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親子相處有智慧 問題一定能解決

親子相處有智慧 問題一定能解決

E-mail 列印
7月16日傍晚,冒著滂沱大雨來到靜思書軒新舞臺店的聽眾,七點不到,就已端坐等候講師林智慧師姊,分享「如何與子女的智慧花開」。成曉金小姐說:「我很愛看大愛劇場,今 晚特地來,距離看師姊本尊。」戴菡波小姐是心靈講座的常客,與其他聽眾一樣,想聆聽林智慧分享親子相處之道。

◎ 將心比心

林智慧擁有豐富人生經歷,將體悟到的哲理,應用在與家人互動中。她說:「從小的人格很重要。我是在很民主的家庭長大,爸爸不在乎我愛不愛讀書,只要身心健康就好。」所以國 小二年級,林爸爸就將林智慧帶到花蓮港訓練游泳,成為學校游泳代表隊、溜冰選手。小時候住家的對面是「乞丐寮(貧民區)」,林智慧常會與居民聊天,拿錢幫助他們,成長環境 造就她樂觀,樂於助人的人格特質。

民主家庭、家教很嚴格,林智慧小時候不乖,會被罰跪算盤;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孩子不乖,一樣得接受處罰,還跟父母說:「我若教孩子,你們不要說情,否則我很難教。」

小女兒九歲時,就與她一起吃素,擔心她挑食、營養不良,女兒卻不領情,氣得林智慧開罵:「生妳是來討債的嗎?早知道就不要生妳。」直到進入慈濟後,上人說:「父母是孩子的 模,若模不好,孩子怎麼會好?長輩對孩子要說好話。」聽了上人的話,林智慧跟女兒說:「師公說妳很乖,媽媽以後還要妳來陪伴,妳要把身體顧好。」女兒聽了,反而能接受母親 為她好的心意。

林智慧當懿德媽媽時,學校邀請專家,教志工如何面對在家已被管束,來到花蓮又要被「懿德媽媽」管的孩子。林智慧聽取意見,要與懿德孩子亦師亦友,她利用家訪時間,與孩子父 母溝通,要如何幫助孩子。她說:「專家教授與孩子相處的方法,我也應用在家庭互動上。」

有一次,孫子幫她擦地板,把整盆水弄成肥皂水,她本想責備,轉個念頭,誇孫子說:「你很有創意。阿嬤教你,只要清水就好。」當她把這件事,得意轉述給專家聽時,專家說: 「你這樣做是九十九分。差一分,就在不應該說『教』這個字。孩子不喜歡,要說我們來研究如何做?孩子會很開心,阿嬤和我一起做研究。」

◎ 愛是成長與學習

愛孩子容易,用對的方式去愛很難,易開罐的溺愛會害了孩子,造成負面性格,如:驕傲、憤怒、嫉妒、懶散、陷溺、貪婪、暴食厭食。

林智慧舉例說明,家長常會犯的錯誤,說出負面的言語,如:你看那小妹妹比你乖,再不乖就不理你了;你們這一代的孩子,真是人在福中不知福,這麼大了還哭,羞羞臉,將來怎會 有出息。負面語言會有反作用,讓孩子自我放棄。

愛孩子,要以正確的愛。幫助他們成長,有四訣──「停、收、等、慢」。「停」:給愛前,先問這是誰的需要;「收」:孩子的問題,留給他們自己解決;「等」:不立即服務,讓 他為自己負責;「慢」:延後享樂,競爭力更強。

林智慧的孫子,讀高中時,要阿嬤幫他換班,他說:「這班的同學沒愛心,很自私,我不能再呆在這班了。」林智慧說:「阿嬤幫你換班容易。若你在人際關係,這關卡沒處理好,以 後在別的地方也會遇到,與人相處成功,才會有貴人。」經過家人用心陪伴,帶領孩子去找問題,留給他解決的機會,孫子今年將從慈大畢業。

孩子該有的能力──同理力、親和力、自信力、尊重力、勇敢力、合作力、決定力、智慧力、等待力、接納力、表達力,需由家長從小灌輸正確觀念,養成好習慣。她的女兒,教孩子 學習佛陀「四分法」,將薪水部份做布施,有了助人的善念,對於孩子的將來有幫助。

◎ 不虛此行

七十二歲的林智慧,心胸很開闊,但做事堅守原則,說一是一。她說:「個性強,還好有上人教導。現在家庭和樂,人生很值得。大家一定要心想好意,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的。」

有了林智慧的鼓勵與分享,聽眾也紛紛樂於表達,聽後感想與回饋。

陪先生來聽講座的梁惠萍小姐說:「藉林智慧生活經驗,啟發我們。她與孫子關係很好,用智慧教導,值得學習。」

王儷娟小姐是專程來了解親子相處之道,她覺得很值得,因為林智慧跟人相處很有「智慧」。

聽眾徐小姐的父親是慈誠,她說:「多祝福、少責罵,口說好話,一定沒問題。」

第一次來書軒的李茹芬小姐說:「林智慧的經驗,我能派上用場。」

郭純妙小姐說:「用正面的思考智慧去鼓勵孩子,並要告訴他們正確的方向。」

戴菡波是香港人,國語不太流利,聽到新的學習方法,讓她有更多的成長。

講座結束,步出書軒,門外擁有雨停後,清爽的夏天夜空,一如聽眾的心靈,有被清水洗滌後的舒暢感。親子相處,原來需要家長用「心」栽種,以「愛」與「關懷」灌溉,就能「智 慧花開」啊! .

圖左 : 7月16日,靜思書軒新舞臺店,邀請林智慧師姊,分享親子相處之道。[攝影者:林錦佐]
圖右 : 林智慧師姊認為,要帶領孩子自己去找問題,留給他自己解決的機會。[攝影者:林錦佐]

圖左 : 靜思書軒新舞台店心靈講座,吸引聽眾前來聆聽。[攝影者:林錦佐]
圖右 : 梁惠萍小姐陪先生來聽講座,她說:「藉著生活上的經驗,啟發我們,尤其她與孫子的關係很好,用智慧教導,值得學習。」[攝影者:林錦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