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急難救助

動員迅速 來自社區互助
因愛向前行
「變裝」超人!
藍衣人的救援力
藍天白雲的馳援
原來我也是災民
希望,來自互助
化怨嘆為感恩
募款更募心

 

相關網站連結

‧卷一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二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三心靈悸動篇
卷四百年記憶篇
卷五校園記事篇

慈濟921賑災專案

 

線條
線條
序論 上人開示 災情寫真 急難救助 安頓關懷 復健重建 回首頁

 

《搶救——急難救助》

藍衣人的救援力
◎撰文/周本驥

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陣猛烈的天搖地動震醒了住在后里的張碧珠師姊。她起身打電話給剛到花蓮慈濟醫學院護理系註冊上課的女兒,知道一切平安後,大約二點左右,她已在前往東勢的路上。沿途張碧珠與其他的慈濟人會合,或搭便車或徒步前進。走到朴子里聽見有人呼救,便前往徒手協助挖掘,將人拉出;經過豐勢路二段活斷層開始隆起之處,由於積水很深,他們一行十人手牽手相攜涉水而過……。

地震發生後一小時內,全國各地的慈濟人紛紛像張碧珠這樣由自己的家中出發。

上人的「跑在最前,做到最後」是他們救難時的金科玉律;而救災順序首重「應急」與「重點」,再來是「關懷與安慰」,則是他們早已銘記在心的救災原則。因此,雖然此次災害規模大於慈濟人任何一次經驗,但他們依然能在沒有總指揮中心的情形下,以志工組織的自發模式,在混亂中整理出頭緒,提供災民相當的寬慰。

以東勢國中的情形來說,來自各地的慈濟志工抵達現場後,都能迅速以自己的特長融入團隊來承擔起工作:香積組的志工們帶來爐灶炊具與食材,有車的人則提供運輸貨物與交通,在地的志工負責現場指揮調度與人員組織聯絡,來什麼人才做什麼事,欠缺的則努力調度;如果真的不成,則有著因緣不具足的坦然。

新社的狀況就沒有這麼幸運。由於通訊與交通中斷,在地唯一的一位慈濟人王瑞枝帶著一位環保志工,當下承擔一百一十七位往生者的助念與家屬安撫,直到傍晚援手趕到,王瑞枝才抱著來人痛哭。

許多中部的慈濟人本身就是受災者,因此,北區、南區的慈濟人出動的又比平時更多。但是,即使自己損失不輕,中部的慈濟人還是投身去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往往一個現場有來自各地的志工。有經驗的老慈濟人在現場都相當能判斷什麼事情還沒被處理,問清楚後,挽起袖子就加入了。若全部工作已有人承擔,沒工作的人就會自動轉往他處;若自己可投入的時間已屆,則會主動尋找接手人。這微妙的運作機制,讓沒有編制的人力不至於浪費,又能充分發揮。

至於救災物資的發送,則是一種信任與尊重。一般請災民先登記數量,然後等物資抵達即唱名發送。有位年輕志工私下抱怨災民貪心多次領取物品,另一位志工馬上笑笑地說:「不要去介意,人家連家都沒了,多拿一個睡袋,又貪得了多少!何況災民來領取東西,心中已經很不是滋味了,千萬不要讓他們覺得你態度不好。」

慈濟人在賑災時甚至互相提醒不要使用「別人捐的」之類的矮化字眼,以避免刺傷災民的自尊心。工作中偶爾還是會發生災民不滿的狀況,即使情況再無理,志工們也一律和顏悅色地解釋帶安撫,所以用的語言既照顧對方的心情,也不失團體的立場。像這樣溫潤謙虛的智慧,若不是長年沉浸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慈濟四神湯文化裏,怎可涵養得出來!

以一個民間的志工組織,慈濟人這次在震災中所表現出來的用事幹練,主要得力於慈濟文化中,對任何事都「用心做」、「做中學」、「結好緣」所養成的人脈。

至於慈濟人在行動中表現出的那種謙和敬慎的風采,則絕對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身教與言教。

回頁首

慈濟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