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博士談天說地 捕雲測空氣

博士談天說地 捕雲測空氣

E-mail 列印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啊!」大愛電視臺氣象主播彭啟明說:「春天後母心!」他以常聽到的諺語和俗語警惕大家變化多端的氣候,要時時觀察和注意。他認為台灣的島嶼天氣和全世界的其他大洋洲或陸地國家比較起來 ,有更多的變化。地震、颱風、空氣嚴重汙染、霾害嚴重,種種變化更是深不可測。

見習志工相見歡課程於3/18日的中午展開,特別邀約氣象主播彭博士來做專題演講,慈濟中壢園區的交通指揮志工讓每輛進入,停車順利、流暢。佛堂裡安排好整齊的甜甜椅,一首〈認識你真好〉的團康暖身及五位活動組團隊即興表演「天氣舞」,讓中壢、龍岡、新觀及楊龍……等地區的見習志工,彼此認識、互動,要讓他們安住身心找到「歡喜地」。

「今天邀請最最精彩的卡司,氣象達人彭啟明博士出場。」司儀幽默介紹,擁有廣大又忠實的粉絲無數,只要每天晚上打開大愛電視,非得要看到彭博士,播報完氣象才可以放心入睡。今天的專題演講,〈天有可測風雲〉,每個學員的眼神都充滿期待、崇拜與專注。

◎氣候影響糧食危機 氣象達人廣推蔬食

天有「可測」的風雲,彭啟明自求學時期就非常專注在觀察天文,充滿熱血的追星。但是大學二年級時他卻發覺對觀察大氣比太空科學還要有興趣,勇於嘗試的他,於1995年中國的沙塵暴之後,時常不眠不休、廢寢忘食的用雲霧蒐集器捕雲,觀察並分析雲裡的微粒是否受到沙塵暴或空氣汙染影響。雖然因此而拿到博士學位,但是他沒停止這項研究,又經歷了幾年的博士後的鑽研。

「看大愛臺的氣象播報,有很多是年長的老人家,請問您有特別在播報時說清楚嗎?老人家看得懂嗎?」曾經證嚴上人問彭博士,提醒了他;於是他馬上增加各地詳細氣溫、空汙、曬棉被、遛狗及各種指數的小叮嚀,大愛台的〈談天說地〉的氣象播報更生活化,貼近所有人的需求。

儘管大家都知道大愛臺的氣象主播彭博士是氣象達人,他說也許有人不知道,多年前證嚴法師行腳到臺北,詢問他是否可以參加志工培訓,他一口答應,並受證成為慈誠。當證嚴上人又問他:「是否茹素呢?」他分享不管是在國內做研究或出國開會,都不曾「放假」吃葷食,面對不斷變遷的氣候問題,認為未來的糧食危機,不得不好好面對。

學員有不少是家庭主婦,彭博士也提醒:「室內烤肉類食物,空氣裡的細懸浮微粒PM2.5一定會嚴重超標,千萬要特別注意。解決的辦法可以蔬食或使用較好一點的廚房排油煙機,否則長時間下來一定會有健康上的疑慮。」

從三十歲的時候拿到博士學位到創業,彭博士一直都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他說:「大氣與人類社會的生活息息相關!除了營利,期盼跟天氣風險公司還能做更多一點事情,肩負起社會公民的責任,讓天氣專業不但能創造獲利,還能夠拯救性命,保護生存的天地。」

「氣象大數據的預測可以盡量讓多一點人,得到多一點的氣象知識而『防災』;做道路管制、土石流等等;氣候災害與影響的預測,而不僅僅是一些因應颱風來臨前,政府官員臨時防災中心的救災功能。」彭博士的專業認知,都是想對人類是社會有所幫助。

課後學員分學習心得,來自楊梅互愛的阮津娜說:「我來自菲律賓,先生是台灣授證的慈誠志工。期望自己能跟很多資深的志工一樣,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我發覺自從成為志工之後,自己有許多方面的改變。」

平鎮和氣的見習志工廖錦娥也分享:「雖然幾年前我在慈濟有學習一些花道和書法,但是去年在家裡跌倒受傷,休養了將近八個月之後,資深志工提醒我要及時把握因緣。今年開始參與社區環保志工的工作與見習志工的課程,不但讓我多瞭解慈濟,也因此獲得更多新的知識。」不斷的學習讓她很充實。

2018年的相見歡〈認識你真好〉志工見習活動及〈天有可測風雲〉專題講座,拉近所有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但讓在場一百多位的志工得以更進一步的精進學習,氣象達人的粉絲可以與平易近人的彭博士近距離接觸,請購彭博士的書籍,希望多帶一點溫馨提醒回家。黃秀珠提醒眾人,還要記得茹素減緩氣候變遷喔!

圖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啊!」大愛電視台氣象主播彭啟明說:「春天後母心!」他以常聽到的諺語和俗語警惕大家變化多端的氣候,要時時觀察和注意。他認為台灣的島嶼天氣和全世界的其他大洋洲或陸地國家比較起來,好像有更多的變化。地震、颱風、空氣嚴重汙染、霾害嚴重,種種變化更是深不可測。[攝影者:劻諺]
圖右 :見習志工課結合專題演講,志工引領學員進場。[攝影者:劻諺]

圖左 :志工帶領「認識你真好」暖身活動,用簡短的歌曲邀請中壢、龍岡、新觀及楊龍各個和氣的見習志工,一一起立與大家認識、互動,氣氛好不熱鬧。[攝影者:劻諺]
圖右 :五位活動組團隊的志工上臺表演即興的「天氣舞」。舞蹈配合輕快又活潑的英語歌曲與動作,台下學員的眼睛無不為之一亮。[攝影者:劻諺]

圖左 :學員在課後各組分享學習心得。[攝影者:劻諺]
圖右 :平鎮和氣的見習志工廖錦娥說:「雖然幾年前在慈濟學習花道和書法,自從去年在家裡跌倒受傷,休養了將近八個月,資深志工提醒要及時把握因緣。今年就開始參與社區環保志工的工作與見習課程,不但多瞭解慈濟,也因此獲得更多新的知識。」不斷的學習讓她很充實。[攝影者:劻諺]
圖左 :來自楊梅互愛的阮津娜說:「我來自菲律賓,先生是慈濟受證的慈誠志工。期望自己能跟很多資深的志工一樣,幫助更多的人。」她發覺自從成為志工之後,有許多方面的改變。[攝影者:劻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