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環境師資 兼具身心靈環保

環境師資 兼具身心靈環保

E-mail 列印
2013年在臺南靜思堂舉辦的「慈濟第六期環境教育師資培育研習營」,第二梯次研習活動兩天課程已進入倒數。評審老師期許學員們做一個環保老師, 無論將來無論校園宣導, 或機關單位來觀摩,應結合社會時事,及融入慈濟人文推廣給大眾知道,讓環境生態提升、人心淨化。

◎慈濟環保 學到心寬念存

兩天的研習期間,各環保準老師們除全力以赴,圓滿學程,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精彩的,轉換心靈的故事。

來自高雄鳥松區的陳怡芳師姊,在第二次的教學以「七月吉祥月齋戒、食八分飽」為主題。有備而來的她,準備了實物輔助教學,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評審老師對她有不錯的評語和 建議。怡芳平常從事清掃工作,上午固定時間大樓打掃,下午到證券公司清潔,所以都是利用假日參與慈濟活動。這一次報名講師研習,女兒幫了大忙。學習做PPT,摸索電腦上網 去找資料、找圖片,想不到參加環保講師研習,讓自己成長好多。

怡芳說:「做慈濟是長遠的事,目前在環保站擔任參訪導覽,以後再隨因緣或對象,調整宣導範圍,大環境隨時會變化,就隨順因緣吧。」2011年慈濟推動經藏演繹時走入慈濟, 當時只是會員的她,並不知道「入經藏」是什麼意思。一位慈濟師姊相邀參加入經藏綵排,第一次來到現場,看到指導的老師,態度有點強勢,心裡就想這就是「凡夫都有的習氣」。 因為這和以前的她一樣,動不動就會火氣上來。

怡芳懺悔自己氣盛,動不動就與另一半發脾氣吵架,走入慈濟後,心靈也隨著參加各種活動而不斷的淨化、成長;更學到了「心寬念純無是非」,先生看到自己的改變,也從不認同轉 為默默支持。「參加環境師資培訓,加強了自己的口才;調整聲色去貼服別人,對教學時攝受人心有很大的助益。」

◎ 地球希望 從「心」做起

講師們所準備的教學資料,以身心靈為宣導主題,地球溫室效應來自人類的心室效應,預防災害最好的方法就是淨化人心,去除貪瞋癡,才能讓我們居住的地球生態永續。

高雄區黃信義師兄是警察身分,參與慈警會承擔消防急難救災,也因為上人呼籲素食救地球,便在辦公室推行素食環保,帶同仁到環保站做資源回收,才與環保結了緣。他說:「現在 環保是全民運動,公營機構更需要宣導講師,報名參加環保訓練多學習,希望以後能常與慈警會的同仁眷屬分享環保。」

信義師兄感慨垃圾中最多的是保麗龍,載一大車才賣二百元,其次是玻璃瓶與塑膠袋為最多。玻璃、塑膠袋回收可以再製,但保麗龍不只百年不爛,更對生態環境造成災害;保麗龍如 被生物誤食,就害了牠們的生命,希望多宣導不用保麗龍,達到垃圾減量。

「地球資源有限,人類欲望無窮!內在心室效應,外在環境溫室效應,連結產生天災、人禍。」來自屏東的陳元憲,不只將慈濟環保緣起──1990年8月23日,證嚴法師應吳尊 賢文教基金會邀請,於臺中新民工商宣講的「幸福人生講座」中,希望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創造慈濟的環保奇蹟,再一次地讓大家舊法新知。

更舉例以目前敘利亞內戰、埃及政治立場對立,對人心造成不安。談到:「地球未來是趨向光明?抑或走入黑暗全由人類決定。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不要再造成無法挽救的地球浩 劫。」

「莫拉克侵襲臺灣時,自家淹水,受害記憶讓他永難磨滅。災後,不只要花費重新添購傢俱,更造成環境垃圾增多。」陳元憲的經驗分享,有多位學員在當時也是受害戶。他說:「人 類欲望如果不節制,就無法挽救四大不調;唯有人類醒悟,戒除習氣,人人從心靈層面做到減少欲望、日常生活中減少碳足跡,從食物方面做到健康素食,隨身攜帶餐具、少外食、日 食八分飽。」

元憲素食已八年,會隨身攜帶環保餐具、手帕,他說:「每人每天少用一個紙杯,就是愛地球的行動。他以大地環保、身體環保、心靈環保的三妙方,提醒人人減少購買東西,降低大 地資源的浪費、破壞。多素食,減少身、口、意欲望,少欲知足,珍惜身邊家人、朋友,帶動人人心靈清淨在源頭,地球就有希望了。

◎ 挑起環保使命向前行

「一位外國人來臺觀光,形容臺灣環境是高貴的貧民區,這一句話烙印在上人的心裡……上人說的來不及,我們更要努力做轉為來得及……」C組劉彩蓉,以「清淨在源頭、儉樸過生 活」為教學主題,生動的把上人開示的話,配合PPT內容,把課堂上的「同學」當對象,一堂精采的宣導,老師給的評語是:「資料充實、言詞清晰連貫。」

得到佳評的彩蓉可說是環保力行者。彩蓉說:「我無論在家或出門在外,一定隨身帶手帕、帶餐具,二十幾年都是這樣子。」一九九二年參加慈濟教聯會,就積極的参與大愛媽媽、校 園環保推廣、社區資源回收。她認為,要把握當下「行善行孝」,把住在安養院的婆婆接回來照顧。生性節儉的她,雖然生活不虞匱乏,節省水、電,日常生活也從不鋪張浪費。更把 以前回收的不織布,清洗乾淨再消毒,做婆婆的紙尿布,這樣環保又衛生。

二ΟΟ五年從國中教職退休的彩蓉,便積極的投入社區環保,希望把上人推動使用後還可回收的資源,「從搖籃到搖籃」,能再繼續推廣,要做上人的「手腳」。她更認為:「平常雖 在校園和社區推廣,但報名參加環境師資培育,在這兩梯次的培訓中,才知道宣導是更要『有章則、有系統呈現』,將慈濟人文巧妙地融入環保教學,才能淨化人心徹底清淨在源 頭。」

學員、隊輔與工作團隊兩天的相處,活動也即將閉幕,圓緣時,全體同聚一堂一起回顧,為承擔環保教育全力以赴的精采畫面,有感動、更有修業圓滿的歡喜;彼此祝福把「環保使 命、淨化人人」重擔挑上肩向前行。

圖左 : C組劉彩蓉,以「清淨在源頭、儉樸過生活」為教學主題,生動的把上人開示的話,配合PPT內容,課堂上的「同學」當對象,宣導內容精采[攝影者: 林碧珠]
圖右 : 來自屏東的陳元憲素食已八年,會隨身攜帶環保餐具、手帕,他說:「每人每天少用一個紙杯,就能做愛地球的行動。[攝影者:鄭素貞]

圖左 : 宗教處柳宗元師兄勉勵環保講師們,行動就是最好的承諾,擔任「說法」重大使命,就是出門說環保淨化大地、人心。[攝影者:鄭素貞]
圖右 : 評審陳素鐘老師期許學員們, 無論將來無論校園宣導,或機關單位來觀摩,應及融入慈濟人文推廣給大眾知道,讓環境生態提升、人心淨化。[攝影者:徐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