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援建阿嬤新家 改善晚年生活

援建阿嬤新家 改善晚年生活

E-mail 列印
「除了誠摯感謝慈濟,我不知道能說什麼了?慈濟援助我到城市醫院就醫的交通費用,還有每個月給予生活補助費,現在又幫我援建房屋,真的非常感恩志工的關懷與幫助。」凱拉(化名)阿嬤感動表示,自己能與慈濟結緣,是 她此生感到最歡喜,亦是最感恩之事。

在屋子前方的樹蔭下,看著充滿回憶的舊房進行拆除,此刻阿嬤感到悲喜交加。

◎良緣牽引 援建房屋

2020年8月中,當格朗慈濟志工前往前往西爪哇省茂物市(Bogor)巴隆班讓鎮(Parung Panjang)嘉卡巴亞鄉(Jagabaya)芝雷瑟村(Ciresek),發放防疫援助物資,造福村裡的長者時,關懷中發現其中一位受惠長者凱拉阿嬤,七十一歲高齡還要撐起家計,因為丈夫已往生,家中的兩個兒子皆有精神上的障礙。

阿嬤平日以收集回收物再販賣維生,但年紀大,讓她的行動漸漸變得不方便,常感覺腰部有些疼痛,因此必須撐著拐杖走路。因為家裡沒錢,所以一直沒去醫院就醫。

志工也發現她的住處簡陋不堪,屋中的柱子、天花板已被白蟻蛀爛,甚是擔心屋子會突然塌下來。因緣牽引,讓志工決定為阿嬤援建房屋。12月11日,志工到阿嬤家進行勘察和評估,徵求到阿嬤同意後,12月17日志工王福俊(濟俊)帶著數名建築工人,到阿嬤家進行舊房拆除的作業,為約十五坪大的屋子,展開援建工程的第一步。

◎疫情影響 生活困難

阿嬤告訴志工,她的丈夫還在世時,夫妻倆從事製作傳統線香的事業。隨著時代進步,其他業者已使用機械生產線香,讓使用傳統做法的他們,無法與之競爭。再加上丈夫去世了,年邁的自己,應付不來製作線香的工作量,因此阿嬤只好無奈歇業。

家中的兩個兒子無法工作,為養家糊口,阿嬤只能拾荒。阿嬤表示,疫情影響讓她們的生活過得更困難。「以前身體還健康時,每天拾荒的收入,有五萬至六萬印尼盾(約新臺幣一百至一百二十元),現在腰痛、腳痛走不遠。」

疫情期間,很多附近的商店都關門,因此收集到的回收物數量減少,阿嬤每天只能賺取一萬五至兩萬印尼盾(約新臺幣三十至四十元)。

◎善種萌芽 拔苦予樂

王福俊表示,凱拉阿嬤成為慈濟照顧戶後,志工就帶她到當格朗的其中一家醫院就醫,陪伴住院之餘也為她辦理健保卡。他欣慰地說:「今天拆除阿嬤家的舊房時,也有附近的幾位村民前來幫忙,可見慈濟善的種子,已在這個村莊落實、萌芽。」

拆除工程中,建築工人保留還可以用的材料,拆出所有已被白蟻蛀蝕的木料,衛生間多處損壞且積滿污垢,居住環境很不健康。「凱拉阿嬤年邁多病,兩個兒子又患有精神疾病,志工見苦不忍,便立即決定幫助阿嬤。」王福俊補充說明。

志工期待阿嬤一家能有更舒適的居住環境,也希望他們能好好愛護將援建好的新家。王福俊表示,預計援建工程會在一個月內完成,阿嬤一家人在援建期間會暫住親戚家,新房格式為兩房一廳一廚一廁。「我們(志工)會一直陪伴和關懷阿嬤一家人,慢慢地教導阿嬤的兒子幫忙做日常的清理,如此才能繼續有乾淨的居住環境。」

凱拉阿嬤多年的艱辛生活,遇到慈濟人後,終於得以減輕其肩膀上的負擔,志工的關懷與陪伴,更是為患病的阿嬤拔苦予樂。如今即將會有乾淨舒適、穩固安全的新家可以居住,讓阿嬤的晚年生活可以過得更安心。

圖左 :2020年12月17日志工王福俊(濟俊、左)帶著數名建築工人,到阿嬤家進行舊房拆除作業,展開援建工程的第一步。[攝影者:Anand Yahya]
圖右 :凱拉(化名)阿嬤感動能與慈濟結緣,是她此生感到最歡喜、最感恩之事。她與次子在屋子前的樹蔭下,看著充滿回憶的舊房進行拆除,此刻心情悲喜交加。[攝影者:Anand Yahya]

圖左 :阿嬤次子的身體看起來很不整潔,志工邀請村民在拆除舊房後,一起幫他做清理。[攝影者:Anand Yahya]
圖右 :王福俊很感恩有機會幫助阿嬤一家人,並期待長者的晚年生活可以過得更安心。[攝影者:Anand Yah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