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慈濟拉年輕人 待嫁女報恩

2018-08-16   | 魏玉縣
參加演繹人員包括慈濟志工、還廣邀社區會眾、企業家和人醫會共襄盛舉。(攝影者:施龍文,地點:臺中靜思堂,日期:2018/08/05)

夜深了,年輕的黃榆真仍然煥發著亮麗氣息,她不是在玩樂,卻也樂於「傳承慈濟」的使命中,要與年輕人一起傳遞「七月原是吉祥月」的意義!

七月吉祥 盂蘭盛會孝親

在佛教,農曆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節,修行人在「結夏安居」結束的這一天彼此分享法喜;在經典中,佛陀弟子目腱連尊者也在此時,廣邀修行者回向此大功德,救拔陷落地獄的母親,是以這個節日也有孝親的教育意義。

慈濟基金會於「七月吉祥月」期間,高雄、臺中、臺北等地也結合大愛電視臺共同舉辦「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除了專業的表演藝術家,也期望帶動人理解與力行孝親真實義。臺中場次將於8月17日到19日三天,在臺中靜思堂講經堂與福慧廳同步演出八場。

負責此次經藏演繹的「種子團隊」,從今年(2018年)3月即緊鑼密鼓招募人員,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從經文的法益研讀,到整場活動流程的規劃,環環相扣,步步緊密,不僅利用每個週休假日,就連晚上下班後,也聚在一起討論。

種子團隊之一的黃榆真,儘管父母親都是相當投入的慈濟志工,但看見女兒居然能比他們還忙碌,也不免常常在半夜時分打電話:「還沒好啊!」黃榆真說:「其實,父母親不是擔心我們做壞事,都是怕我們太累了。」

殫心竭慮 接引年輕菩薩

黃榆真是「靜思鼓隊」的一員,已經受證慈濟委員的她,從慈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後,曾在大愛電視臺擔任節目企畫,對於規劃活動有實作經驗;因此,這次臺中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的舉辦,她自然而然被推派為企畫的重任。

三天的演繹,參與演繹的人數約一百六十位左右,且成員的年紀從十幾歲到四十多歲都有,其中大部分是在學學生,還有在工作中的年輕人;儘管大多是慈濟志工第二代,有的甚至也已受證,但也有接受親友邀約卻從未接觸過慈濟,對慈濟事全然陌生的年輕人,大大考驗黃榆真和工作團隊的智慧。

種子團隊黃榆真除了擔任活動企畫,也參與鼓兒和手語劇演出,她希望藉此回報父母恩,也能夠為慈濟留住年輕人。(攝影者:施龍文,地點:臺中靜思堂,日期:2018/08/05)
黃榆真與夥伴們爭取各社區例行會議的機會,親自向志工說明;也拍宣傳影片宣傳,說明演繹是為了集合更多年輕人,把握因緣,為父母行孝;透過LINE群組和FB連結、轉貼,終於演繹人數持續增加。

黃榆真心中有一股使命感:「這是很難得的機會,可以邀約年輕人來參加;也希望慈濟不要斷層,因為這是上人擔心的,我們就要努力來做。」

盡心盡力 把握因緣報恩

人來了,要怎麼引導他們進入情況?工作團隊規劃每一幕的演出,都要有負責的人,這些窗口還要再支援別幕的演繹;因此參與演繹的人員,有的可以演出八場,有的僅能來兩場或五場,人員的調配就像是一道繁複的「排列組合」數學難題。

每晚睡覺時,黃榆真躺在床上總是想著:「還有哪些事情是我可以做,但是還沒做的?怎麼做,可以讓這件事情更圓滿?我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好,要改善的?我還可以做什麼?」這些問題,反覆纏繞在腦海中,常常讓她睡不著,也影響白天的工作。

父親黃逸樵和媽媽陳美君雖然十分支持黃榆真的投入,但是看在眼裡也不免擔心。但是,榆真卻有自己的想法:「明年可能就要步入結婚禮堂,婚後能否繼續這樣做慈濟,是個未知數?把握現在,投入共修或是演繹,都是在回報父母恩。」

面對挑戰,「這是給自己的考驗,也是上人給的功課,在此時間點可以接引年輕人……如果我沒有去做,或許,某個環節就會消失。」把事情做好,讓年輕人可以留在慈濟,就是黃榆真最大的盼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靜思鼓隊的年輕人在這次活動中,除了演繹鐘鼓,都還要再支援手語劇的演繹。(攝影者:施龍文,地點:臺中靜思堂,日期:2018/08/05)

(文:魏玉縣 臺中市報導 2018/08/0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