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主廚轉素 蔬食樂慢活

2017-08-22   | 徐如藝、沈雅慧
日本料理職人王俊欽身懷絕藝,8月12日於臺南靜思堂分享由葷轉素的過程,並示範日本素料理的做法。(攝影者:郭美秀,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7/08/12)
「你一天到晚在吃眾生肉,你的肉要不要給人吃啊!」曾經擔任日本懷石料理行政主廚多年的王俊欽在葷素之間掙扎不已,就因為太太這句當頭棒喝的話,從此全家茹素,從過去學習做日本料理時對食材的尊重,轉為茹素後對生命的尊重,並走上了日本素料理的教學之路。

日式主廚 推廣蔬活

2017年8月12日上午,志玄文教基金會於臺南靜思堂舉辦「蔬醒1‧11──全素生活啟發」的心靈講座,邀請有二十多年料理手藝的王俊欽主講日本素料理的天然滋味,藉由轉食輪,帶領大家感受素食中的生活化佛法。

談起茹素的過程,當初是王俊欽的太太因信佛開始接觸素食,但王俊欽身為一個日本料理廚師,每天經手的生鮮不計其數,觀念裡這些生鮮才是營養滿分的食物,所以他一開始並不認同太太茹素,於是夫妻間就為了葷食、素食的問題抗爭了一年多。
聽眾聚精會神地做筆記,想親手為家人做出一道天然美味的蔬食料理。(攝影者:郭美秀,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7/08/12)


每天看著太太只吃豆干、海帶、素肉麵,王俊欽越看越不捨,終於點頭答應為她改做蔬食料理,但他終究是正統的日本料理廚師,從葷轉素,心中還是十分掙扎。

直到太太懷上第二胎,一點葷食入口,即感不適。孩子出生後,一吃葷食就嘔吐,改吃素食就改善,屢試不爽。有一天,學佛的太太突然問他:「你一天到晚在吃眾生肉,你的肉要不要給人吃啊?」這才讓他幡然醒悟,從此也茹素了。

茹素後,為了守護家人的健康,他還與一群有志一同的婆婆媽媽致力於挑選蔬食食材,毫不浪費的全食材使用,透過深厚扎實的日本料理手藝,烹調出一道道營養可口又容易製作的蔬食料理,並記下做法。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補充營養一定要有魚有肉,卻沒想到反而是加重身體的負擔。人們殺害動物,也等於是與眾生結上惡緣。」王俊欽接著說明如何不添加過多的化學調味料,做出健康的素食。「利用食材本身的元素提煉出最天然的味道,再適當調味烘托出美味的蔬食。」
慈濟志工照著日本素料理廚師王俊欽的講解,調出沒有太多化學添加物的醬料。(攝影者:郭美秀,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7/08/12)


天然提味 好吃健康

前方一張長桌上,大盤子裡擺了牛蒡、紅蘿蔔、香菇及橄欖油、七味粉、芝麻醬、味噌及味霖等調味品。王俊欽快速地用日式烹煮手法充分提味,再用簡單的醬汁增添每道菜餚的風味。「調醬汁很困難嗎?其實很容易!只要用桌上這幾瓶就調製得出來了。」人人聽得認真,坐得稍遠的人目不轉睛,看著前方螢幕上的烹調手法,然後仔細地寫進筆記本。

這道示範料理,王俊欽事先做好後分裝成小盒帶到會場,當解說告一段落,慈濟志工便開始逐桌奉上,請聽眾品嚐。「這個薏仁雖然淋上醬汁,卻還是能吃到薏仁的味道。」、「牛蒡好香好軟,這味道吃起來真清爽又順口。」一時間許多讚歎聲此起彼落。「看老師做的,很簡單又快速,我回去就要試做看看。」有些人原視做菜為畏途,這下似乎開了竅,躍躍欲試。

跟著王俊欽學做素料理三年的黃玉琴,把所學帶入日常生活中,一起與家人共享正確的飲食習慣,她開心地說:「不僅不用擔心食安問題,也學會如何挑選新鮮的食材,做出可口美味的菜餚。」本身對素食就很有興趣的李幸娥,經由同事邀請來聽這場講座,發現享受烹飪的慢活樂趣。「回家後我一定要改變外食的習慣,每天為家人煮出一道道美食。」

黃巧瑞因為婆家素食的關係也跟著吃素,喜歡與先生出國旅行的她表示:「每到國外,吃素就是一大考驗,今天聽俊欽老師的講座後,我跟我先生說,以後到國外旅行我們就可以照著老師的方法,到當地超市買食材,自己煮健康的蔬食了。」
臺南靜思堂內,聽眾有得學,又有得吃,享受美味的日本素料理。(攝影者:郭美秀,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7/08/12)

佛前許願 度眾蔬食

人人都能學習用食材本身的味道烹煮出美味佳餚,不要讓過多的調味品造成身體的負擔。鼓勵聽眾享受做料理,王俊欽希望大家:「記得吃下的每一口食物。身體是自己的,千萬不要把你的健康交給別人。」

王俊欽分享,吃素後更加體悟人在世間,應該與眾生結好緣。「宰殺牲畜吃下肚子,只會累積更多的怨氣。現在世界上這麼多災難,就是這種大自然反撲的力量造成的。所以我希望深深體會到上人所說的『來不及』,於是讓更多人喜歡吃素,放棄葷食,但是速度實在不夠快。」

因此,王俊欽想到將精心設計的蔬食料理寫成書,並透過講座讓更多人了解素食的好處。「我在佛菩薩面前許下了願,想要透過分享食譜,度更多人吃素。」王俊欽信守佛前許下的願,除了繼續在社教課程推廣蔬食,也在每一場講座中,從聽眾專注的眼神裡,看到每個人為地球的未來盡了一分心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徐如藝、沈雅慧 臺南報導 2017/08/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