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把愛送到您的手裡

把愛送到您的手裡

E-mail 列印
高雄期待很久的雨終於飄落下來,雖是短短下了二十分鐘,對乾渴的大地也稍稍起了滋潤作用。今天三十位大愛媽媽們要到小港區大坪頂的人慈安養中心關懷,在出發前雨停了。活動 結束後回到小港華山共修處,雨又開始下了,十一點半分享課程結束賦歸時,雨又慈悲地停了。

⓪愛的使命必達

「嘿休嘿休嘿休嘿休,金金來送你離開,連一句都無安慰,害我病相思……」穿著草裙的大愛媽媽學員們配著音樂熱鬧地進場,接著又表演一連串的長輩可以朗朗上口的老歌,坐在輪 椅上的長輩,有的跟著哼唱,有的用一隻手跟著節奏拍打大腿,彷彿回到年輕的年代,慈濟志工羅䓰芝說:「各位阿爸阿母大家好,我們現在都是十八歲的小姑娘,今天要來送快樂給 你們,我們有水(漂亮)嘸?水啦!」,雖然老人家無法大聲說,但是他們一個個專注的眼神及笑容,早已經有了答案。

善於手語表演的羅䓰芝是社區的手語幹事,也是大愛媽媽成長教室活動組的手語志工,1994年加入慈濟兒童班帶手語,2000年與同修劉泰成一同受證為委員。她在二十年前因 腎臟癌,造成她現在生活上有許多不便,如在飲食上必須非常謹慎,還得藥不離身,又兩年前,在回家路上遭後方機車衝撞,左腳粉碎性骨折,膝蓋也釘上鋼釘。因此,她的同修劉泰 成常要求她在家多休息不要出門,但是她並沒有因此在慈濟路上退轉,只要社區有活動需要她帶領手語,她都義不容辭,穿上護膝依然活伶伶的,再累都不怕。

在治病期間,證嚴上人的書是羅䓰芝的良藥與精神資糧,書裡的字字句句都鼓勵著她「一定能撐過病關」,雖然心悶一下「為什麼是我?」但她並沒有沮喪,她領悟到「人生無常的 戲,戲說人生」。上人常說:「每一個人,要把本分事做好。」這一句話深深地烙在她的心裡當座右銘,她覺得凡事不與人爭,但是要跟老天爭時間,身體只要還有一個功能在,就要 盡力去做,做就對了!她說:「這是我的使命,我一定要使命必達。」

一首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連續地上演,〈認識你真好〉、〈廟會〉、〈小城故事〉、〈來去台東〉……,羅䓰芝帶領著大愛媽媽們活絡絡地又唱又跳,長輩們也跟著一邊揮舞著彩球一 邊隨著哼唱。因腳傷休息一個月的大愛媽媽陳玉真,在人群中表演得非常賣力,她說:「一個月前我是拄著拐杖走路,現在看到你們,我就不痛了,你們想聽什麼歌?」有一位阿嬤點 歌「你是我的小蘋果」,她自創舞步,裝著可愛的樣子,逗得長輩們笑得合不攏嘴,看到一群坐輪椅的長輩們,她很感慨,父母就住在自己家附近,卻很少與他們聊天,她說:「有一 天我也會老,我要把握時間行孝,我願意當小丑,讓大家快樂,因為我天生麗質難自棄。」

⓪耄耋當敬當鏡

今天(4/21)與老人直接接觸的課程撼動了學員們的心,感動在微笑裡,表現在行動中,隨著「依比呀呀的」按摩歌唱,學員們一對二或一對一地站在長輩們身邊,跟著歌詞變 化,有時按壓,有時拍背,有時捶肩,又有時揉背,還不時地與他們閒話家常。

學員謝聆娟說看到安養中心的長輩個個行動不便,她提醒自己要注意身體保養,更要多運動,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做更多的善事,她說:「行善和行孝都不能等,我的快樂和老人的快 樂是會彼此感染的。」

學員吳春桃在長輩群中找到朋友的父親,但已非從前,已經退化如孩子般,時間的無情讓她在幫長輩按摩時特別感傷,她想起已故的父親,因十五歲時就離開家到外地求學和工作,不 能侍候在旁,最後卻在父親進出醫院與安養中心間,才有機會照顧父親,後悔來不及行孝,她說:「心中的後悔和思念只會加深,不會減少,行孝一定要在當下。」

⓪祝福在手中留連

在長輩中歲數最大的是九十歲的阿嬤,配合母親節即將到臨,大家一起唱著「無量壽佛」,祝福他們身體健康,幸福沒煩惱。羅䓰芝特別以手語獨秀多首懷念的老歌,學員們一起大合 唱,還把麥克風輪留拿給長輩們歡唱,勾起了長輩們年輕時的回憶,其中〈月亮代表我的心〉最能代表全體的學員對老長輩們的感恩與祝福,在「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 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歌聲中,家人般的溫馨關懷自然流露。

十點半,是長輩們準備用點心的時間,就要各自回寢室了,羅䓰芝帶領著全體的學員們一列一列的與阿公阿嬤握手,唱著「阿爸(阿母)我永遠祝福你,祝福你健康,祝福你快 樂……」,說著「祝福你每天歡歡喜喜,你今天有歡喜嗎?」在握手寒暄中,每個人都把內心最誠摯的祝福送到每個長輩的手裡。此時,感動的眼淚不禁地在許多人的眼睛裡打轉,或 許都想著:「我回家一定要好好地跟爸媽說我有多麼愛他們!」

圖左 : 一首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連續地上演,活動組帶領著大愛媽媽們活絡絡地又唱又跳,長輩們也跟著揮舞彩球與哼唱。[攝影者:曾金燦]
圖右 : 學員吳春桃在回小港共修處後分享:「行孝一定要在當下。」[攝影者:曾金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