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皮蛇 少棒教練還要捐

2014-09-05   | 郭素霞
小麥在大林慈濟醫院捐贈周邊血幹細胞後,身體絲毫不受影響,反而感覺更健康,依然每天帶著球員在球場上揮灑青春汗水。(相片提供:小麥)
「態度,決定你的勝負!」在屏東市臺糖壘球場上,擔任鶴聲國中青少棒副教練的小麥,大聲地對著球員們精神喊話,這不只是口號,對他而言,這是人生奉行的準則。他之前才在大林慈濟醫院捐贈周邊血幹細胞,但身體絲毫不受影響,反而感覺更健康,依然每天帶著球員在球場上揮灑青春汗水。

有著四分之一魯凱族血統的小麥,目前就讀大仁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研究所,也是仁愛國小的代課老師與鶴聲國中棒球隊副教練。「麥」這個姓氏對於魯凱族還有著另外一層意義,那就是象徵頭目家族的貴族血統,小麥的奶奶是屏東縣霧台鄉頭目家的公主,父親依照習俗從母姓,小麥自然也承襲了這個不常見的姓名。

與棒球的不解之緣,乃因從國小四年級就開始打棒球,從國小一路到了研究所都是棒球校隊,還曾獲得全國大專院校棒球運動聯賽投手獎的殊榮,是球隊中的靈魂人物。在教課與練球之餘,小麥大多留在家中協助打理父母的水果攤,幫忙粗重的工作,沒有太多時間和朋友交際應酬,唯一的休閒活動就是打棒球。

捐血建檔 期待配對

在小麥就讀高三時,有天他騎著自行車路過屏東市中山公園,看到公園內人潮洶湧,心中納悶之際,一位慈濟志工走來邀約他加入挽袖救人的行列,一向樂於捐血的他一時好奇,便仔細聆聽慈濟志工解說骨髓捐贈的相關事宜。

得知捐贈造血幹細胞可以拯救血癌患者,當下立刻決定簽署同意書,留下十西西的血液建檔,心中默禱著「要配對到,要配對到喔。」做好事不宣揚但要拋磚引玉隨著時間流逝,這件事也漸漸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淡忘了。

2013年,小麥接到了一通陌生號碼的電話,電話那頭親切地說:「請問是麥先生嗎?您被配對到了喔!」當下他以為碰到詐騙集團。幸好電話那頭接著問:「當初是不是在中山公園抽血建檔的?」這才讓小麥想起了當年捐血建檔的事情,應允進一步見面說明。
定期在屏東市中山公園舉辦的「慈濟基金會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慈濟志工親切地向民眾說明骨髓捐贈流程。(攝影者:林美瑜)


當父親聽到了小麥配對成功,第一個反應是「不簡單耶,配到很好啊,寶貝你比我幸運。」原來在二十多年前,父親也曾在中山公園抽過血樣建檔,但至今仍然沒有消息,如今年紀也超過可以捐贈的上限了。看到父親既羨慕又與有榮焉的神情,小麥才知道,原來父子倆有志一同,先後都跑去抽血建檔。

「這是件好事,一定要完成,但千萬不要宣揚。若是以拋磚引玉的觀念去宣導,那就可以。」父親這樣叮嚀著小麥。因為他認為做一件好事,最後卻變成到處炫耀,那豈不是變成壞事了,所以只要默默付出行善就好。

證嚴上人曾言,「絕不會為了救一個病人,而去傷害另一個健康的人。」但對於小麥父親來說,就算會因為捐髓救人而受傷,也要鼓勵小麥去做,「因為你受一點小傷去救的不只是一條命,而是一個家庭,那是多麼值得的事。」由於有父母的支持與鼓勵,才成就了這樁救人的因緣。

戒除生活惡習 給病人最好的幹細胞

前往大林慈濟醫院健康檢查時,小麥其實很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因為他不但會抽菸、喝酒,還經常熬夜,加上母親娘家有人因乳癌而往生,因而擔心自己也有遺傳性疾病而無法捐贈幹細胞。所幸最後的檢查報告一切正常,小麥心上的大石才終於放下。

「他是我的『複製人』,搞不好他也複製了我會抽菸、喝酒的壞習慣。」愛搞笑的小麥嘴上雖然這麼說,但其實自從得知要捐髓,他就嚴格要求自己在捐髓前戒除這些壞習慣,希望讓受髓者得到比較健康的幹細胞,增加復原的機會。

而小麥在大林進行健檢時,位在屏東的父母正好看到一則新聞,報導有人雖然骨髓配對成功,捐者卻因故無法完成捐贈,想到受贈者的生命危在旦夕,父母都感到十分心痛。小麥當時也看到了這則新聞,當下更是堅定了心念,只想著「我真的要趕快捐」。

「社會大眾對這個超冷門的知識認知還不夠,才會造成這樣的憾事,不能怪那個臨陣脫逃的準捐贈者,因為他們不懂才會害怕。」這個事件讓小麥感觸很深,因為他也曾經請教過熟識的醫師,但得到的回答卻是「隔行如隔山」,連有醫學常識的醫師都不太清楚,何況是一般社會大眾。

愛搞笑的小麥嘴上雖然這麼說,但其實自從得知要捐髓,他就嚴格要求自己在捐髓前戒除這些壞習慣,希望讓受髓者得到比較健康的幹細胞,增加復原的機會。(相片提供:小麥)
「大家都以為那是抽龍骨水而會害怕,一開始我也跟他們一樣害怕。」因此小麥在完成幹細胞捐贈後,為了幫助更多人理解骨髓捐贈,經常跟著慈濟志工前往校園宣導,將自己捐髓的感動和喜悅跟年輕學子們分享。他也期盼「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觀念,有天可以成為學校的教育課程,將正確的觀念向下扎根,吸引更多人響應。

「皮蛇」無影響 首例帶狀皰疹捐髓

由於在捐贈前,還要再次抽血確認與病患HLA 相合,以及進行身體檢查,因此小麥等待了半年,才終於盼到可以捐贈的通知。由於小麥平常就有良好的運動習慣,不必特別加強體能,因此沒多久就敲定捐贈日期,並前往鄰近的屏東林長雄醫院連續注射五天的白血球生長激素。

在準備施打第一劑時,小麥發現身上竟然有一枚枚的小泡,還會發癢,於是隨口問了皮膚科林醫師,「我這裡是怎麼了?」沒想到意外檢查出感染帶狀皰疹,也就是俗稱的「皮蛇」。

當下不只醫師表情嚴肅,連陪同的慈濟志工們臉上的笑容都消失了。慈濟志工劉紹幸回憶,當時小麥已經得皮蛇四、五天了,但由於都沒有疼痛的感覺,以為只是過敏就沒去看醫師。所幸經過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醫務主任楊國梁遍查相關文獻,確定不會造成捐、受雙方的健康問題,小麥才能繼續進行捐贈,並成為首例帶狀皰疹患者捐髓的案例。

「打完生長激素,皮蛇不知不覺就好了,都沒有痛的感覺。」小麥開心地表示,在施打生長激素的期間,身體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頂多感覺比較疲憊想睡覺而已。林醫師判斷,可能運動員對痛的承受力比較強,免疫力也比較好的關係,但一旁志工們的解讀則是「冥冥中有保佑」。

救人真好 充滿愛的旅程

2013年8月,收集幹細胞的前一天,慈濟骨髓關懷小組志工前往小麥家中的水果攤,親自接他前往大林慈院。從抵達醫院,小麥就感受到自己如同「皇帝」般的尊貴,不但在報到時,大林當區的慈濟關懷小組志工就替他準備了豐盛的補品與水果,隔日他進收集室收集周邊血時,志工們一下餵水果、麵包,一下餵蛋糕加補品,讓小麥忍不住說,「絕不誇張,我一天胖了兩公斤。」

屏東的慈濟骨髓關懷小組志工劉紹幸、林美玲、陳秋娥、黃連基等人,從聯繫到完成捐髓,一路上真誠且用心地陪伴關懷,讓他們與小麥一家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因此小麥還替每位慈濟志工們取了暱稱,像是稱志工劉紹幸為「虎媽」,原因是生肖屬虎的紹幸處事俐落、明快的個性與小麥母親很相似;而紹幸也把這個樂觀開朗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般關愛。
慈濟志工不辭辛勞,在活動會場附近邀約民眾加入助人行列。(攝影者:陳潁茂)


陪伴的過程中,志工們感受到小麥的家庭經濟雖然並不富裕,但一家人的愛心卻十分富有,而小麥也勇於追求人生目標,不論是信心、毅力及勇氣,都讓志工們忍不住豎起大拇指。助人當使命,發願再捐髓,他說:「捐髓救人是本分事, 十萬分感激!」

順利完成捐髓,小麥不覺得自己是在做善事,反倒覺得是幸運者,除了心中很有成就感,也因為能幫助他人延續生命。他說,人生的下一秒無法掌握,所以在能夠幫助別人時,就要竭盡所能去幫忙,也許只要一個小小付出,就能讓一個家庭獲得很大的救贖。

2013年底,屏東靜思堂舉辦歲末祝福,小麥終於見到心中崇敬已久的證嚴上人,為此他還特地跑去理了一個超炫的「喬丹頭」。果然成功讓上人印象深刻,看到小麥就笑說,「原住民都理這樣喔?這麼酷喔?」小麥則開心地回應,「總要做點跟別人不一樣的,上人才會看得到我啊!」

「很感謝受髓者,讓我的血有用。」歲末祝福那天,小麥在佛像前發願,希望有機會再捐一次,也期待有一天能在相見歡的活動中,看到受髓者平安健康。

(文:郭素霞 本文摘自:《人醫心傳》2014年7月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