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採訪中得成長 人文領域勤修行

採訪中得成長 人文領域勤修行

E-mail 列印
「來慈濟三年是我生命成長最快的時期……」眼淚潰堤的紐西蘭學員張麗禎,一談起慈濟就忍不住淚中含笑。飛行加上轉機耗時近十五個小時,風塵僕僕回到心靈故鄉,她表示,真的 很高興!沒想到做志工,發揮良能,還可以有小小的貢獻。

2000年父親與先生相繼離世,張麗禎回臺奔喪期間,在臺北東區與慈濟有了美麗的相遇,毫不考慮簽下了骨髓捐贈同意書,結下了髓緣。先生在簡單莊嚴儀式下,圓滿了身後事, 因為之前曾看過佛書,知道人走後,一切就要放下,所以她選擇將結餘的喪葬費全數捐給了慈濟,再次與慈濟結了善緣。

回紐西蘭後,張麗禎母兼父職獨立撫養兩個兒子,失去至親讓她感到害怕,擔心無常再度降臨,整日無所事事,不敢想得太多,更看不見未來。生活頓時失去重心。她常常跟著好友逛 街、吃吃喝喝,仗著一點酒膽與酒量,喝到微醺才拖著沈重的步伐回家。

渾渾噩噩的生活,一晃過了八年,期間孩子的勸阻聲她充耳不聞,張麗禎迷茫的酒醉人生,看似快樂,心卻如浮萍般飄浮不定。因緣際會2008年她參加了紐西蘭分會的花道班及歲 末祝福,慈濟世界清淨、自在的氛圍與豐富的人文之美,深深感動了她,隨即請購上人的著作回去閱讀,也因此因緣,在王萍師姊的邀約下,她加入了人文真善美區塊,開始學習付 出。

「到今天才知道,原來,我以前學打字,是為了要來慈濟用的。」張麗禎笑著說。終於發現她不但可以付出,原來還可以做一些讓自己歡喜的事,靜思語中「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 可能」,讓她體會更深。

原本一開始只想多瞭解慈濟,當單純志工,但在人文領域裡,透過整理檔案,採訪、文稿的字裡行間,感受別人的生命故事,更從中學習成長,增加能量。她說:「海外志工少,經常 要補位,拿起相機來攝影,但愛哭的的我,早已被鏡中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模糊了鏡頭。」

「發露先惡,改往修來。」入慈濟三年來,張麗禎反省過往種種愚昧,修正行為也找回了迷失的心,她向孩子懺悔自己過往的錯誤,努力學習、配合承擔,把握和慈濟每一次的結緣, 2009年報名見習培訓,希望給自己重生的機會。

移民海外二十年,雖然遠離堂上,但張麗禎感恩有機會用父母賜予的生命,入慈濟增長慧命,行於菩薩道上。如今受證在即,父母也以她為榮,送上祝福,讓她感覺自己是很有福報的 人。
圖 : 參與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張麗禎(右一)正排隊進入講經堂上課。[攝影者:陳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