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成長班人文遊 歡喜圓緣

成長班人文遊 歡喜圓緣

E-mail 列印
6月29日(日)早晨七點,慈濟彰化員林聯絡處門前停放了四臺遊覽車,準備接送親子班的學員、家長與工作人員,共約一百六十人,將前往臺南慈濟小學、國中部、高中部參訪, 並在慈濟臺南安平聯絡處舉行一整年課程結束的圓緣活動。

一路上風和日麗,伴隨著南部的太陽,照耀學童熱情活力加倍。一上車大愛班的學員期待又興奮,童言稚語頻頻問著同行的爸爸、媽媽與志工:「還要多久才會抵達呢?」「我們要到 了嗎?」「好希望咻一下就到了呦!」

上午十點多終於抵達了慈濟中學,大家依序下車,迎接大家的是學校教職員及人文室王貴美主任,在門口列隊唱著歡迎歌,歡喜迎接大家的到來。

◎校園巡禮 深植人文品德

慈濟學校人文教育推動,主要是以「品德」教育,慈濟「人文」為出發點。主要核心是誠正信實、慈悲喜捨,教育內容以生活教育為基石,品德教育為樑柱,希望透過「感恩、尊重、 愛」的教育,培育出具有「教養、智慧及競爭力」的學生,並教授「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的生命教育課程與人文課程,培養良好的親子師生互動。

走訪校園巡禮,看見了教室大樓外牆刻印著音符,經導覽老師說明才知道,是中學部及高中部校歌樂譜,音符各刻印在教室大樓的牆面上,讓整個校園都充滿樂聲飄揚,陪伴莘莘學 子。

◎綠能屋展巧藝 菩堤大道留足跡

中午來到臺南慈濟安平聯絡處,享用完香積志工準備的午餐後,開始進行環保分類體驗活動,在環保志工解說著環保十指口訣,「瓶、瓶、罐、罐、紙、電、1、3、5、7」,用簡 易口訣教大家知道資源回收,要如何分類。

接著參觀「綠能屋」,這間屋子的牆面是用六千支寶特瓶當作磚塊,一瓶一瓶疊起來,屋頂上並設有自動灑水系統,屋子裡擺放了各式各樣精美的手工藝品,是由老師巧手、巧思利用 回收物製成,舉凡拖鞋、花瓶、小電扇、玩偶等,都是使用鋁罐與塑膠…製成,並帶領大家走進綠蔭盎然種滿百香果的菩堤大道,感受清涼的心境。

◎品嚐園區自產鮮果,植樹傳承留歷史

安平聯絡處有個小小的大愛農場,種植了許多蔬果,志工請大家品嚐園區內自種甜滋滋的「南美假櫻桃」,又準備了二株南美假櫻桃小植栽,要讓我們帶回員林聯絡處種植,希望未來 果實成熟時,可分享給更多人品嚐,來自臺南安平的甜美果實。

員林親子班也帶來二棵紫檀,學員們人手一瓢泥土並口說好話、親手將樹木種植在安平聯絡處大門二側,這神聖的植樹儀式,大家帶著感恩、祝福心完成,希望百年後樹木仍然佇立於 此,照應後代子孫,造福人群。安平聯絡處的劉銘正志工說:「很感恩大家從彰化來到這,希望以後有經過臺南時一定要回來走走,看看紫檀的成長。」

◎活用靜思語教學 改變從自已開始

圓緣課程裡,家長表演「陽光眷戀的地方」,及學員們以「立願文三恩版」手語表演開啟各項演出,家長和學員在每月上課時手語學習成果,大家都把握時間,一次又一次的認真排 練,反覆練習,以達到最完美感動的呈現。

參與慈濟教聯會的幼教師曹淑青,帶著二個女兒參加親子成長班已有四年,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變得比較仁慈,以前的她很嚴格很兇,常用處罰來責罰孩子,認為小孩會怕就會聽 話,現在是則是用溝通與引導的方式來取代處罰。

小女兒陳沛榕是大愛班學員,從幼幼班開始就在親子成長班裡,因為即將升上小學一年級,無法繼續留在原班級,貼心的製作卡片送給隊輔媽媽與志工爺爺,感謝這些日子以來的照顧 與陪伴。沛榕在成長班的薰陶下,常活用《靜思語》,去了解哪些人辛苦,我們要感恩,在品格上比同年齡的小朋友成熟懂事。

勇氣班的大女兒今年即將國小畢業,升上國中一年級,感受到媽媽的改變,說:「以前媽媽很嚴格,現在的媽媽是個溫和又慈祥的媽媽。」

另外,勇氣班賈宗緯從國小一年級就參加親子班,除了活用靜思語,更了解孝順父母的重要,以前的他都不會幫忙家事,現在會自己洗碗、拖地、洗襪子,覺得自己成長了。

◎ 學習成長與感恩

大愛班學員李睿哲,二年來都由姑姑李靜宜陪同一起在親子班上課,談起睿哲每回從親子班上課完回家,當天就會變得特別乖巧,說話也很有禮貌,明顯的感受成效。而姑姑也變得對 小孩子比較有耐心,會學著先看小孩子的優點,用引導的方式去教導小孩,課程裡有很多家長會分享自身經驗,覺得很有幫助。

毅力班四年級的江瑋哲說:「以後長大想當志工來幫助更多人!」瑋哲活潑好動,靜不下來,還需要多學習磨練,媽媽劉淑芬則用《靜思語》,「要改變別人之前要先改變自己」來勉 勵祝福他。

勇氣班五年級的張藍云,今年是第一年參加親子班,表示自己明年要繼續參加,張爸爸提到:「藍云以前脾氣不好,參加親子班之後,變得比較不會亂發脾氣了。」

◎親子約會 攜手學習成長

胡麗雅媽媽帶著國小六年級,勇氣班的女兒黃才芸與毅力班的兒子黃柏浩,加入親子班成長已有四年,胡麗雅敘說自己個性上的改變。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也是一個比較會要求小孩的家長,來這邊之後學到對待孩子不是只有一種方式,要用引導的方式,心境改變。」

每次來親子班她就覺得修心養性,提醒自己不要那麼嚴格,每個月來上課就會有改變,孩子也覺得媽媽變得比較好溝通,小孩也變得比較有禮貌,體貼老人家,尊重長輩,對同學也友 愛,胡麗雅心裡有著許多的感動,希望孩子能持續成長下去。

女兒黃才芸今年小學畢業後,也會繼續報名參加慈少班。能夠接引家長投入,親子共同學習成長,將慈濟人文精神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並親身體會,這樣的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 生活態度,家長不僅得到自己的改變與收穫,也看到了孩子的改變、學習與成長。

家長班的陳麗娟,帶著信心班與毅力班的二個孩子,參加親子成長班已有四年的時間,今年還會有一個新成員來報到,她說:「這幾年小孩變得貼心又惜福,也會主動問媽媽需要幫忙 嗎? 我以前對待孩子都是用命令強壓式,現在則是用溝通來與小孩相處,小孩更願意對我說心事,親子間心的距離更近,與小孩的關係也更好了。」

◎慈濟家族 齊聚一堂

奶奶張玉香、姑姑翁淑娟、小姊妹翁子庭、翁子淇,是個慈濟大家庭的組合,慈濟已深植於他們的家庭生活裡,翁淑娟是幼園教師,除了在靜思書軒當志工外,也運用靜思語、親子成 長班教導的課程,大愛電視內容、大愛刊物,不僅將之融入生活中,也運用在教學上,得到很大的效益,對教學幫助很大。

小姊妹從小參與親子成長班,練就她們活潑外向又大方的個性,每月一次的親子成長班,學習跟人相處的人際關係,與小姊妹聊天可感受到談吐言語就像大人,有問必答,舉一反三。

姑姑翁淑娟都教導孩子,「大家能夠相處在一起就是有緣,不然在路上那麼多人,為何就是沒有人來跟你認識呢?」翁子淇小妹妹馬上接著回答道:「因為我們要結好緣!」

才就讀幼稚園中班的子淇,小小年紀就知道禮貌與品德,例如不小心撞到別人她會說「對不起!」接受別人幫助會說「謝謝!」懂得在乎他人感受,將心比心。人際關係很重要,更要 學會團隊合作性,跟人的相處,心美看什麼都美,就不會一直在想別人的缺點。

成功圓滿的完成圓緣,這不是離別,而是期待下一個成長階段的開始,親子成長班的學員與家長,在互相祝福與感謝聲中互道珍重,期待下一學期再相會。

圖左 : 陳沛榕(左)貼心的製作卡片送給隊輔媽媽與志工爺爺,感謝這些日子以來的照顧與陪伴。[攝影者:賴宜萱]
圖右 : 學員們人手一瓢泥土並口說好話,大家帶著感恩、祝福心完成植樹。[攝影者:林世昌]

圖左 : 親子成長班歡喜圓緣,風和日麗,伴隨著南部的太陽,熱情活力加倍。[攝影者:黃緯建]
圖右 : 家長陳麗娟(右)參加親子成長班已有四年的時間,以前對待孩子都是用命令強壓式,現在的她則是用溝通來與小孩相處。[攝影者:賴宜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