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心也圓 嬤孫重拾歡樂

2013-10-02   | 林寶桂
王小妹(圖右)叫出阿嬤,拿起剛剛的中秋節禮物說 『阿嬤,這禮物送給您,祝您中秋節快樂』, 阿嬤(圖左)高興的笑的嘴合不起來。(攝影者:林志展,地點:臺中市,日期:2013/09/07)
「為什麼不叫阿嬤?」志工吳純菁邊問王小妹的同時,邊稱讚她很棒,很會做美勞,請她現場表演做個「滿天星」送給大家,也解開王小妹害怕與人互動的防禦心。

農曆8月,秋高氣爽, 陽光遍照大地。9月7日臺中南屯慈濟志工一行八人,前往社區照顧戶、居關戶家裡訪視關懷,獻上秋節物資表達祝福,陪伴他們歡度佳節。

關懷問安長者寬心

週末下午,首站來到獨居的許伯伯住處;高齡九十二的許伯伯,原有一個養子,但因好賭,將許許伯伯的房子、積蓄花光。許伯伯辦理終止領養關係,目前有低收入戶補助,並有社會局送午餐服務。看到慈濟人來,他很高興的招呼:「進屋坐!」

志工張君玉親切的跟許伯伯說︰「我們代表全球慈濟人送來中秋節的祝福禮品,有五穀粉、薄餅,這都是很營養健康的食品。」互動中,發現桌上有些已打開的罐頭,志工叮囑許伯伯罐頭打開後,要用瓷碗裝起來,因為鋁罐容易氧化,對身體不好。

「最近身體好嗎?」、「還常運動嗎?」志工關懷問候,得知許伯伯因為白內障,視力退化,已經許久不曾騎腳踏車運動了;但他每天早上會去參加銀髮復健運動班,可以做復健,認識朋友,與人群互動。

許伯伯向志工指出,社會局有電話固定問安服務,他也向社會局問安中心說︰「慈濟志工們來看我,還送中秋節禮物來啦!」多了問安服務,讓志工與長者彼此寬心道別。

志工陪伴心不孤

志工接著轉往附近,探視八十四歲的獨居長者施伯伯。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需定期到臺中榮總拿藥的他,身體還算硬朗,日常生活平安自在。

施伯伯原本與同袍鄭、蔡伯伯三人同住,彼此分工整理居住環境,輪流掌廚,互相有照應;但是,蔡伯伯回大陸老家很長一段時間了,再次回臺灣的機會不大;而鄭伯伯於今年(2013)年4月往生了。剩下施伯伯一人獨居,房子更顯空蕩與寂寥。

志工迅速幫忙搬出椅子,大家圍坐在院子裡,志工陳炳文緊鄰施伯伯而坐,俏皮地說︰「我的頭髮都白了,一定比您歲數大。」逗得大家笑開懷。

溫馨互動中,志工稱讚施伯伯將環境整理得很好,施伯伯回答︰「現在一個人住,生活作息規律;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步行到附近的公園散步、打氣功、做運動;七點半回到家;三餐伙食都是自己準備,打掃整理環境,晚餐後看看新聞報導後,九點就寢。」已習慣獨居的他,很感恩志工定期的探訪。

做嬤帶孫是責任

訪視最後一站,到照顧戶王女士的家裡,志工獻上秋節物資說:「祝福您們中秋節平安、快樂、吉祥。」她很高興也很感恩的接受。

原來王女士的兒子是慈濟長期照顧戶,兒子是單親爸爸,育有一女九歲,三人同住;兒子去年因病往生,留下王女士和孫女,慈濟延續照顧。現年八十歲的王女士,以資源回收維生,認真的擔起撫養孫女的責任。

言談中,王女士表示祖孫關係不親,案孫女已經很長的時間都不叫她「阿嬤」。志工安慰她,可能是兒童情緒及行為的關係;案孫女原本與爸爸居住,因為父親往生,變成和祖母在一起的隔代家庭,小小心理有失落感,情緒不能調適,短暫拒絕與人互動。
陳炳文 (圖左)向許伯伯(圖右)說,罐頭打開後要用磁器的碗裝起來,不要放在鋁罐中,因為鋁罐容易氧化,有可能會中毒對身體不好。(攝影者:林志展,地點:臺中市,日期:2013/09/07)


年輕的志工吳純菁,靠近案孫女的身邊,展現大姊姊般的親和力,用親切的笑容問她:「為什麼不叫阿嬤?」邊問的同時邊稱讚她很棒,很會做美勞,請她現場表演做個滿天星。

王小妹很自信又快速做好幾個分送給志工們,志工適時教導她大聲說話︰「阿—嬤—」,她跟著口令自然叫出「阿嬤」;志工繼續指導她,拿起志工送來的中秋節禮物,用雙手獻給王女士說︰「阿嬤,這禮物送給您,祝您中秋節快樂!」讓案主高興地笑得合不攏嘴。

解開案孫女害怕與人互動的防禦心,志工發現她其實很獨立、很聰明。知道阿嬤做資源回收,每次利用放學回家的路上,也會撿紙箱或可回收物帶回家給阿嬤,帶不回的,再請阿嬤去載,是一位環保小菩薩。

教育向下扎根,慈善由心做起,失去父親的陰霾,雖未散去,但是小小年紀的她,在慈濟人及阿嬤的關懷照顧下,已漸漸打開心胸,讓陽光照進來。志工祝福他們嬤孫倆的互動,能如中秋節的月亮般,又亮、又圓、又圓滿。【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寶桂 臺中報導 2013/09/0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