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尊重他人守法治 親子體會多

尊重他人守法治 親子體會多

E-mail 列印
12月18日在雙和靜思堂,中和區親子成長班第四次課程主題〈希望引航‧慈悲懺悔的腳印〉,邀請大愛媽媽與社區會衆共同關心校園霸凌問題,了解尊重教育、法治教育的重要, 共一百六十二位學員和七十六位工作人員參與。

天空灰濛濛的飄著細雨、天氣冷颼颼,一早,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雙和靜思堂,讓一樓福慧廳報到處氣氛熱絡起來。今天親子成長班首次在雙和靜思堂上課,等大家就定位後,學員長陳 仁傑(惟登)為大家介紹靜思堂的環境;接著大愛媽媽志工帶領〈天地好像大課堂〉團康,讓大、小朋友身體動一動、暖暖身。

◎尊重教育與法治教育

課程的第一階段為尊重教育與法治教育,第二階段親、子分開進行課程。親職教育講座,邀請周厚賓老師前來與家長分享「你可以不用生氣」。主題內容在於提醒家長「先懂孩子,再 懂教」,了解孩子個人的性格及特質,才能找出教導的方法;父母親要學習如何成為有智慧的父母,要懂得讓「愛」不變成「礙」,要懂得「鬆手」而不變成「放手」。

另一邊的孩子的課程,則由教聯會老師與志工帶領各組小朋友從故事、情境劇、團康活動中體驗「尊重」和「法治」。

在尊重教育課程中,吳美鈴老師講述〈開出一朵花〉的故事,清晰地描繪出尊重的概念。故事的主人翁小祥以爲「一點點」、「沒關係」,而任意摘了楊婆婆家的玫瑰花、亂劃了妹妹 的書、取笑別人摔跤的糗狀……小祥的行為導致大家都不喜歡跟他做朋友。後來,小祥反省自己不尊重他人的行為,會讓別人感受到不舒服,於是他設法補償並真心道歉,才贏回友 情。

聽完故事之後,小朋友熱烈地回答問題,例如不要駡人、別人上臺時不亂插嘴、對人要有禮貌、見面時打招呼……等表示尊重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轉個彎,多想想別人的立場 與感受時,就能做到尊重。

「有正確的觀念,所走的路就不會有差錯。」徐翠苓(心化)老師延伸尊重的概念到法治教育中,也請小朋友說出熟知的班規與校規有哪些?學校為什麼要訂定班規或校規?並以一則 在校園的真實故事,宣導青少年犯罪也要負法律責任的觀念,同時探討在學校遇到類似被取笑或被霸淩時,正確應變處理方式,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課程所安排的內容,要讓親、子 進一步了解到,把尊重教育做好,就不易觸法。

◎以不同角度來體驗尊重的感受

第二階段體驗活動課程,一至三年級的小朋友分成四組,抽籤演出尊重教育的情境劇,包括未經同意私自拿走同學的橡皮擦、坐捷運講電話、尊重生命……各組在指定時間内分配好角 色並呈現劇情,從不同的角度體驗被尊重與不被尊重的感覺。

四到六年級的小朋友集合在一樓福慧廳一偶,進行法治教育體驗活動。「大家一起來做傳聲筒」一個接一個的傳話,沒有聽清楚而把自己喜好的加進去,到最後產生很大的誤差,甚至 把錯誤傳出去,不但傷害到別人,可能也會觸法。

接著萬彝芬老師播放幾則霸凌宣導短片,向學員說明肢體、性、反擊、關係(排擠、孤立別人、沒有講話瞪他)霸凌的行為,嘲笑、捉弄、毆打同學則觸犯了誹謗罪及普通傷害罪。所 以守法由我做起,一個人不但要看重自己,也要懂得尊重別人。

◎尊重的種子 學會尊重別人

就讀自強國小二年級的余承祐,偶而會跟同學打鬧,他分享說:「來這裡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到學校和同學要好好相處,替別人著想。

李廣博的家人一起參加親子班,爸爸分享:「目前大部分家庭,爸媽是雙薪都在工作,父母白天在職場上像是一條龍,晚上回到家,面對小孩及親子互動危機處理時,可能是一條 蟲。」今天從周厚賓老師課程中學到『停、收、等、慢』最基本的觀念,他要學習讓自己的頻率跟孩子頻率一樣,從小朋友的眼中看世界,不要把過去傳統成長階段那些記憶中的資 訊,加諸在小朋友身上。

此次的課程,親子一起學習尊重別人,想想別人的立場與感受的重要,學習從規矩定方圓,守家規、校規、法規來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的方法,讓親子之間、人與人之間做到互相尊 重、守法治,共同促進社會的祥和。

圖左 : 在尊重教育課程中,吳美鈴老師提出故事〈開出一朵花〉的省思問題,小朋友踴躍舉手回答。[攝影者:洪清秀]
圖右 : 天氣冷颼颼,一早,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雙和靜思堂上社區親子成長課程,讓一樓的福慧廳報到處氣氛熱絡起來。[攝影者:張家欽 ]

圖左 : 大、小朋友們跟著台上大愛媽媽的團康動作,讓身體、手指一起動一動。[攝影者:黃丕漢]
圖右 : 李廣博的家人一起參加親子班,爸爸分享:「今天從周厚賓老師課程中學到,不要把過去傳統成長階段記憶中的資訊,加諸在小朋友身上。」 [攝影者:洪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