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喪子痛 不是世界上最苦的

喪子痛 不是世界上最苦的

E-mail 列印
三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一位失去摯愛親人的人,這樣的痛,是禁不起再一次提起。猶如在結了疤的傷口上,再度用針挑起,依然痛入心扉。

馬來西亞的培訓志工許月環和姊姊許月琴,11月7日回臺灣到新北市的慈濟板橋志業園區,參加為期五天第一梯次的「201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2010年 許月琴二十二歲的孩子,在睡夢中驟然往生。妹妹許月環不捨正值青春年少的外甥,撒手人寰;更不捨敬愛的姊姊,因此陷入心靈牢獄,終日憂鬱悲傷。

在新聞中心裏提起這段往事,許月環眼眶中的淚水再也抵擋不住潰洩而下,哽咽著幾乎無法言語。而一旁的姊姊許月琴,手帕已來不及將其滿臉淚痕拭乾,所幸在許月環的牽引下,與 慈濟結下了一份好因緣……

◎ 陪伴關懷出陰霾 見苦知福立弘願

四位吉隆坡的慈濟志工,2010年走入許月環的先生的公司,邀約他們參加慈濟實業組的讀書會。許月環的先生因為工作忙碌,反而鼓勵她去參加。

其實對慈濟,許月環是因為在南亞海嘯、汶川地震發生時,看到報章雜誌報導著慈濟人,是第一個時間到達現場救災的團體。所以許月環開始對慈濟信賴,且取消公司長年的晚宴,響 應捐款救濟災民。

當許月環在參加讀書會後十天,突然傳來外甥往生噩耗。遭逢愛子驟逝的姊姊許月琴,哀慟不已。然而孩子小時候曾經表示,很害怕道教辦喪事的儀式,所以許月琴決定說服信奉道教 的家人,為孩子舉辦一場莊嚴的佛教喪禮。

所以在許月環的引薦下,六十位慈濟志工來到孩子靈前為其助念。素不相識的慈濟人,誠摯的祝福與關懷,讓姊妹倆感動不已。

只是喪子之痛,確確實實打擊了許月琴的身心,從此憂鬱纏身、睡不成眠,精神委靡到連收拾衣服、吃東西都不會,令家人萬分不忍與擔心。許月環為了協助姊姊走出陰霾,慈濟志工 建議她,帶著姊姊回臺灣參加「實業家生活營」。

營隊中,宜蘭的志工李素珠,分享著如何從三個不圓滿的生命當中掙脫出來。因為她有三位各有各缺陷的孩子,其中非常過動重度的智障兒強強,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很憤怒,容 易激怒打人罵人踹人。

許月琴聽到李素珠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才有些微體悟,「我不是世界上最苦的。」回國後,在志工與妹妹不離不棄的引導陪伴,開始一步步參與慈濟的訪視、關懷重殘中心孩童…… 等,從見苦知福中轉念。「雖然孩子跟我的緣分只有二十二年,但是他這一生活得很有尊嚴、很自在,比起那些孩子,我們幸福多了。」許月琴已不再流淚,反而露出安詳的神情。

三年來,許月琴在點滴投入後,從中體悟到「見苦知福」而轉變心念,漸漸走出陰霾。這次回臺受證,從課堂中,對於佛陀說的「四聖諦-苦集滅道」到「四弘誓願」,有非常深的體 悟。「我發願以自己過來人的經驗,陪伴苦難的人走出心中的牢籠,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圖左 : 在新聞中心裏提起這段往事,許月環眼眶中的淚水再也抵擋不住潰洩而下,哽咽著幾乎無法言語。而一旁的姊姊許月琴,手帕已來不及將其滿臉淚痕拭乾,所幸在許月環的牽引下,與慈濟結下了一份好因緣……。[攝影者:陳振義]
圖右 : 珍惜能一起回臺灣培訓受證與精進學習,更珍惜休息小憩中,小組坐在一起彼此感動分享。[攝影者:陳振義]

圖左 : 大家在齋堂彼此驗收時的威儀,如何正確的拿快端碗與健康飲食。[攝影者:陳振義]
圖右 : 許月環的先生(右一),這次陪伴同修太太與大姊起回來受證。[攝影者:陳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