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溫馨速寫

藍天白雲的馳援(一)
藍天白雲的馳援(二)
藍天白雲的馳援(三)
原來我也是災民
希望來自互助(一)
希望來自互助(二)
募款更募心
劫後餘生(一)
劫後餘生(二)
化怨歎為感恩

 

相關網站連結

卷一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二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三心靈悸動篇
卷四百年記憶篇
卷五校園記事篇

慈濟921賑災專案

 

線條
線條
序論 賑災日誌 溫馨速寫 關懷感言 心理輔導 附錄 回首頁

 

《溫馨速寫——賑災點滴》

化怨歎為感恩

災民雖身心備受煎熬,但感受到同胞踴躍的愛心,感恩之情溢於言表,重新振作、再站起來!

▍慈濟寶寶
◎撰文/婁雅君

十月十八日上午,「慈濟寶寶」藍星禧在眾人的祝福下誕生,為這場災難譜上一曲希望之歌。

對東星大樓住戶藍沛霖夫婦來說,從九月二十一日凌晨被送至松山國軍醫院到藍星禧誕生,時刻受到慈濟志工的貼心關懷。先是送上慰問金應急、全新的衣褲;臨時住進市府安排的飯店時,又是慈濟志工的噓寒問暖;生產當日,慈濟志工更是一早就到醫院送上祝福。

因受災接受各界協助的藍氏夫婦,一直有回饋的心願,把握這個新生命的誕生,要讓「慈濟寶寶」藍星禧成為年紀最小的慈濟會員,將來當慈濟志工。「因為我們知道慈濟在做什麼!」藍沛霖當日並捐出兩千元。

歷經台灣百年大地震,住在台北東星大樓八樓的藍家人,在睡夢中從床上摔醒到地上,夫妻兩人本能地護著即將出世的胎兒逃出。藍太太因右肋骨受傷,無法使力,因此採用剖腹生產,藍星禧出生時體重三千三百一十六公克,「取名為星禧,是希望這顆幸運之『星』,能度過千『禧』年,平安長大。」

▍掃掃地也可以
◎撰文/陳美羿

陳女士住在南投市大愛一村旁的帳棚裏,自動來香積組幫忙,沒事的時候就拿著掃把,掃著已經夠乾淨的地。

她說:「大家都從台北來幫我們了,我們更應該自己幫自己。粗重的工作我做不來,掃掃地總可以吧!」

▍一時受災非一世落難
◎撰文/陳美羿

畢生奮鬥,好不容易購置的房子毀於一旦,貨車司機劉先生心裏充滿了「怨」和「恨」。但是要向誰去討公道呢?心懷不平,一氣之下,劉先生去理了個大光頭,以示對老天的抗議;又矢言此後不刮鬍子。所以四十幾天下來,年紀輕輕的劉先生已成為當代的「虯髯客」。

朋友勸告他:「這樣不好啦,去刮一刮,重新開始嘛!」「不刮!」劉先生說:「老天太不公平了,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們呢?」登記到了大愛屋,這天進來一看,雖然坪數小一點,卻是如此舒適、齊備的一個「家」,心裏深深感動,也燃起對生命的新希望。他告訴朋友:「我要在搬家時,把鬍子刮乾淨。振奮精神!重新出發!」

對啊!就如上人說的:「一時的受災,不要變成一世的落難!」

▍「我們已經站起來了!」
◎撰文/何貞青

「地震當時我們受到外界很多援助,現在我們來這裏告訴大家,我們已經站起來了!」十月十七日上午,埔里產業觀光促進會等單位,於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舉辦「感恩‧重建聯合義賣會」,所得八十餘萬元全數捐給慈濟賑災。

埔里產業觀光促進會在地震第三天,召集會內所有成員相互慰問及檢視受災情況,並立刻著手復甦計畫,期望以愈挫愈勇的意志重建家園。此次會員遠從中區來到台北,一方面是傳達災民的感謝,一方面也希望帶動更多人為災區做更多事。「慈濟是最快在埔里進行救援的單位,我們希望將義賣款項交由慈濟統籌,用在最需要的災民身上,也表示埔里鎮民一分回饋的心意。」埔里產業觀光促進會召集人林素貞說。

此次義賣攤位以埔里產業為主,並有當地藝術家現場揮毫義賣,同時宣導防震教育、示範帳棚的搭建,提醒民眾記取地震的傷害,審慎保護自己。前往光顧的台北市民都很關心中區災況,每至攤位前總要問候幾聲:「你們現在的情況怎麼樣?嚴不嚴重?」

「我們很好,工廠已經開始恢復運作,過段時間歡迎你們來玩!」面對不斷的關心,來自埔里的民眾總露出信心十足的笑臉,邀請大家光臨他們家鄉,看看他們重建的成果。

雖然當日天空飄著些細雨,但二十幾個攤位還是擠滿熱心民眾,一位媽媽提著大袋小袋,採購的不亦樂乎。「我每個攤位都買,因為東西好,活動又有意義啊!」有些熱門產品甚至不到中午就賣光,讓晚到的人連呼可惜。

一位高先生在現場一口氣就標下四件義賣品,本身只是平凡上班族的他,露出靦腆的笑容說:「能力所及就盡一分心,沒有什麼啦!」還有一位民眾因為剛好路過,留下一條黃金項鍊交由服務台代為拍賣,希望將款項一併交由慈濟處理。

活動預計四點結束,但到兩點多幾乎所有攤位產品都賣光了,「原先以為天氣不好,可能沒什麼人潮,沒想到台北市民都這麼熱心。」埔里的林先生面對不斷在空攤位前詢問的人潮,感動萬分,「有這麼多人的支持,我們很快就會恢復的!」

▍一手包辦
◎撰文/何貞青

埔里大愛屋工地的志工以東區及中區慈濟人為主軸,地緣不熟;在地、又從事營造業的呂智媛就成了大家的好幫手,不僅協助訂貨採購,連有人受傷送醫、採買日用品,都一手包辦。

本身也是受災戶的呂智媛,白天在工地幫忙,晚上自己慢慢收拾房子,幸好只是隔間牆受損。「每撿拾一塊磚頭都不禁想著:『感恩我們還有房子住!感恩這麼多助緣來埔里。』這樣一想,就一點也不累了。」

▍「白拋拋」變「黑咪嘛」
◎撰文/何貞青

交屋那天早上,游素月夾雜在香積組的師姊當中煮菜,也沒在意今天要入住了,自家還有好多事要忙。

「你們每個人初來都是『白拋拋』,工作幾天回去都『黑咪嘛』,為了我們這麼打拚,實在讓人感心。」游素月一家就住在工地旁的帳棚裏,一切盡在眼底。

看到志工們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她把從全毀的家中冒險抱出的筍乾、梅子全拿來讓大家泡茶消暑,還與賣冰塊的老闆協商,每天輪流送冰塊來讓大家有冰水喝;又怕師兄姊吃素體力消耗快,特地送雞蛋來加菜……

「我幫不上什麼大忙,只會這樣而已啦!你們這麼遠來,又這麼大一群,實在辛苦,比起你們真的沒什麼。」她樸質黝黑的臉龐充滿感恩,卻不知真正支持慈濟人拚命趕工的,就是這分誠摯又真切的心意。

「今日房子好了,我實在歡喜。可是不知怎地,想起你們在蓋的時候我就想哭。唉!我不會講話,可是我心中都知道的。這分情我們永遠都記住。」

▍桃李滿天下
◎撰文/何貞青

「聽說這裏需要木工,我就派上用場了!」位於台中的家雖也受地震波及,從事室內設計、木工專才的張朝堂,卻暫時擱下趕來蓋大愛屋。

他每天巡視工地,注意修補損壞、催材料、檢查機器,雜七雜八什麼都做,還搬來七、八台自己發明的自動木工裁切台,「這些機器市面上是看不到的喔!」

擔任木工指導教授,他覺得工地最可愛的是,人人幾乎都是萬能的,「尤其宜蘭那批師姊,鋸木板、釘地板,一學就會,我教徒弟一般最起碼要一年半,他們確實有夠厲害啦!」

每個人輪調時,都會把技藝教給下一批,多出了這些徒子徒孫,不知這樣算不算桃李滿天下?

▍不謝,不謝!
◎撰文/慮挈

一位約四十歲的媽媽騎著摩托車,車後塑膠籃子載滿食物,來到埔里信義路大愛屋工地。

她說:「這碗粿、粉粿、鹹甜粿……是要給你們吃的。地震後,你們提供熱食,又給我帳棚,阮也是艱苦人,沒什麼,只是盡一點心。」當師姊謝謝她時,她說:「一點點東西而已,你們不要一直謝謝我,是我要謝謝你們才對。」

▍人生再出發
◎撰文/賴麗君、李容珠

「有家的感覺真好!」遷入大愛村的新住民,一展愁眉,綻放笑容說著。

一個多月的帳棚生活,讓他們更珍惜家人之間的情感及現在所擁有的家園。「終於有個家,終於有個家了!」豐原大愛村新住民張太太,打開大門、踏進去時,不禁和師姊們相擁痛哭;這是喜極而泣,也是對慈濟大愛無私的感恩。浩劫後,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氣;領到新家鑰匙的那一剎那,就是人生再出發的歡喜。

罹患鼻咽癌的曾先生,一家四口是慈濟長期照顧戶,之前租的房子全倒後,一個月來都是住帳棚,而此時不是房租太貴就是看起來很不安全。「以為就要流落街頭,沒想到還能分配到大愛屋,真的好高興!」曾太太說,先生現在根本無法工作,她也只能做一些零工,生活都是靠慈濟和政府補助。「住大愛屋不用繳房租,對我們來說,生活會比較好過一點,師父真的很照顧我們!」

布農族血統的全先生,配合孩子就學,從山地鄉遷來南投市定居;新房在九月二十一日毀了,令他們欲哭無淚。「存了大半輩子積蓄買的房子才住三個月,怎不教人心疼!」全先生說。

「我們家只有四口人,十二坪夠住了,而且衛浴設備、流理台、瓦斯爐都幫我們裝設好了,去租房子也租不到這麼好的!」有房子住就是萬幸,不會奢求太多,全先生一家終於露出滿意的微笑。

患有小兒麻痹的石金誠,地震前,從事吉他彈唱教授及刻印章工作;地震後,等待青輔會、就業輔導中心的工作通知。

一個多月了,還無消無息,失業這段日子過得很辛苦,但是他說要和困境奮戰到底:「我雖然是殘障,但是從小到大從來沒有接受過政府一點補助,都是靠自己的才華謀生。以後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去付出,不依賴別人的救濟!」

當南投市大愛二村舉行自治委員會委員選舉,石金誠第一個自告奮勇要當主任委員為社區服務。他希望將來能夠成立自衛隊,負責巡邏及接送社區小孩上下學,「現在我們應要告別災民生活,勇敢迎向未來了!」他說。

「感恩!感恩!」南投市大愛一村的白秀英,領取慈濟贈送的「入厝禮」時,突然跪在地上,直說感恩上人、師兄姊,並當場捐出善款,以示回饋的心意。新鄰居洪銘輝也稱讚著慈濟人的高效率,「我們一家能住在這裏,實是天大的福氣,所以除了做好居家環保,還會更愛護這個社區。」洪銘輝也捐出善款要加入慈濟會員。一位老先生說:「感恩上人的善心、智慧,慈濟志工的精神也使人感佩,讓我們再站起來。」回顧多年前從大陸來到台灣時,景況的可憐,他又感動地說:「有上人和慈濟人幫我重建家園,我覺得人生又可以重新出發了。」

▍回 饋
◎撰文/曾秀英

新莊「博士的家」住戶蔡麗香女士幸運被拖救出來之後,便天天守候在災區現場,等待先生及孩子生還的消息。當關懷小組送上慰問金時,她馬上回捐善款。師姊告訴她:「留著錢需要時方便使用。」麗香說:「我最寶貴的親人都不見了,何況多天來我非常感謝慈濟人,對我們如此照顧。我的兄弟姊妹會協助我度過難關的。」這分大愛回饋令人動容。

▍厝邊隔壁,相邀起厝
◎撰文/賴麗君

自從慈濟展開南投中興新村大愛屋的興建工程,連續二十多天,災民們看到慈濟人每天從早忙到晚,如同在打造自己家園般地用心,感動之餘紛紛加入建屋行列。

四十八歲的黃太太帶著兩個就讀國中、國小的孩子一起來搬磚塊,每天都到晚上十點才回家休息。她說:「來幫忙是應該的!有時看到師兄姊忙到半夜一、兩點,覺得很心疼!我們這樣做可以減輕他們的辛勞,更何況這是我們自己的家。」

李太太的兩個五歲及六歲孩子,一人抱著一塊磚穿梭在大人之中,許多人看了都不禁豎起大拇指誇獎他們;六十歲的李奶奶雙腳膝蓋受傷,但她卻能一個人推著滿滿的磚塊穿梭在工地,力氣不輸少年仔。

洪太太一家大小都來幫忙,連孩子的同學也一同前來,幾個孩子動作迅速,一下子就把一堆磚塊搬完;蔡先生幫忙挑磚塊時,妻子及兩歲的女兒都在一旁為他打氣、加油。

忙了許多天,大家也由原先的陌生變成熟悉。十多歲的黃小妹妹說,來這裏幫忙,認識許多好朋友。她跟弟弟每天和一位張叔叔形影不離,一同工作、一同玩耍,別人還以為他們是一家人。黃小妹妹與弟弟每天都捨不得離開工地,「我們明天還要來,叔叔,明天你也要來哦!」他們的「新朋友」說,聽到這樣熱情的邀約,想偷懶一天都不行呢!

▍付出,人人有機會
◎撰文/慮珈

埔里工地規畫三百一十間大愛屋,是所有大愛村中最龐大的工程,除了師兄、師姊們投入上萬人次的人力外,勞委會提供的「以工代賑」,也鼓勵埔里人關心自己的家園,協助建設大愛屋。負責人力統籌調配的張順寶師兄表示,「以工代賑」讓埔里鄉民對慈濟所蓋的大愛屋更加珍惜與感恩!

為了讓災民們都有工作及付出的機會,師兄姊們透過鎮公所的文件資料,到各里各戶去尋找人力。有的屋倒了,人難找,有時透過鄰居、朋友等各種管道找人;就這樣沿著一個個帳棚,挨家挨戶去拜訪。

曾經有一戶人家,先生往生,一家四口在頓失依靠之際,太太想申請加入「以工代賑」的工作機會,卻都不得其門而入。幸而,師兄姊一里走過一里地尋找,找到這戶人家時,婦人激動地哭了,慈濟人的出現,猶如一道曙光,為這戶人家注入暖流與希望。
雖然「以工代賑」的工時只有三天,時間一到就必須輪替一次,這使得師兄姊們尋找人力更趨繁雜;但是由於師兄姊們在工地的以身說法,讓許多災民相當感動,即使三天的工作圓滿了,只要有空,他們不支薪也會主動來幫忙。

▍白天做工,晚上讓丈母娘招贅
◎撰文/曾秀英、姚淑娥

「我擁有的四層透天樓房,九十坪的建築在一夕之間全倒了,只得二十萬元補助;現在全家讓丈母娘招贅,吃丈母娘家、睡丈母娘家!」

開朗熱忱的劉紀勝,今年二月甫從造橋收費站站長退休,他說,災難發生後,師姊關懷問:「全家平安否?」時,他感動地說不出話來,因為,在災區最需要協助的時候,立即就有這麼多人趕來協助災民。

「我看到慈濟人爭先恐後做事情,真是可愛可敬又可佩;這麼多有心人來扶我們一把,我們自己更應該站起來才對。尤其,當我在工地一眼望去,所有志工都是外地人,非親非故卻大老遠跑來幫忙;台北來的師姊更都是細皮嫩肉的,真叫我感動莫名!」

於是,在埔里信義路工地幫忙完了,他又轉到東勢大愛屋工地。「我跟里長說,也要培養志工群一起來做,回饋社會對我們大力的幫忙。」劉紀勝說。

「慈濟人相當重視災民,愛心屋搭蓋時,都以災民的需要為考量,工程進行中稍有不適當,即改正重做。就連在工地吃飯這種小舉動,志工也雙手奉食,表現出慈濟人的尊重。」
正因為這一群有志一同的志工,用熱情的雙手鋪設一磚一瓦,蓋出一間間溫暖的窩,終讓受災的鄉親,有一個安歇的家。

回頁首

慈濟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