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生醫研討會 跨國際交流

2018-07-02   | 王碧霞
慈濟大學於6月29日(2018年)舉辦「2018生物醫學暨生物科技國際研討會(Internaional Symposium on Biomedic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邀請泰國納里宣大學、馬來西亞理科大學、菲律賓馬尼拉雅典耀大學及慈濟大學共十位專家學者分享研究成果。(照片來源:慈濟大學提供)

【教育新聞稿】慈濟大學長期致力於生物醫學與生物科技的研究,其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與國際學院籌備處於6月29日(2018年),共同舉辦「2018生物醫學暨生物科技國際研討會(Internaional Symposium on Biomedic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邀請泰國納里宣大學、馬來西亞理科大學、菲律賓馬尼拉雅典耀大學及慈濟大學共十位專家學者分享研究成果,雖值期末考期間,仍吸引一百位師生前來參與。

國際學術交流 帶來各項成果分享

慈濟大學劉怡均副校長感謝姊妹校學者遠道而來參加這場研討會,因緣殊勝促使四校十位學者就生醫未來趨勢及即將面臨的挑戰相互交流,期待透過2018年生物醫學暨生物科技國際研討會加強慈濟大學與國外大學間的研究交流與雙聯學位簽訂。泰國納里宣大學生物技術卓越中心主任蘇堤莎(Dr.Sutisa Nudmamud-Thanoi)表示,慈濟大學知識、平和、科學的環境,讓她非常敬重,期待未來校際間的學術研究、交換學生方面能有更密切合作。

開場演講由慈濟大學彭致文教授介紹人類第四型皰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如何寄宿於腫瘤進而影響癌症發展的分子機轉,此為人類第四型皰疹病毒於宿主中維持生存的重要發現。慈濟大學黃舜平教授分享其於非動脈前部視神經缺血性病變致病分子及相關治療的分子機轉,此為老年患者視力突然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期許未來此研究能應用於中風治療。
慈大學生也為研習會表演手語〈圓夢〉。(照片來源:慈濟大學提供)


來自泰國納里宣大學Dr. Samur Thanoi則分享到成癮藥物中樞神經系統刺激劑甲基安非他命對精子數量及型態的負面影響,而與其研究中也發現攝取泰國有機發芽糙米因其中富含γ-氨基丁酸(GABA),可幫助回復甲基安非他命對於精子的影響。菲律賓馬尼拉雅典耀大學Dr. Crisanto Maglaque Lopez分享「真菌:好的,壞的和醜的」,如何利用真菌生產功能性物質或闡明真菌如何引發疾病的機制取決於最新的細胞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知識。

期盼未來合作 促進人類健康福祉

慈濟大學許豪仁副教授談到敗血症的治療現況,敗血症主要發生在住院期間,儘管在藥物治療和重症監護方面取得進展,但仍然是一種治療難題。先前的研究已經證明高濃度的促炎細胞因子引起宿主的直接或間接損傷,因此已經分析了促炎細胞因子與其同源受體之間的特性,以設計複合肽KCF18以同時中和細胞因子以降低炎症介質在敗血症患者的血流中的濃度。模擬顯示KCF18可以同時結合細胞因子,靜電相互作用占主導地位。這項研究表明,矽片結構功能肽設計可用於開發潛在的抗敗血症藥物。

閉幕式由慈濟大學劉怡均副校長主持,此次是第一次慈濟大學辦理生物醫學暨生物科技國際研討會,相信與會的師生有滿滿的收穫,盼日後能與各校在研究上能更進一步地建立交流連結學術合作,讓彼此間的交流合作更向前邁進一大步,對在研究能量與人才培育上有實質的收穫,為促進全球人類的健康與福祉共同努力。

(新聞稿:王碧霞 慈濟大學報導 2018/06/2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