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心繫浴佛盛典 相偕努力圓滿法會

心繫浴佛盛典 相偕努力圓滿法會

E-mail 列印
五月十一日下午,無畏於驕陽仍然炙熱,鳳山慈濟人已經依照規劃,各自換上規定的服裝,準時集結在鳳山靜思堂前的廣場。「獻供」藍衣藍褲,「種子」白衣藍褲,「浴佛人員」藍衣白褲,人人都在熱絡的細聲交談,卻沒有喧 嘩,隨時留心司儀的號令。

◎進行總彩 鳳山快速到位

剛竣工的鳳山靜思堂,質樸的以其素顏迎向大眾,迎向寬闊而車流龐大的國泰路。門廊臺階上「森林晨光」長幅畫布上襯著「佛誕節、母親節、慈濟日」九個大字,靜靜地宣示著會場上典禮的內涵。一長排鋪著湛藍色桌巾的長桌,準備作為浴佛典禮的壇臺,此刻桌上只有宇宙大覺者的底座,佛、燈、湯、花都還沒上場。

「鳳山靜思堂的這座說法臺模型,是慈濟世界的第二十九座。」志工梁清典說,其實我們不妨把它布置在門廊下,緊貼著大門的靈鷲山佛陀說法臺,當作是浴佛的焦點。因為上人心心念念,就是要把佛法完整的回歸佛陀故鄉,而佛陀的說法臺正是佛法的總源頭。

廣場周圍,好幾座巨大的黑箱,那是總務組租來的涼風機,送出來相當強勁的涼風,減輕了會場上的熱氣。其實,興建靜思堂時仔細保存了三棵國泰路邊的行道樹,巨大的黑板樹,以及小得甚多的一榕一樟,他們不負使命聯手奮力散發清涼,也貢獻了不少涼風。只可惜一大批新栽的重陽木,只能擠出些許鮮嫩的新芽,淡薄的樹蔭還無濟於事。

三點半鐘,豔陽下常常有烏雲來探訪,衛武營都會公園也不吝嗇地布施涼風過來,熱浪明顯削弱。浴佛人員的行列中已經沒有多少缺位,整齊的制服,整齊的定位,凝聚了全場的向心力。司儀蔡雅純及時把握時間,先作重點演練。她提醒大家,腳下那些細小的藍色、綠色圓點,是每位浴佛人員在站立與移動時的參考點。人人要參考長桌底下每一行列的號牌,先找到自己的定點。

四點鐘,與花蓮主場連線的浴佛彩排準時開始,遠距連線,訊號偶爾中斷當然難免。到了逐排浴佛時,司儀刻意脫離花蓮的連線,也恰如事前的默契;離線到重新連線,時間的掌控都很好,於是宣布中場休息。

「要懺悔,我還是遲到了!」事業心重的林聖文,剛完成遠處素宴的瑣務趕過來參加彩排,幸好還趕得上「繞佛繞法」的部分,他說:「參與浴佛盛會,就是在洗滌內心垢穢。一生中多少會帶著習氣,就利用浴佛節來懺悔。」聖文發願推廣素食已經幾十年,卻一直脾氣很暴躁。十年前走入慈濟、在善友的薰陶下自認改變很多,現在常常「以清靜平等的心學佛」自我敦促。

◎演練過程 借將且行且改

興建靜思堂五年期間,鳳山五個社區志工群,一直沒有聯手辦活動的適當時空。在工程仍然充滿不確定因素中,4月28日舉辦的朝山活動,是一個很優質的暖身機會。參加人數據統計達到一千六百人以上,遠遠超出原來的預估。而早先就開始籌辦的「佛誕節、母親節、慈濟日」三節合一活動,負責統籌的團隊注意到朝山籌備過程間,整個鳳山團隊的合和互協,就有了調整,認真考慮採行與花蓮同步的新選擇。

高雄區合心志工群在高雄靜思堂籌辦三節合一的規劃,很早就確定與花蓮靜思堂同步,要以「梵唄」貫穿全部浴佛過程。由於與多年來的模式有別,所以成員間的共修、演練則早已展開。而負責企畫的團隊,長期專注演繹中的每個細節,承擔著最吃重的任務。其中來自鳳山的林維揚與蔡雅純都是核心成員,團隊成員也有不少人來自鳳山。

朝山活動的意外成功,確定了鳳山浴佛形式的改變,只是改變來得太急了。然而當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改變與慈濟六十年,經典演繹模式的走向相符合,當然就要樂觀其成,即使會有困難,也一定要設法克服。

只是承擔任務的專才,都已經吸納在高雄的核心團隊,屬於鳳山的菁英不可能全部抽調回來。無論如何,借將練兵就是必要的選擇。何況時日緊迫,非有熟手難以承擔。妥協的辦法是蔡雅純帶著幾個年輕成員回到鳳山,與既有的活動組結合成負責訓練的基幹。

朝山後才次日,「梵唄」唱誦的資料就在群組裡廣泛流傳。只是大家仍然習慣於視而不見。4月29日晚間在鳳山感恩堂繞佛繞法的共修,即刻照計畫執行,還要設法追上進度。不幸,天降大雨,許多應出席的人,難免覺得:還有兩個星期的緩衝。出席不如人意,也是勢所必然。

相隔兩天,5月1日同樣在晚上,就在同一地點,到場人數竟然擠爆了現場近百坪的空間,排隊伍、找定點都是問題。所幸,依照進度作「梵唄」的唱誦與演繹練習時,由於企劃團隊已經把版本和動作都儘量簡化,而絕大多數人都參加過高雄巨蛋的「靜思法髓妙蓮華」演出,當然學得快,規模就漸漸浮現出來。

5月4日志工群組間發布重要消息,原來的規畫是在新建的感恩堂,與中庭的靜思廣場兩個場地同步進行。現在企劃團隊決定全部移出戶外,兩組人員合併,都改在靜思堂前國泰路邊的大愛廣場。消息一發布,所有準備上場人員無不驚駭,因為原來認定的行列位置勢必全部要更改重排。

5日午後四點鐘依照進度要作走位彩排,志工們提前一小時就紛紛湧到,人人忙著確認新位置,找尋新地標。地標組還沒貼上「豆豆點」,卻都有粉筆畫的縱線橫線,交叉處還有清楚的數字標記以方便確認,工作團隊的細心與用心非常令人感動。這一天共修演練中,大家戒慎恐懼,人人都認真看待,過程其實非常順利,明知離熟練的距離還遠,到了六點鐘還是準時結束。

8日晚間又是一次共修,新的建築戶外燈光仍未到位,只能借用感恩堂與靜思中庭的空間,這次卻是把隊伍的東班西班分別在兩個場地,因應調整,照樣是磨合中漸入佳境。演練的重點則擺在最精華的「梵唄」與「繞佛繞法」,依然是成效尚好,美善不足;不足的部分就留待總彩補足了。

◎新的模式 努力做到最好

這次浴佛的整個共修過程充滿挑戰,新的模式,新的空間,時程緊迫,何況志工演練期間,很難全員到齊,每次共修幾乎都有新的挑戰。然而在人人用心參與的熱情彌補之下,「一定要辦得更好」是存在大家心中的共識。

輪值大值星,承擔整個活動總協調的楊秋月,非常感謝每個功能團隊的盡心承擔,一路走來準備雖然落後,更有場地還無法充分運用的障礙。她說:「尤其是企劃組與活動組兩個團隊的全力付出,大家有共同方向,都在努力配合,可以預見浴佛任務應可順利圓滿。」

今年鳳山靜思堂浴佛典禮共舉辦三場,參加第一場的人員必須是慈濟志工,因為時間較早,又要與花蓮主場連線,希望能充分展現慈濟志工莊嚴的身影。受限於場地,第一場只有六百個名額,卻有許多人是遠道而來。

張貞娥住家已經搬到潮州,但是她願意擔任獻供捧花的任務。站在排頭重要的位置,每次共修都不敢缺席。她說:「潮州並不遠,順著八八快速道路,從那端上,在這端下就到了。」一趟路二十五公里,為著參加浴佛,真的不算遠。

林甄敏因為創業,已經在左營打下據點。就近在高雄靜思堂參加活動,非常方便。只是她與鳳山青年企劃團隊一起成長,經常在一起演練,也一起到各地演出,如此深厚的革命情誼,當然要回來一起當種子。她說,爸爸媽媽都還住在鳳山,何況新創的事業經常還要仰賴他們協助,回家賺到的資源都好幾倍時薪和車資的加總。

「在場所有人之中,我最遠道而來。」周金泉笑著說,作為新甲社區很精進的志工,當然不會說妄語。他很興奮的分享,最近承包中華電信公司恆春地方的工程,公司提供優惠價格讓他住在當地招待所,不必每天長途往返,已經暫時做了恆春人。但是「浴佛非常殊勝,我非回來參加不可。」

詹舜詔靦腆的說,從見習培訓就沒落實社區。當初決定走入慈濟,就自許一定要做徹底的慈濟人,工作常到鳳山,所以在此見習。知道要晨鐘起薰法香,因為在林園上班,所以每天趕到那裏聞法。其實家是住在枋寮,四點多起床,趕四十分鐘的路,聞法之後再去上班,並沒有多花時間。他說:「鳳山是我慈濟慧命的起點,必須出的任務,團隊的活動,迄今還沒有缺席的紀錄。」

◎全體共好 成就殊勝法會

總彩中場休息後,司儀宣布,花蓮主場導播特別稱讚,鳳山靜思堂這邊道氣充足。大眾在一陣歡聲後繼續演練,這時已經是午後五點鐘,驕陽依然燦爛,將近六百位慈濟志工莊嚴整齊的行列,絲毫不受國泰路喧囂車流的影響。據說,不少機車騎士,與公車乘客都舉著手機,搶著拍照演練的場景。

總彩排一直很順利,當天色逐漸向晚,總彩進入尾聲,在彼此互相稱道圓滿中畫下句點。許多志工還補充一句:「謝謝司儀,一路走來,表現得太好了。」轉身瞥見謝美蘭,聽說她的婆婆就在幾天前往生。

走入慈濟後,謝美蘭每年參加浴佛完,就會到旗津陪婆婆過母親節。今年高齡九十歲的婆婆往生了。身為浴佛種子的她,每天認真唱誦梵唄的經文,只要是出來彩排共修,所有功德她都迴向給婆婆。美蘭深切祈求:「佛菩薩能夠接引婆婆到西方淨土修行,因為婆婆這輩子並沒有因緣接觸佛法。」她說,今年就以參加浴佛盛會,陪伴還未出殯的婆婆度過此生最後一次母親節。

心心念念就是要過來參加鳳山靜思堂第一年的浴佛的謝美蘭,婆婆從病危到往生、辦佛事,所有時程都沒障礙到浴佛共修的課程。家人也深深感受到,她因為走入慈濟,這些年在各方面的莊嚴與圓融,更較以往動人,還勉勵她以後多參與慈濟事彰顯往者的功德。

揮別美蘭,靜思堂遙對的西邊天際,烏雲密布中透著夕陽的餘光。雲去雲來,浮雲自在。收拾會場的志工們咸信,明天正式浴佛,龍天一定會贊助我們以清朗亮麗的光景。

圖左 :林甄敏(又二)因為創業,已經在左營打下據點。就近在高雄靜思堂參加活動,非常方便。只是她與鳳山青年企劃團隊一起成長,經常在一起演練,也一起到各地演出,如此深厚的革命情誼,當然要回來一起當種子。[攝影者:陳延盛]
圖右 :鳳山靜思堂門廊臺階上「森林晨光」長幅畫布上襯著「佛誕節、母親節、慈濟日」九個大字,靜靜地宣示著會場上典禮的內涵。[攝影者:陳延盛]

圖左 :隨著莊嚴佛號聲,獻供人員一步步緩緩入場,整齊的制服,整齊的定位,只是燈、湯還沒備齊,就以手勢模擬。[攝影者:陳延盛]
圖右 :三點半鐘,豔陽下常常有烏雲來探訪,涼風吹過來,熱浪明顯削弱。浴佛人員的行列整齊,整齊的制服,整齊的定位,凝聚了全場的向心力。[攝影者:陳延盛]

圖左 :志工梁清典說,我們把靈鷲山佛陀說法臺,當作是浴佛的焦點。因為上人心心念念,就是要把佛法完整的回歸佛陀故鄉,而佛陀的說法臺正是佛法的總源頭。[攝影者:李素月]
圖右 :年輕的司儀蔡雅純細膩貼心,很能體會這次浴佛增加無量義經的梵唄繞佛的精髓。把握時間,重點提示,把司儀的角色扮演得非常稱職。許多志工感謝也稱讚她:「一路走來,表現得太好了。」[攝影者:陳延盛]

圖左 :林聖文(前排最高者)忙完工作趕過來參加彩排,他說:「參與浴佛盛會,就是在洗滌內心垢穢。一生中多少會帶著習氣,就利用浴佛節來懺悔。」當然平日也要認真聞法,他期許自己改脾氣的功夫能進步。[攝影者:李素月]
圖右 :身為浴佛種子的謝美蘭(中間面向前者),今年就以參加浴佛盛會,陪伴婆婆度過此生最後一次母親節,一切功德迴向給婆婆。她深切祈求:「佛菩薩能夠接引婆婆到西方淨土修行,因為婆婆這輩子並沒有因緣接觸佛法。」[攝影者:李素月]
圖左 :詹舜詔(中)工作常到鳳山,所以在此見習培訓,其實他家是住在枋寮,四點多起床,趕四十分鐘的路,聞法之後再去上班,並沒有多花時間。他說:「鳳山是我慈濟慧命的起點,必須出的任務,團隊的活動,迄今還沒有缺席的紀錄。」[攝影者:陳延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