同學,人人深情投入,將「遊子」心境表露無遺。

劇中,接獲母親噩耗的兒子正忙於事業間,趕回家門雙腿「撲通」一跪,「媽……媽……」,飾演兒子的慈濟志工邱仁吉,真情流入的嘶喊聲,深深觸動所有人的心,有人紅著眼眶,有人頻頻拭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啟發人人省思行孝要及時。

「很懺悔曾經忤逆父母,行孝不能等,出去後不再進來了,要用行善來報恩。」參與演繹的沈同學表達內心的悔恨。

楊同學也有感而發地說,「『多少浮雲遊子夢,奔波前程遠鄉里,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消息……』就好像我的人生寫照。十三歲就離家,一年三大節才回家一次……想到爸爸媽媽苦盼我回家,心裡也是會難過。希望回家後多多陪在他們身邊,一定要孝順。」

邱仁吉的兒子邱靖程,今天也來幫忙音控有感而發地說,「看著臺上的手語表演,還有爸爸媽媽的演繹,自己也被感動了,覺得自己是幸福的,以後要多陪伴、行孝回饋爸媽。」

演繹啟善 祈福淨心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工。承擔手語教學的慈濟志工張玉秀、李美燕,為了讓同學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所有動作,精心節錄重點演出。她們利用三次進入戒治所的機會,邀約全部的同學五十多人一起來學習,雖然沒能全數上臺,但期望能藉由歌詞的情境,觸動所有同學對家庭的承擔與情感。

慈濟志工以戲說法,重新啟發他們孝心及家庭觀念,將善的種子植入他們心田,將來走好路做好事,不再讓父母操心。(攝影者:彭東整,地點:臺中戒治所,日期:2014/08/07)
「因為同學們練習的時間有限,我們要把握每次進來的這一個鐘頭時間。先詮釋歌詞的含意,引導同學們對孝道的省思,再帶上動作很快就到位了。經過三次的彩排練習,發現大家都很用心配合,從中看得到他們良善的一面……」張玉秀帶著甜甜笑容分享著。

接著引領同學們帶著祈福卡,來到佛前獻上祈福,雙手合十且口中念念有詞,神情專注的將虔誠一念心上達諸佛心,為在復航澎湖空難及高雄氣爆中受災者祝福及加油。

教聯會老師林富宸表示,「看到這些同學很不捨,希望讓能啟發善念,出了這個門能夠發揮良能、貢獻社會,不要再把路走偏了。」

慈濟志工以戲說法,重新啟發他們孝心及家庭觀念,將善的種子植入他們心田,將來走好路做好事,不再讓父母操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芊俋、唐鳳英 臺中報導 2014/08/0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