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關懷長者 滋潤乾涸的心靈

關懷長者 滋潤乾涸的心靈

E-mail 列印
一連兩天細雨綿綿。正處於十年來最嚴重旱災的臺灣,這場雨實在太重要了。乾燥的大地久旱逢甘霖,讓原本枯黃的田園,灰塵瀰漫的天空,彷彿都換上了新衣裳。草木萌發新芽,綠 意盎然;藍天清澈、空氣清新,大地充滿了生機。雨水對大地來說是那麼的重要。而人心也是如此。對長年住在安養院的住民們來說,志工兩個月一次的愛灑亦如久旱甘霖般重要。

◎感染志工活力 長者接力唱

人間有愛,就有溫暖,慈濟志工一行十五人,4月12日早上來到穩祥護理之家。活動設計讓阿公、阿嬷成為重要的主角,唱著他們愛聽的歌曲,說著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

志工田淑惠問住民們:「阿公阿嬤妳們有想我們嗎?」阿公阿嬤回答:「有哦!」

淑惠再問:「這兩天下的雨有夠嗎?」施林清涼阿嬤大聲回答:「不夠、不夠啦!」

淑惠再問:「那阿公阿嬤我們一起來祈雨好嗎?我們和志工一起唱臺語童謠〈天黑黑〉和〈西北雨〉!希望老天爺再多下點雨。」志工們以二部合唱的方式清唱懷舊童謠展開今天活動 的序幕。

王阿公和施阿嬤更是接力和志工唱歌祈雨,志工們熱情的鼓勵讓原本不好意思唱的老人家都賣力的大聲歌唱,志工還給予兩老五個燈的最高肯定。讓老人家開心極了。

教育志工施信吉以洞簫帶來溫柔、優雅的古典懷舊老歌。其中一首〈望你早歸〉,讓原本躲在最角落的林阿公,身體不由自主的隨著節奏搖擺。志工發現了,趕緊遞上麥克風,林阿公 開心的唱起歌來。

接著洞簫又吹奏起另一首老歌〈北國之春〉志工洪秋婷注意到眼前的住民阿誌阿公也跟著弦律哼著。秋婷溫柔的牽起阿公的雙手,陪著阿公一起唱。沒想到阿公唱著唱著臉都紅了,想 必是想起年少時戀愛幸福的滋味。

◎傳遞幸福 有心就不難

「春待草、月光小夜曲、情人的眼淚、望你早歸等曲目」從古典到懷舊曲風,悠揚的旋律,扣人心旋,從志工施信吉的洞簫中緩緩流出,阿公、阿嬷隨著旋律擺晃哼唱,心情悠悠地飛 翔。

「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潛能。」原本對洞簫毫無概念的信吉,想以音樂與眾人結善緣、療癒孤寂的心靈,從不會到會的過程,他是如何辦到的呢?

因緣際會聽到朋友吹奏洞簫,信吉深深被優美的旋律吸引觸動心靈,心動不如行動,在藝品店買了六孔的風水簫後,朋友意會到信吉學習音樂的興趣,又送一支南管簫給信吉。

僵硬的手指與洞簫的初接觸,勉強把每個洞孔按密合了,手指卻難以移動,信吉有空沒空就拿它按來按去,讓手指能在洞孔上活動性變好。

有心就不難,Do、Re、Mi哪個位置還不知道的信吉,突然有一天在家吹奏「望春風」,妻子陳絲紅聽到後驚訝不已,疑惑這是怎麼辦到的呢?

原來,信吉上網找資料,聽名家如何吹奏,靠著自己不斷的練習,有時怕吵到鄰居,只好攅進衣櫥練習,慢慢的摸索,樂音的雛型已然形成。

絲紅鼓勵信吉發掘優點與培養興趣,尋找良師指導,才能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於是信吉報名慈濟大學彰化社會教育推廣中心中國笛的課程,雖然工作忙碌,偶爾延誤上課而遲到,他仍 不放棄學習的機會,特別珍惜每次學習與練習的時間,秉持毅力信心,克服難不被難克服。

社大中國笛良師賴冠文,在課堂上除了教導學員中國笛,偶爾也會引導學員認識吹管類的樂器,例如:洞簫、琴簫、巴烏、葫蘆絲,賴老師知道信吉對洞簫的興趣,下課後,會利用時 間教導信吉洞簫,還特別帶著信吉拜訪一些做洞簫尺八的名師,在良師的指導下,啟動信吉與洞簫的因緣。

一支竹子做成的洞簫到底價值多少錢?信吉手中有好幾支洞簫,每支洞簫價格都不一樣,從數百、數千、上萬的都有,但是不管洞簫的價值多少,有價的是物資本身,信吉將有價的物 質換取無價的歡喜人生。

原本不喜歡在人群中表現的信吉,在絲紅的鼓勵下,多次參與機構關懷,美妙的樂音感動阿公、阿嬷的心靈,在付出中找到信心與美善的快樂,信吉發現洞簫不只可以培養自己興趣, 還能以美妙的樂音帶給阿公、阿嬷幸福與感動,透過信吉以菩薩心與歡喜心吹奏響起的旋律,在阿公、阿嬷心中迴盪的漣漪,是永恆無價的回憶。

◎愛的抱抱 開解憂鬱的心

志工注意到住民葉小姐今天精神不大好。雙眼無神釘著地板,趕緊過去打招呼。

志工李穆齡關心葉小姐,問她最近有沒有念佛啊?恍神的葉小姐聽見志工喊著她的名字眼睛都亮了起來,她說:「我都有念佛哦!我念佛回向給家人。」

四十歲的葉小姐,七年前因為車禍右眼失明,雙腳不良於行。住進護理之家後曾經一度想輕生。在志工長期的陪伴下慢慢打開心門。上一次志工來愛灑時演繹了失明的阿那律尊者修證 天眼通的佛典故事後。葉小姐便在志工的鼓勵下開始發揮良能,藉由幫助其他住民生活起居來為自己造福。

穆齡問她,念佛心情有沒有比較平靜了呢?葉小姐眉頭緊鎖,搖搖頭說著:「我還是覺得好煩,覺得自己拖累家人,雖然也有幫忙打掃,折圍巾,但是我覺得自己像牛一樣做的好累 哦。」

穆齡鼓勵她:「妳很忙,就表示大家都好需要妳哦,妳好有價值哦,看看有的住民已經無法付出,只能靠外人協助才能生活,而妳就是他們的貴人哦,而且妳好孝順還會念佛回向給家 人。」

「是啊,是啊,我累沒關係。我都跟土地公說我做的都回向給我爸爸、家人。」此時葉小姐眼裡閃著光芒,突然問穆齡:「我可以抱抱妳嗎?」穆齡趕快送上大大的擁抱。

「妳們都是好人,我真的好喜歡妳們。」葉小姐滿足的笑容,讓志工們好辛慰。

◎慈濟志工 愛續前緣

志工陳絲紅為阿公阿嬤帶動「點紅點綠」的遊戲。讓老人家們動動腦筋,猜猜主持人口中所說的物品是什麼顏色。紅色就舉起手中的紅卡,綠色就舉起手中的綠卡。

因為腦神經病變造成肌肉不斷委縮的住民施阿嬤,每一題都能答對,而且回應快速。小小志工歐軒誌(十一歲)很快的為答對的阿公阿嬤送上獎勵的小餅干。

這時施阿嬤的家人剛好來探視。志工告訴阿嬤的家人:「阿嬤好聰明,剛剛我們玩猜顏色遊戲,她每一題都答對。得到好多餅干哦。」家人告知其實施阿嬤今年才五十六歲,因為一出 生就發病肌肉不斷委縮,所以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滿頭白髮的鸞鶯是施阿嬤的母親,今年己經八十多歲了。

鸞鶯阿嬤看見慈濟志工前來關懷護理之家的住民非常感動,牽著志工的手說:「你們是慈濟志工嗎?若不是有愛心的人,絕對做不了慈濟志工的。」

原來鸞鶯阿嬤二十多年前,曾經參加慈濟列車,回花蓮參訪靜思精舍。鸞鶯阿嬤回想:「記得當時一上火車就好多師兄師姊帶活動。就跟妳們一樣,每個人都好親切,去到花蓮好感 動,你們都很有愛心。」

雖然鸞鶯阿嬤後來因緣不俱足就沒再參加慈濟的活動。但多年後再次相遇感動依舊。志工留下了阿嬤的聯絡,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再續前緣。

◎「愛」學習就是現在

「耐心、愛心、同理心,可以在生活中透過練習、慢慢學習成長嗎?」

「在這裡服務真的很棒,無形中感覺自己的耐心、愛心、同理心,慢慢的增加了,而且學到很多不同於以往的寶貴經驗。」護理之家的工作人員許玉蒨與志工分享,在服務過程中與阿 公、阿嬷互動,點點滴滴心中的感受。

人生的旅程中,僅僅二十六歲的玉蒨,在經歷不同工作經驗的學習後,在護理之家學習到不同世代的人生經驗,玉蒨認為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是服務、學習、訓練、成長,在這裡, 感受與人互動的溫暖與喜悅,更能了解長者的需要,學到的經驗,回到家中與自己的長輩相處,變得更有耐心了,年輕快節奏的個性,慢慢學會傾聽,生活步調也放慢下來,學習尊 重、欣賞、尊敬長輩,並能學習感恩惜福,讓生命開啟另一扇窗,感受更多的情感,發現生命中的價值與意義。

證嚴上人說:「人人安心,家庭方得和樂、社會也才能祥和。」社會的希望來自愛,若能在生活中多用心,工作就是修行道場,用心去修,用心去做,心受感動,生命自然會有所成 長,唯有愛,才能享受到真誠的人生。

快樂的時光總是匆匆,活動的最後,志工們以一首手語歌〈人間有愛〉獻給住民們。希望志工們點點滴滴關懷能像這幾天雨水般滋潤住民們長年乾涸孤寂的心靈。

圖左 : 志工田淑惠(圖左)說:最近台灣缺水很嚴重,請阿公、阿嬤幫忙求雨下大一點,一起大聲唱天黑黑及西北雨(臺語)。[攝影者:吳碧鳳]
圖右 : 好高興又看到妳們,葉小姐(圖右)說著,志工謝紅莓趕緊向前打招呼,彼此關心對方。[攝影者:吳碧鳳]

圖左 : 志工洪秋婷,細心幫阿嬤按摩,像是對自己的長輩小心呵護著。[攝影者:吳碧鳳]
圖右 : 原本任職於量販店,都是服務業,現在工作讓我學習到更有愛心、耐心。許玉蒨(圖右)把學習落實在自己的家人。[攝影者:吳碧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