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一盒便當促進經濟 一包飯牽引希望

一盒便當促進經濟 一包飯牽引希望

E-mail 列印
梅妮(Menik)小餐館的招牌燈一大早就亮起來,老闆娘的本名為貝雅茜(Priasih),大家都叫她梅妮,因此小餐館就以同名稱呼。梅妮在凌晨四點就開始去菜市場購買當天的食材。

若丈夫健康狀況還不錯,便 可以送她到小餐館。若丈夫的胃酸或痛風復發時,她會單獨去或請孩子陪同。從十幾年前,梅妮就擔起家計的責任。

◎白手起家 不願放棄

當天早上,梅妮在廚房忙碌不已,準備在八點前煮好所有的熟食,她甚至來不及吃早餐,只說喝一杯加糖紅茶就夠了。遲遲不結束的疫情,讓她百感焦慮,擔心無法再依靠小餐館度日了,這些壓力,讓她暴瘦十公斤,「現在來買熟食的人常常說我變瘦了,還能怎樣,壓力超大的。」梅妮笑著說道。

貝雅茜把小餐館取名為梅妮(Menih),在爪哇話中,「梅妮」的意思是可愛或小不點,但也代表勤勞聰明。這也非常符合貝雅茜的個性,十幾年前,她白手起家開始賣熟食,成為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

梅妮小餐館位於達曼巴冷百貨公司(Mall Taman Palem)美食區,之前她開兩家店面。疫情前,她的店收入足夠支付每月兩百萬印尼盾(約新臺幣三千八百元)的店租,還可以聘請三位店員,每人各領取兩百萬的薪水,剩下就存起來當養老金。「哎呀,如果沒有疫情就好了。」梅妮感歎著。

◎疫情期間 苦苦支撐

2020年疫情至今,梅妮每天看著自己小餐館生意愈來愈慘淡,她煮的熟食都有剩,打烊的時候有發餿的菜餚,也只能倒掉。若還有可食用的菜,她會帶回家分給鄰居或親戚惜福。

政府為了控制疫情,所執行的緊急公共活動限令,讓百貨公司與其他購物中心逐漸失去人潮,只有一部分行業可以持續營業,一些店面也紛紛關門,許多員工被解僱,連一週一次的宗教活動也取消了。梅妮小餐館的收入大幅下降,但她依然堅持每天開店,「租金都不會停,所以只能一直開店,說不定明天客人更多,這就是我每天祈禱的內容;可能今天剛好客人很少,希望明天更熱鬧。」梅妮每天總是這樣安慰自己。

疫情擴大後,梅妮放棄其中一家店面,她無力再承持續繳交的租金。因無法支付員工薪水,也迫不得已只能解僱三名員工,對她來說這如同失去自己的孩子一般無奈。另外,養老金也被領出來支付店租,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存款慢慢消耗殆盡。

解僱員工後,梅妮的三個孩子輪流來餐館幫忙,他們賣力地處理小餐館裡的大小事情。她感受到不知所措和絕望,幸好有家人不斷地鼓勵和支持,雖然很迷茫,但他們仍繼續做生意。

◎促進經濟 帶來希望

為了促進經濟,印尼慈濟志工在八月底展開「慈濟關心、共善共行」熱食發放,向攤販或小型生意訂購蔬食,再發給需要的民眾。

在上週,印尼大愛臺同仁兼志工莉莉(Lily)來到她的小餐館,詢問訂購蔬食便當事宜,梅妮忍不住流下感動的眼淚,「感謝真主阿拉,非常開心。我們之前的生意非常冷清,非常感恩你們願意幫助我;感謝慈濟,感謝莉莉親自來這裡,這個訂單可以幫助我支付店租等等。」

從9月6日至10日,印尼分會志業體與大愛臺志工組成的小組,每天都向梅妮訂購一百份便當,所以梅妮從凌晨就開始煮菜。這週她也請其中一位員工回到工作崗位。

雖然志工只是計劃訂購一週的便當,但梅妮已經非常感恩,感覺肩上的重擔有所減輕而鬆了一口氣。她相信自己白手起家的小生意可以重回正軌,可以恢復自己與員工的經濟狀況。

◎關懷拾荒者 送上祝福

當梅妮得知便當將在2021年9月7日送給當格朗(Tangerang)拉瓦‧谷精(Rawa Kucing)垃圾終點站的拾荒者們,她更加開心,也送上虔誠的祝福,「希望收到便當的人都平安健康、福氣滿滿。」梅妮旁邊的孩子也點頭附議。

除了梅妮小餐館,志工也在另外一家小餐館訂蔬食便當,9月7日當天發放一百七十份便當,五十份發給路上遇到的拾荒者,剩下的一百二十份便當發給垃圾終點站的拾荒者,大家十分歡喜地接受志工送來的便當。

垃圾終點站的工作人員安迪(Luhandi Hermawan)熱情歡迎志工的到來,他表示很開心有民眾關心垃圾終點站附近的居民。他代表拾荒者們感謝志工,「幫忙別人的一分心最重要,我們非常開心,很歡迎大家。」

安迪表示,疫情讓各行各業的人都面臨困難,尤其是生活已經很拮据的拾荒者,「一開始,我們的資料顯示約有四百名拾荒者,現在已經增加到五百人了。我們深入瞭解之後,發現有一些人失業了,所以開始拾荒。」安迪表示,面臨這樣的情況有些無奈。

志工莉莉當天參與便當發放,聽到居民的經濟狀況有下滑現象,她有點於心不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舉辦『慈濟關心、共善共行』的活動。」

雖然數量有限,莉莉希望小攤販,和收到便當的人都能夠惜福,「雖然我們無法幫助所有人,但希望能夠減輕受到疫情影響的同胞們。」她希望這個計畫可以延續下去,讓更多小攤販受惠,「希望未來,我們也可以和這裡的拾荒者再次結緣。」

圖左 :志工當天發放一百七十份便當,五十份發給路上遇到的拾荒者,剩下的一百二十份便當發給當格朗(Tangerang)拉瓦‧谷精(Rawa Kucing)垃圾終點站的拾荒者。[攝影者:Metta Wulandari]
圖右 :印尼大愛臺同仁兼志工莉莉(Lily)來到梅妮(Menik)小餐館領取蔬食便當。[攝影者:Metta Wulandari]

圖左 :梅妮(Menik)小餐館老闆娘貝雅茜(Priasih.紅衣)表示疫情之後,生意變得很慘淡。[攝影者:Metta Wulandari]
圖右 :從9月6日至10日,慈濟印尼分會志業體與大愛臺志工組成的小組,每天都向梅妮(Menik)訂購一百份便當。[攝影者:Metta Wulandari]

圖左 :志工領取蔬食便當,準備送到垃圾終點站,讓拾荒者享用。[攝影者:Metta Wulandari]
圖右 :印尼大愛臺同仁兼志工莉莉(Lily.左二)發給路上遇到的拾荒者。[攝影者:Metta Wulandari]
圖左 :疫情前,當格朗(Tangerang)拉瓦‧谷精(Rawa Kucing)垃圾終點站約有四百名拾荒者,因為有些失業者開始拾荒,現在已經增加到五百人了。[攝影者:Metta Wuland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