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琅琅書聲響起

2007-12-25   | 邱淑絹

斯里蘭卡國立慈技中學落成啟用。攝影者:林炎煌
從漢班托塔(Hambantota)市區往市郊行去,至廣闊鹽田前抬頭遠望,有座嶄新的建築物矗立—赭紅色屋瓦、白色粉牆,掩映在綠林叢中顯得清新耀眼。位居漢班托塔最高處,它,宛如一座燈塔指引著方向。以它為中心座標,逆時鐘繞圈向前彎行,不多久,可遇見一座全新市鎮—一致的紅色瓦頂、粉色牆面,生長在乾燥地質上的綠籬,屋舍間雞犬相聞、人聲安樂;如世外桃源般的安適,在這片土地上滋長。



堪為行人指標的「燈塔」—國立慈濟中學(Tzu Chi National School),拔出於三千群舍中,富人文氣質的全新校舍,將作育大愛村及周邊居民的下一代,預約美好希望的未來。三年前,這裏是一片荒蕪;海嘯三周年後的今朝,已是漢班托塔矚目的焦點—溫馨的屋落,配上光明細緻的校園,為受災的一群遮風擋雨;家和希望,近在眼前。


新學校美感與功能兼具

海嘯過後,漢班托塔政府於實梨布普拉(Siribopura)規畫一處新市鎮,邀請國際非政府組織(N.G.O.)援建三千戶房屋,提供給受災居民。來自台灣的佛教慈濟基金會,災後在當地緊急義診、糧食發放及搭建臨時帳棚庇護後,也積極認養六百四十九間房屋建造。

名為「慈濟大愛村」的工程,2006年4月落成後,居民陸續入住。然慈濟的腳步沒停,持續啟動第二期工程—國立慈濟中學及社區中心,為新市鎮的居民和孩子們,打造教育希望。國立慈濟中學為兩層樓建築,共有二十三間一般教室,可容納九百二十名學生;另有圖書館、實驗室、電腦室、音樂及藝術等特殊教室十間,供孩子課餘學習人文及專業素養。

從學校大門進入,左側有一排高花架,供栽花植草;順著花架通道前行,可達面積兩百坪的室內體育館;館內空間足供籃球賽場,亦可做每日朝會場所,又因照明設備充足,可供夜間活動。

漢班托塔境內自來水和電力供應不足,加上熱帶型的炎熱氣候,孩子們就學環境普遍不良。然而,慈濟中學設有中央水塔,不但洗手台及廁所設備完善,每間教室亦有吊扇及日光燈,映照在光潔亮麗的PVC地板上,透出環境的明亮舒適。

體育館外牆為圓弧流線造型,灰色牆面上,以辛哈拉文(Sinhala)、塔米爾文(Tamil)及英文書寫校名,和大門的中文校名相輝映。與圓弧外牆垂直的,是層層相續的三層式水泥階梯,孩子坐立其上,可面對四百公尺大型操場,觀看場內活動,閒暇時亦可領受大地風涼。


國家級南部教育重鎮

攝影者:黃崇發
2008年元月5日,慈濟援建二期工程落成啟用。熱情的太陽,彷彿知曉一場盛會即將開始,將胖胖的圓臉擠弄於藍天白雲間。風兒馳騁,熱力翻轉旗幟的尾巴,將它們柔軟的身影,搖曳於廣闊的天空下。

乘著嘟嘟車前來的居民、坐著校車而來的學生、各級官員…皆為趕赴這場盛會而盛裝。鳥兒啁啾,人影鑽動,透出美麗新市鎮的熱鬧聲息,將它妝點得更有活力。強達西里(W.G. Chandrasiri)帶著女兒共襄盛舉;身為當地柏那里拉(Beralihela K.V.)中學校長,他也讓女兒來讀慈濟中學:「因為這個學校感覺很舒適、很高級。」

當地人民口中「很高級」的國立慈濟中學,分為初中及高中部六個年級。原本規畫為「縣立」,因設備完善,一年前由當地政府提升為「省立」;三個月前,經教育部長、港務及航空部長檢視後,升格為「國立」等級。港務及航空部長查瑪(Chamal Rajapaksha)先生表示,海嘯後,國際非政府組織在尚未完全開發的南部,建了兩所非常好的學校,國立慈濟中學就是其中之一。「慈濟蓋這麼好的學校,對南部而言意義重大。」他表示,但願師生能好好珍惜,發展成為南部名校,讓優秀學生不必再千里迢迢到首都可倫坡求學,為南部留住人才,利於地方發展。

啟用後的國立慈濟中學,移交政府運作,正緊鑼密鼓地召募有志老師和學生。校長維拉蘇里亞(N. Weerasooriya)表示,南部經濟不如可倫坡,但慈濟中學的校舍規畫已可媲美大學,他深覺任重而道遠。慈濟中學優先提供受海嘯影響的大愛村學童就讀,有感於學校硬體設備高級,教育局和校方特別設立入學獎學金,吸引優秀學生,並給予音樂、舞蹈、運動等才能訓練,讓慈濟中學成為一流學府。

「我們也注重老師及學生的紀律。」維拉蘇里亞說:「像是教師日、童子軍及軍訓等課程,都是規畫中的目標。」「還有,我們很景仰慈濟的教育方式,希望透過與慈濟教師交流,結合兩地文化,加強學校的教學和運作。」


新希望 足供代代相傳

學校啟用前兩天,由馬來西亞慈濟志工捐贈的課桌椅,分裝於四個貨櫃踏浪而來。志工招呼村民們拆櫃組裝,聯手打造完善的教育環境。住在大愛屋編號C12的斯里雅拉塔(S.A. Siriyalata),招呼十五位村民前來。五十歲的她表示,海嘯摧毀她的家,留下兩個孩子相依;獲得慈濟援贈的新家後,如今又見美麗校園蓋好,「我的孩子可以來讀、他們的後代也能來讀……台灣慈濟給得很多,讓我們很快樂!」

住編號B30的小女生莎莉法(Sarifa Zakia),和媽媽、阿公、阿嬤來幫忙。莎莉法表示,慈濟中學和她以前就讀的學校相比,又大又美,可以盡情在校園玩耍。「教室裏還有桌椅、電扇和燈光…讓我覺得很有希望!」十二歲的她將進入七年級就讀,喜歡英文和數學,她原本想當老師,如今立志成為醫師:「因為我想幫助貧窮的人。」

住在由新加坡援建的屋子裏,十三歲的哈沙(Ni Hasah)和媽媽一起來。他的爸爸和弟弟於海嘯中受傷,不良於行,如今他將升上八年級,很期待在建設完善的慈濟學校學習。課業之外,哈沙喜歡音樂和彈吉他,那天他和媽媽在校園中清唱:「傍晚的天空紅霞滿天,如此地美麗,讓我難以言語,由衷地歌唱……」

歌詞的意境,像極了傍晚時分的大愛村,有著美麗的紅霞和雲彩,閃亮於無垠蒼穹。

摘自:慈濟月刊494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