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以戒為師 守好本分

以戒為師 守好本分

E-mail 列印
「穿上制服就是慈青,脫下就不再是。」課務組模擬《大愛人物誌》的場景,把《峰迴青春路》江岳晃學長曾經淪爲黑道的故事,以輕鬆逗趣的方式,在歡笑中帶出善惡拔河的煎熬。

「加入慈青是希望能幫助別人,不捨黑道是因爲享受其中的義氣。」簡短的告白,強烈呈現出慈青感動與飲酒歡樂的對比。最終,短暫作樂後面對的心靈不安,在黑道内訌併殺的生死 一念下覺悟,毅然放下黑道的一切,回歸單純的生活。

德宸師父苦口婆心地叮嚀:「不要覺得放縱可以帶來快樂。因爲愉快感是短暫的。如果心沒有顧好,結果可以是很可怕。」如果沒有上人的法,而法也沒有入心,社會上可能就多了一 個黑道人士。

◎戒是保護大家的修行

「上人曾經問慈誠志工:『如果沒有慈濟,你的人生會如何?』有位志工說:『如果不是慈濟,人生應該會更加黑暗。』」德宸師父續言,月前的美東賑災後,當地志工感覺社區對東 方人的不友善與減少了。江岳晃及時醒悟、慈誠志工的改往修來與美東賑災體現的慈悲形象,皆是大衆種下勤守慈濟十戒的因,方能開出慈濟躍然國際之果。

縱觀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不外「戒、定、慧」三大綱。而慈濟十戒也不離開此「戒、定、慧」三學。因此慈濟十戒不是用來約束大眾,而是來保護大家的一種修行。因爲身上穿起慈青 或慈濟制服時,社會上有一定的期待。

因此,在一九八Ο年七月,上人在人文志業中心為慈誠隊訂定了佛教五戒外,再加三條戒律:六、不抽煙、不嚼檳榔,不吸食安非他命,七、不賭博,不玩六合彩、不投機取巧,八、 調和聲色,做個賢夫良父,此為慈濟八戒,也是目前所有慈濟人信守的十戒的前身。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而慈濟十戒,消極可對治煩惱,教導大眾諸惡莫作;積極更是眾善奉行,成就大眾的菩薩道業。

慈濟首戒「不殺生」 是爲了培養大眾的柔軟心、慈悲心。除了不殺生,更愛護衆生非素不可,年輕人更要疼惜生命,特別不能輕生。德宸師父慈示:「現今社會年輕人宛如草莓一碰 就爛,人生小挫折要學習面對,不可輕易結束生命讓父母憂心。」

第二戒「不偷盜」,德宸師父也以時下年輕人時常不尊重智慧財產權,上網非法下載歌曲影帶等,提醒大眾守好「不偷盜」。此外,守時守信也是「不偷盜」的體現。如營隊期間當講 師已經在等待學員,但大衆卻沒有準時安坐就是在盜取講師與其他學員的時間。

「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則是第三、四、五戒。德宸師父再次奉勸:「年輕的大眾要珍惜年少的純真,不要因一時的貪玩而因慾海翻騰招惹衆多煩惱,也不可因一時口快而無意就 犯他人,更不要因酒醉誤人、誤事、誤一生。」同理,第六戒「不抽煙、不吸毒、不嚼檳榔」中的毒品尤其碰不得。

而年輕人志為「宅男宅女」或「啃老族」更對應出第七戒「不賭博、不投機取巧(慈青則是不玩電動玩具)」的當代意義。年輕人沉迷於電玩虛空世界成爲「低頭族」窩在家中不就 業,不知傷透父母的心,也傷害自己身心。

面對越來越自我的年輕人,德宸師父以第八戒「孝順父母,調和聲色」提醒學員,對父母有回饋的責任。而除了「養」,更要以恭敬心孝與順。資深志工常感慨,未入慈濟人前,對父 母未盡孝,聲色不柔和。子欲養而親不在,不要等雙親過世後才後悔與懺悔,千拜萬拜不如生前對父母說一聲愛。

而第九戒「遵守交通規則」與第十戒「不參與政治活動、示威遊行」則鼓勵大眾培養正直心,時時刻刻守好慈濟人的本分。

課程結束之際,德宸師父殷殷叮嚀,持戒能防非止惡,清淨三業。因此「十戒不能放鬆,形象不能放縱。」慈濟人以戒為師;而十戒沒有輕重緩急,不能選擇性遵守某戒放鬆某戒。德 宸師父再次呼籲:「希望大眾以戒為心燈,在人心不古、道德沉淪的現象社會,做個提燈照路的慈濟人。」

圖左 : 學員們聚精匯神地聆聽「慈濟十戒」。[攝影者:黎日泉]
圖右 : 德宸師父殷殷叮嚀,持戒能防非止惡,清淨三業。因此「十戒不能放鬆,形象不能放縱。」[攝影者:蕭嘉明 ]

圖左 : 用心記錄,字字句句方能深深印入心田。[攝影者:蕭嘉明 ]
圖右 : 輕鬆逗趣的方式,讓學員們在歡笑中領悟了善惡拔河的煎熬。[攝影者: 黎日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