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偏鄉首浴佛 感報三恩

2017-05-17   | 緬甸人文真善美志工
緬甸慈濟志工首次於瑞那滾村舉行浴佛典禮,共四百位村民參加。(照片擷取自緬甸慈濟志工簡報)
炎熱的大太陽底下,緬甸瑞那滾村陸續出現人潮,沒有喧嘩嬉鬧的聲音,人人席地而坐,靜心等待。2017年5月7日,對瑞那滾村和鄰近八個村莊的村民們來說,是意義深重的一天,緬甸慈濟志工首次於該村舉行莊嚴而隆重的浴佛典禮,共有四百多位村民前來浴佛。


結合義診 邀約鄉親浴佛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全球慈濟志工慶祝浴佛節、母親節和慈濟日三節合一的日子。緬甸志工為了讓瑞那滾村與鄰村的鄉親們感受浴佛的法喜,並宣導父母恩重難報的理念,今年(2017)提前於該村舉行首次浴佛典禮。典禮前一天,志工與村民一同清掃、布置浴佛會場,並結合每個月的例行義診,由一組志工陪著人醫會七位志工在村裡的寺廟舉辦義診,另外也前往行動不便的長者家中往診,共服務八十多位村民。

另一組志工則帶著慈青布置浴佛典禮場地,頂著近四十度的高溫,戴著斗笠撿拾落葉,掃除地上的灰塵泥沙,大家揮汗如雨,也不以為苦。其中一位志工烏善丁,家中正逢農忙收割時期,他請家人幫忙看顧農事,自己就把握機會投入志業,體會付出的歡喜。看到志工們的行動,村莊附近的孩子們也開心地過來幫忙清掃、整平沙地,一起迎接明天即將到來的浴佛典禮。

緬甸慈青協助布置浴佛場地,從附近學校搬來長凳,作為簡易浴佛臺。(照片擷取自緬甸慈濟志工簡報)

鄉村環境簡陋,志工與慈青卻是難行更能行。「偏遠的鄉間,連桌椅都沒有,怎麼佈置浴佛臺?」遇到困難,慈青無暇多想,馬上到處詢問村民,終於找到不遠處的一間學校,大家經過一處小溝,來回搬運教室內的長凳,作為浴佛臺使用。

適逢暑假,無人使用的老舊長凳木質表面凹凸不平,布滿一層厚厚的灰塵,大家小心翼翼地用抹布擦拭乾淨,其中有志工也體會到,行於菩薩道上,若不持續精進,也會像這些長凳一樣沾滿塵埃和蜘蛛網。放置長凳時,志工發現沙地地面不平,為了防止搖晃,他們趕緊找出繩子,綁緊兩張長凳,組成一張張桌子,並小心翼翼地把帶來的琉璃佛放上架好的簡易浴佛臺。

常常到緬甸關懷會務的馬來西亞志工,協助在幾棵大樹間拉線,綁上一張張海報。一線橫向拉開的海報,展現各地慈濟志工行善的足跡。從繁榮的大都市一下來到偏鄉小村,馬來西亞志工陳美珠(慈貫)選擇讓自己的心安住當下,她說:「在農村浴佛,不像在慈濟會所器具齊全,大家只能就地取材,善用當地資源成就莊嚴的浴佛典禮。」陳美珠覺得,緬甸志工與村民將內心對浴佛的虔誠表現於行動中,讓她最為感動。

雖然是在鄉村舉行浴佛典禮,志工卻一點都不馬虎。在羅望子樹四周的一片沙地上,志工完成會場布置,雖然沒有有形的寺廟,每個人卻都懷著一分感恩心,虔誠地在自己心中築起一座供佛的寺廟。
緬甸慈濟志工與慈青手捧燈湯花,列隊進入浴佛典禮會場。(照片擷取自緬甸慈濟志工簡報)


隨俗浴佛 志工行善啟愛

在緬甸,民眾進入寺廟前,都會卸下鞋子,以赤腳表現學佛的虔誠與敬重。浴佛場地雖是鄉村空地,志工仍然尊重民情風俗,在清理乾淨的沙地上舖上一大片帆布,讓村民可以赤腳走到浴佛臺前浴佛。此外,志工也貼心地為村中年邁的長者安排座椅,扶著爺爺、奶奶入座等候。

典禮正式開始前,司儀引導大眾虔誠祈禱。在司儀引導下,緬甸志工、慈青與各村村民整齊列隊,手捧心燈與鮮花走進浴佛會場,雙手合十,恭敬禮敬諸佛。村民隨著《無量義經》偈文的唱誦聲,在志工的帶動下繞佛繞法。一旁,兩位志工扶著奶奶走向佛陀祈禱;隊伍中,許多孩童手搭肩膀,跟著大人一步一步前進。人人沐浴在法喜之中,志工與村民虔誠在佛前祈禱淨化人心、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瑞那滾村村民帶來米撲滿,將剛收成的稻米捐給慈濟志工。(照片擷取自緬甸慈濟志工簡報)


浴佛典禮後,志工為村民安排捧茶、幫父母剪指甲和在臉上擦特納卡等活動,拉進親子關係,傳達孝道的理念。緬甸人稱香木粉為特納卡,它有一種芬芳香味,塗在臉上或身上可以防曬、保濕及消毒等功效,還有美容保養的效果。

當天村民也帶著米撲滿來參加浴佛,把剛收成的稻米捐給慈濟。最近農忙,有些村民沒辦法過來,也讓自己的孩子帶著米撲滿過來。當志工與村民募米時,年紀最大的慈濟志工林齊志,總是很恭敬地彎腰行禮,重視每位村民時時耕耘的一分善心。


在活動結束前,慈青特地邀請所有的慈濟志工坐下,奉上熱茶,並為他們擦拭特納卡,以緬甸的傳統習俗感恩他們平日的疼惜。在互道感恩中,志工與慈青為村民送上蘋果與餅乾等結緣品,感念眾生恩,期待每位村民行善助人、淨化人心,帶給當地社會一股祥和之氣。

(文:緬甸慈濟志工簡報 緬甸報導 2017/05/0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