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老依然還是寶 關懷獨居長者

老依然還是寶 關懷獨居長者

E-mail 列印
「六十五歲以後開始就有老人失智症,八十歲以後更為普遍。」新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陳益乾主任,為獨居長者關懷課程,淺談老人憂鬱症與失智症問題,四百七十二位志工參與。

台灣漸面臨老人化社會,每年增加一萬失智老人,慈濟志工持續對獨居長者的關懷,有仰賴正確的資訊。陳益乾主任為大家淺談及認識老人憂鬱症和失智症,他提到適當的利用藥物治 療,可以讓照顧失智者的家人,減輕一些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當我忘記你時,請你不要忘記我。」老人家問題需要你我共同來關心,將愛與關懷傳達給他們。大安區志工蔣崢提問:「自己有淺睡眠早起的情形,會吃安眠藥入睡,是否正確?」 陳主任回答,適當的服用安眠藥幫助睡眠是正確的,只要不過量,就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且年紀大睡眠品質較差,容易早起,並不是憂鬱症,這也是正常的現象。

蔣崢又問有關聰明藥的問題,陳主任說,聰明藥並非真的吃了就會變聰明,主要是治療小朋友過動問題,過動小朋友注意力無法專注,學習力自然就差,利用藥物幫忙穩定注意力,專 注學習,自然就會變聰明。陳益乾主任詳細的解說,讓大家對於憂鬱症和失智症有更深的認識。

◎薪火相傳

松山區志工陳慕儒和黃天雄分享訪視長者過程常常會遇到困難,但是做就對了,只要做就會發現問題,就能去解決,訪視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使生活更加踏實,有了團隊才會 有力量,要善用訪視社會資源,對於老人家生活、身體狀況也要充分掌握,「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本能、功能、良能」,人與人之間互動豐富,步步踏實,才不會變的無能。

信義區志工吳麗花和蕭麗美分享在獨居老人家中打掃的注意事項,在助人的當下也要懂得保護自己,清掃環境時安全第一,需要戴口罩,醫療用手套,外面再套上棉手套,穿長襪和長 褲免得蟲子鑽入,為長者清理環境時要尊重案主,要多關懷老人家的心情,讓老人家能感受到愛的溫馨。

信義區志工江文富說,自己的媽媽是老人失智症,有一次帶她出去時不小心讓媽媽走失了,讓他非常緊張。「在我們這個年齡無法想像那種情境,忘了吃飯還是小事,如果生病的藥多 吃了怎麼辦?」文富感慨的說我們沒有辦法時時刻刻陪在他們身邊,所以要發揮社區志工、左鄰右舍的力量來關懷這些長者,若我們可以去做這樣的居家關懷,是自己最大的福報。

身體逐漸的老化,是自然法則無可避免,上人愷示人生要分秒不空過,不要認老,要能時時學習新知,高齡八十一歲老菩薩,身體硬朗,手腳靈活,仍然天天早起,在靜思精舍廚房幫 忙挑菜,勞動自己的生命,讓生命不休息,老有所為,老有所用,老依然還是寶,一生過得充實又充滿意義。

圖左 : 志工蔣崢提問正確使用藥物的方法。[攝影者:呂坤泉]
圖右 : 臺北東區聯絡處所舉辦獨居長者關懷課程四百七十二位志工參與。[攝影者:呂坤泉]

圖左 : 信義區志工吳麗花〈右〉和蕭麗美〈左〉分享在獨居老人家中打掃的注意事項。[攝影者:呂坤泉]
圖右 : 志工江文富〈前中間〉說,自己的媽媽是老人失智症,曾經走失掉。[攝影者:呂坤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