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茶道蘊人文 海外志工共飲法味

茶道蘊人文 海外志工共飲法味

E-mail 列印
「有形的教育在學校,無形的教育在社區」。慈濟大學社會教育推廣中心順著全球四合一幹部研習的舉辦,特地於營前的6月10日至14日之間,在蘆洲靜思堂舉行「靜思茶道、真 善美花道海外專班研習營」。專業和慈濟人文並重的課程設計,希望能夠透過海外學員,帶回各社區分享;藉由學習的潛移默化,從生活中去體會佛法。

◎藉有形器物 體悟「靜思道風」

透過一杯茶水傳遞上人的法及慈濟「感恩、尊重、愛」的人文。靜思茶道藉茶修心,以「茶水汲取法水」。課堂上,講師引導學員,用心體會人與物之間互動的情感。茶器不僅承載著 有形的茶和水,也有無形的精神和內涵。

報名茶道課的學員,每個人都有一個專屬的小品杯,裝在慈悲喜捨袋(柿子袋)裏。助理講師佘碧真,藉此分享:「教育,要落實在生活中、細節中。當你隨身帶著它,要想『這是我 的慈悲(瓷杯),希望我的慈悲可以帶給大家,可以人間菩薩大招生。』所以,我們要講出它的意義,給人藉事練心的感覺。」

在「點染山水雨初晴——茶染之創意與美感」的課程,茶道初階班學員利用巧手,將染巾縫製成置放茶匙與茶則的「善解包容袋」。佘碧真說:「袋子中間隔了一條界(戒)線,讓物 有定位,避免茶匙與茶則碰撞。任何事都要合情合理,合理則合禮。」

學員在縫製的過程中,也細心體會到——在生活中惜福愛物,凡事有規矩、物歸原位,就能夠井然有序。

◎三轉心境 虛心求法更踏實

在一針一線中,從大陸廣東東莞回來的慈濟志工王鳳菊,談起媽媽對她的身教:「我小時候,媽媽常教我縫洋娃娃的衣服,我很感恩她教我做女紅。做志工後,在校園推廣靜思語教 學,我發現媽媽的身教真的很重要,一言一行都在教育子女,影響孩子很大。」

本來只是抱著好奇的心回來參加研習,幾天下來,王鳳菊在課程中受到很大的啟發。原來,任何一個課程、一件事情,都要融入上人的法、慈濟的人文。她說:「這是我第一次回來參 加靜思茶道,當初只覺得說這個茶道是美美的,應該是去瞭解說怎麼喝茶、怎麼奉茶,就這麼簡單。」

「學了以後發覺不容易耶!因為,第一我們對茶學、茶道,還有歷史典故種種都要非常清楚、非常明瞭。那到了第三天以後,我發覺我如果沒有學會,我就不能回去教,也不能回去講 靜思茶道,所以我覺得心裏愈來愈空,我覺得自己所學愈來愈有限。」

用心感受「靜思」的道風,細細品飲「茶道」的德香,在「茶水即法水,茶器即法器」的靜思茶道課程中,按部就班從基礎學習,學員進而體會「共飲法味」的學佛之心。

王鳳菊從課程中,也覺悟更多走在菩薩道的方法:「這一次我回來,我真的深刻體悟到——你要把上人的法,真的要深入到你內心裏頭;而且不只要深入,還要內化,還要反思,反思 了之後才能回饋回來,才能分享。否則,就會變得很表面、很膚淺,這是我這一次回來上課,很深刻的體悟!」

◎多用點「心」 妙法無所不在

茶道進階班今天以「茶湯之品鑑、茶食之相佐、茶書之對話、茶花之美學」,分四堂課程授課。

「哇!好多的小星星還帶著小紅帽,好可愛!」學員一陣讚歎。 助理講師葉梅英在「茶食之相佐」課程問學員:「茶食只適合蛋糕口味?猜猜小星星用什麼材料製作?」

「麵粉、奶油、椰奶……」教室裏,二十一位學員紛紛回答。 葉梅英又問:「上人是不是常常提醒,凡事要『多用點心』?」 「是的。」聲音迴蕩在教室。

「謎底揭曉,那是平時早餐店、或過年才吃得到的蘿蔔糕。長久的習慣都是切長方塊形煎或條狀煮湯。其實多用點『心』巧思,運用做小蛋糕、餅乾的模型扣上,就可變身為『西式造 形、東方口味』的茶食,再喝口『三好』茶,那人間仙境就在慈濟。」葉梅英解說完,滿堂的驚歎聲,原來上人的法無所不在!

◎茶花美學 簡單就是美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朝杜耒這首《寒夜客來》,點出老友寒夜造訪的情誼與溫暖,讓心情有了不同的感受。

四種花材、一個小陶缽,學員依各人美感與觀感,插作作品。來自加拿大溫哥華的吳淑如笑著說:「剛拿到獼猴藤的花材時,發現葉子破了、果實起毛鬚、軟軟的曲線,怎麼看都 醜……不該要怎麼插?正想放下要重新挑選時,忽然覺得既是拿起的因緣,那就隨順吧!」

轉念間,卻給吳淑如很大的啟示,「破果葉就像很多帶著病痛身軀的志工,把握分秒在慈濟道場精進,他們的慧命如這藤蔓般一再延伸、綿延。」藉此因緣,她期勉自己要更精進。

在茶花的插作中,新加坡的劉宇鳳也體悟到:「我很愛花,常買單種花一大把插成一盆,不敢變化加其它的花種搭配,再貴都買,以為這就是最好的簡單。今天陳美玉老師用四種花 材、各用一朵或兩朵花,簡約、素雅的將春夏秋冬呈現,沒有花很多的費用;讓我領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意義。美不在多,那是心的意念;我要調整未來的生活方式,愈 來愈簡單,更用心做慈濟。」

「靜思茶道、真善美花道海外專班」今年是第三年舉辦,學員人數也比往年增加,不管是初階班的新生、或是進階班的舊生,「將慈濟人文精神傳到世界各角落,進一步擴大人間菩薩 招生」是一百九十五位學員共同的心願。

圖左 : 加拿大溫哥華吳淑如師姊在插作茶花中,得到很大的啟示,「破果葉就像很多帶著病痛身軀的志工,把握分秒在慈濟道場精進,他們的慧命如這藤蔓般一再延伸、綿延。」藉此因緣,她期勉自己要更精進。[攝影者:白崑廷]
圖右 : 學員利用染巾縫製「善解包容袋」,也學習如何正確的拿針捻線。[攝影者:林宗茂]

圖左 : 多用點「心」巧思,運用小模型在蘿蔔糕扣上形狀,就可變身為「西式造形、東方口味」的茶食。[攝影者:白崑廷]
圖右 : 助理講師謝璧鈴(右)教學員蓋碗杯的泡法,並讓學員演練。[攝影者:許俊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