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堅持塑膠袋回收 看見生命的光彩

堅持塑膠袋回收 看見生命的光彩

E-mail 列印
7月29日,臺中市南區福興環保站每週一次的讀書會,並沒因為多數人到臺中分會拜經,而暫停。當天晚上,二十四位參與者除了依進度,講解十功德品第三,並邀請環保志工李添 枝,針對「塑膠袋回收之回顧」跟大家分享。

◎ 人生列車

「學佛,要學得來去自如。知曉生命本是無生無滅,若能回歸原來不生不滅的本性,便沒有生死煩惱。」講師陳美珠引《無量義經》偈頌文中的一段話,如何自在的面對生死無常。她 舉回花蓮靜思精舍,上人開示無常時,讓陳美珠體悟:再怎麼呵護身體,無常來時說走就走。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13年春之卷(p.439)——人命「在呼吸間」。既知生命脆弱、無常,就要戒慎、警惕、把握分秒,開闊生命的寬度與深度,將正法深植於心,直到 人生最後,也帶著明朗的道心而去。針對上人的開示,陳美珠師姊以金門的第一顆慈濟種子——李國銘師兄的生命故事分享……

定居金門的李國銘是國中教師,接觸慈濟後,除了環保志工外,他覺得生病的人最苦,最需要藉由音樂抒發身心。於是他學習了各項樂器,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到醫院當志工,到各個病 房做「巡迴表演」;還騎著單輪車在大廳演奏,不僅展現了高超的特技,還讓人覺得詼諧逗趣,給醫院裡的病人帶來不少的歡樂。

李師兄以樂器表演的獨特方式,來表達對病人的關心。2009年發現罹癌的他,還安慰太太說:「唉呦,該來就來;該走就走,人生就是這樣,沒什麼啦!」這份泰然自若面對病苦 的表現,感染了最親近的妻子,雖然不捨,但也能自在以對。

李國銘2010年往生,生前是教師,往生後還堅持當無語良師,終其一生善用自己的良能,愛灑人間。連最後的大體,也要化無用為有用,讓愛遺留人間。

人生如列車,每一站有人下車,有人上車,不必在乎生命的長短,要在意的是——這趟人生旅程中,你學習到什麼?陳美珠也舉南區資深慈濟人,賴林素嬌的故事為例,讓在座的慈濟 家人,再次緬懷這位可敬的長者。

經藏演繹那一年(2011),林素嬌師姊忙碌於彩排,六月覺得身體不適,經醫生診斷檢查出胰臟有惡性腫瘤,住院一個月即往生,捐出大體。7月30日,就是林素嬌的忌日,承 擔讀書會音控的賴昭如,回憶起媽媽,對生命無常有著更深的體悟。

逢人就說慈濟的林素嬌,擁有數百戶會員,更帶領近兩百位走入慈濟大家庭,但子女們不懂媽媽為什麼「專情」於慈濟。直到整理遺物時,看到那一筆一劃的記錄,才知道媽媽為什麼 總在家庭聚會中缺席;收功德款時,聽到會員對媽媽的讚歎;和慈濟人在媽媽往生後,對家人的體貼與幫助,一家人才明白母親用生命做慈濟的那份堅持。

今年初(2014),賴昭如更遵照母親遺願,受證慈濟委員,發願跟隨媽媽腳步精進。她說:「媽媽的往生,讓我上了一堂人生無常的課,了解把握當下的重要,更讓我學會珍惜相 聚的緣分。」

知無常,把握當下,拓展生命的寬度,讓生死的大自然法則,無懼於心,來去自如。

◎ 堅持做對的事

罹患口腔癌的李添枝,雖然因開刀顏面受損,但他積極守護大地的精神,讓人看見生命最美的光彩。

塑膠袋材質種類繁多,分類不易,膨鬆、占空間,又賣不了多少錢,是環保站裡最不受歡迎的一項回收工作。當慈濟志工林彩華向李添枝說:「我想要來做塑膠袋回收。」李添枝很讚 同地說:「我挺妳!」

於是李添枝開著環保車,尋找回收廠商。說明來意後,廠商的一桶冷水,潑得他心都涼了。「你們慈濟的東西,我們不收。」曾收購慈濟人送去的回收物,由於分類不夠確實,而遭受 損失的回收商,因此對慈濟失去了信任。

被拒絕的李添枝悻悻然地走到了外面,想了想:「我不能就這樣回去!」於是他鼓起勇氣,非常誠懇地對廠商說:「那……可以請您到環保站教我們如何正確分類嗎?」深受感動的老 闆娘,當下允諾李添枝的邀請。

當接受講解後,將分類完成的塑膠袋,第一次載到回收場時,成績還是非常不理想,但是老闆娘卻語出鼓勵地說:「第一次,能有這樣的成果,你們很厲害了!」於是李添枝不放棄地 再次邀請她到環保站指導。

第二批比第一批又進步了一些些……。在了解千年不壞,可怕的塑膠袋對地球的危害後,又想塑膠袋回收分類,費工費時,不成比例的付出,讓多數人打退堂鼓,但慈濟環保志工說: 慈濟沒做,誰要做,所以無錢嘛愛做,只盼清淨在源頭,堅持做對的事。於是林彩華自願擔負起這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在李添枝彩華的用心下,遇到不懂的,就打電話到回收場請 益。經過一次又一次不斷地學習,環保志工終於能夠清楚地分類,不再做錯。「以後只要是南區環保站載來的塑膠袋,都不用檢查了!」回收廠商因為信任,而對著環保車司機李添枝 說。

由於占空間,又須要大批的人力,因為堅持塑膠袋回收的林彩華和李添枝,曾招來強烈的反對聲浪,林彩華用上人的法善解,她說:「我只是堅持做對的事!」為了消化大量的塑膠袋 分類,除了白天,她還邀約了六、七位志同道合的志工,晚上繼續做分類。一分勇往直前的力量,靠的是一分堅定的信念。

今年正參與委員培訓的張麗娜,聽完分享後感動地說:「由於上班的關係,所以很少接觸到環保這個區塊。剛才聽了李師兄回顧塑膠袋回收的心路歷程,真的好感動。但我希望所有慈 濟的回收物,都可以得到廠商的信任,而不是只有臺中市的南區。因為慈濟所代表的是一個團體,而不是其中的某個個體。」

當天晚上讀書會,除了法益和分享外,更準備了平安燈吊飾,分送給七月份壽星,再獻上大家的祝福「無量壽佛」。壽星邱二祿師兄也高興地祝福慈濟家人,「祝大家都做『笑』長, 每天歡喜,沒煩惱啦!」一週一次的讀書會,在快樂的氣氛中互道晚安,它不僅是慧命的長養,更是情感交流的法親溫馨家聚。

圖左 : 承擔讀書會音控的賴昭如,由人生如列車之譬喻,憶起無語良師的母親。[攝影者:林美宏]
圖右 : 今年參與委員培訓的張麗娜,跟著前方妙音教學,開心地學習說法品妙音演繹。。[攝影者:林美宏]

圖左 : 志工專注地聆聽讀書會分享,汲取《無量義經》的法繹,期望對生命有更深的啟發。[攝影者:林美宏]
圖右 : 社區讀書會結束前,舉辦慶生會,由資深志工粘燕花(右)代表致贈七月份壽星福慧燈。[攝影者:林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