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原是吉祥月

2015-08-06   | 慈濟基金會
上人曾指出,佛陀時代,農曆四月到七月正值印度雨季,蚊蚋孳生、毒蟲猛獸出沒頻繁,僧眾赤足行走叢林蔓草間,難免傷及蟲蟻或受蛇、蟲叮咬;因此佛陀制定每年這三個月「結夏安居」,僧眾無須出外托缽,而是專心聽佛說法、精進勤修,由在家居士供養。 

「這段期間,僧眾不只聽法,還要靜思——深入研究佛法,印證物理的『成住壞空』、生理的『生老病死』,體會心理的『生住異滅』。真正了解『生住異滅』,即能『觀心無常』,從而『觀法無我』,體會世間『法無定法、相無定相』。」

僧眾利用「結夏安居」三個月時間,用心受法、靜心思考,因此到七月十五日「解夏」時,許多人了悟道理而成就道業,佛陀深感歡喜,故農曆七月乃成就賢聖的「吉祥月」,七月十五日被稱為「佛歡喜日」。目犍連尊者亦於此日供養僧眾,以此功德,救拔處於餓鬼道的母親與累世的父母。

(內容來源:《靜思人文網》智慧信仰 心安人安)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