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修繕志工助力 玉里民眾好安心

修繕志工助力 玉里民眾好安心

E-mail 列印
「你是花蓮人嗎?」「沒啦!我們是臺中來的!」「啊!你們從臺中來……」七十二歲的阿嬤,聽我說修繕團隊來自中部地區,表情驚訝、語氣激動,突然抱住了我,讓我有些措手不及。

這是慈濟修繕團隊來阿嬤家的第三天 。志工從十月三日抵達花蓮玉里鎮,泰昌里里長李家樑就帶著訪視和修繕志工,走訪新增的十二戶人家,了解須修繕的情形和所需的材料,阿嬤家就是其中一戶。

◎志工來修繕 里長銘感於心

自地震發生以來,慈濟志工的身影在玉里鎮大街小巷家訪,關心災民。來自臺中、彰化、南投、苗栗慈濟志工陸續於十月三日、四日集結在玉里靜思堂,利用一個禮拜時間,針對泰昌里毀損的房屋協助修繕。

在這之前,慈濟基金會與花蓮縣政府,雙方在地震發生後的十月初,已初步達成共識並簽下「0918地震災後復原與重建合作備忘錄」,願意全力協助復建,而屋子損毀但沒有危險的輕損戶,也會酌情給予協助。

其中內牆龜裂、部分外牆塌陷、或地磚隆起,暫無危險性的住屋,將由全省各地的慈濟志工,組成專責的修繕團隊,為鄉親服務,讓受災民眾早日恢復家園,過著安心、安全的生活。

「你們來關懷,我們已經很感恩了!受損的人這麼多,應該把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我們可以自己修理就自己來。」九月十八日發生地震後,陳小姐家的客廳地板龜裂,原來只有一小縫,幾天後,裂縫愈來愈嚴重。「我中風過,走路不方便,就趕快找人把地板打掉。」她拄著一根棍子當拐杖,對志工客氣地說:「辛苦你們了,這麼大老遠來關心我們!」志工感恩她的善解,祝福她身體健康,馬不停蹄走訪下一戶。

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後方,有一整排的眷村老房子,有的是舊時木板屋,屋頂還蓋著茅草,住戶早已搬遷;有的用鐵皮片一補再補,不敵四、五十年歲月風雨摧殘,鐵皮生鏽或坍塌,比比皆是。較好的是用紅磚整修或重蓋,王小姐的家即是。

約莫一九七四、七五年間,老兵王先生娶了臺灣老婆,蓋了新屋,生下一個女兒。老太太七十二歲了,這間老屋幾經數次颱風吹襲,屋頂鐵皮看起來還蠻新的,屋內、外的油漆也重新粉刷過,只是,古老建築結構抵不過這次超過六級地震的大搖晃。

九月十八日的六點八強震,霎那間的晃動,王家的前院一座空心磚砌成的圍牆,應聲崩裂,磚塊碎裂,散落滿地,嚇壞了相依為命的母女,不知如何是好?

圍牆外,有一棵百年老樟樹,目前是花蓮縣政府列管的保育樹。夜裡,她們聽著咻咻咻的樹葉聲,四、五十年來也習慣了。地震後,老樹屹立不損,只有部分樹枝掉落。然而,磚牆崩塌後,總讓母女心神不安,有好幾天夜裡都睡不安穩。

十月三日下午,慈濟志工來初勘,了解屋內牆壁龜裂和外牆毀損的狀況作評估,丈量尺寸,照相做資料。從事營建廠的慈濟志工張富進建議,拆掉圍牆改以烤漆板、C型鋼重新築牆。

對於志工的建議,王小姐只希望能做得密合,因為曾經有一晚,一條大蟒蛇大辣辣地爬過家門口,嚇得母女倆全身發抖。張富進安慰她,「妳放心,我們會釘C型鋼在地底,固定烤漆板,不再有縫隙,蛇不會再跑進來。」

隔日,四位修繕志工在訪視團隊陪伴下,一早就前來打牆。帶班的鄒顯亮帶來的空壓電鑽卻派不上用場,他說:「空壓電鑽的蓄電池,超過110伏特就不能用,只能靠電動錘慢慢鑽洞再打掉磚牆。」空心磚材質鬆脆,為了安全起見,他帶頭將水泥牆鑽孔,再雙手用力扳下。他指導一旁的志工,以安全為要,扳下磚石要避免身體對正危牆,免得被磚塊砸到腳。

鄒顯亮本身學的是機械,對泥作工程感興趣,六、七年前,心臟動脈阻塞,裝了兩根支架,身體康復後,他承擔隊長,只要有勤務,照常帶班出任務。「我平常有運動、也做環保,都有在活動,也保養得不錯。我會自己調節身體,沒問題的。」

他客氣地說,「我來起個頭,就像個桶箍,主要是把師兄們箍起來。我們要一戶一戶地做,跟屋主做好溝通,給予五星級的服務,讓屋主感到滿意。」

身穿「靜思堂施工人員」背心的李學林老師,在一旁撿拾碎裂的磚塊,放入垃圾袋,再用推車一袋一袋推到巷口。李老師說:「我太太也是教聯會老師,我喜歡出力來做工。平常也沒事,就一起過來了。」

楊易明和李學林是同事,今年是教聯會三十周年,周年慶那天,他看一張和李老師一起去東勢蓋大愛屋的照片,才又想起他。楊易明說:「人生真的很無常,二十二年後又遇見無常,讓鄉親這麼受苦。上人說能做就是福,自己能健健康康來幫忙,讓鄉親盡快恢復日常生活,真的要趕快來付出。」

李學林也說:「九二一和這次的花東地震都是無常示現,讓我們感受到人類無法駕馭大自然,所以要尊重大自然。」兩位老師一前一後在張宸嘉旁,撿拾磚塊、推垃圾,手腳俐落,一點都不輸泥作師傅。

志工們個個都七十幾、八十幾歲了,張宸嘉耳朵有些重聽,退休後種種田當養生,他謙虛地說:「我是慈誠隊,不管什麼工作都應該來做,這是練體力啊!」

◎化感動願行善 兄妹道感恩

緊接的練體力是另外一戶。下午兩點多,工班人馬來到周先生家,一樣要為他拆除與鄰居一牆之隔的崩塌空心磚牆。

前一天,里長聯絡不上周先生,早上八點多志工趕去初勘,周先生剛起床,一臉睡眼惺忪。志工根據他所指的一條窄巷,進去一看,盡是草叢,草叢旁一片空心磚矮牆倒塌了。

矮牆邊的房子是他幼時的住屋,裡面堆滿雜物。志工告訴他,要打掉崩落的圍牆,清理乾淨,還要將旁邊的雜草清除,才能將側邊的鐵門打開,易於搬運材料進來施工。

同樣是早上這班人馬,打牆、運磚塊,體力消耗,汗水一滴一滴地落下,藍色制服一條條白色的汗跡,圍在脖子上的毛巾也濕了。

窄巷實在太窄,只能一人前一人後地走,出巷口又有個小坡度,手推車勉強過得去,但需有一個人拿著鐵鉤勾住前面用力拉,才能將這粗重的磚石拉上去。李學林老師在後面推車,八十一歲的志工施教岩則在前面幫忙拉。

周先生走進走出,看到這些白髮稀疏、臉上有著皺紋、老人斑的志工,為他在賣力搬運,他感到有些不自在,就去從他的倉庫雜物中找出除草機,先熱機,準備自己去割草。

眼尖的訪視志工陳彩招,湊近技巧性地問:「這位師兄八十一歲了,你要不要幫他一下?」於是他就去推手輪車,讓施教岩在前面拉。「他八十一歲,我五十六歲,都可以稱他爺爺了!」與訪視志工愈來愈熟,周先生自己找話題聊起來了。

「你怎麼稱這位師兄『爺爺』?你父親幾歲?」「我爸爸若還在,九十幾歲了,不過我們稱爺爺是表示尊重!」

父親是湖南人,周先生是老大,這塊地是外公留下來的,目前由他和五個妹妹共同持有。周太太在三十六歲因病往生,他獨自撫養孩子長大,目前分別在臺北工作,女兒也嫁了。五十六歲的他是填縫師傅,已升級作阿公,平常就獨居在此,打零工過日。

鄒顯亮交代志工們,藤條太長的要剪斷,撿乾淨,一定要清理乾淨,讓環境看起來比較清爽。周先生客氣地說:「不用啦!很謝謝你們!你們來我感到很驚訝,總覺得這是政府的事,沒有想到慈濟會來幫忙修護。」

他主動整理撿回來的漂流木,跟志工介紹什麼是紅檜,什麼是牛樟木。從一開始的木訥不發一語,到後來熱絡地說起,父親生病住在慈濟醫院時,他去醫院照顧時,有機會看大愛臺,因此現在若有空也喜歡看看大愛,對慈濟志工付出的身影非常熟悉,但沒想到慈濟竟然來到家裡幫他。

周先生總是叼著一根菸,連除草也菸不離口。陳彩招和張國興,知道他沒用早餐、午餐,只喝瓶保力達來補充體力,馬上回玉里靜思堂拿來四個素食便當、福慧珍粥、礦泉水。陳彩招拿起福慧珍粥,介紹《竹筒歲月》的故事,鼓勵他,少抽根菸就可以發揮愛心助人。

「我吃完福慧珍粥,就來投零錢!」他笑嘻嘻地說,喜歡研究《法華經》、《地藏經》、《心經》,尤其對上人說的「包容心」最有感觸。「有些人會勾心鬥角,就是因為沒有包容心,我們要包容萬物,沒有包容心就沒有慈悲心。」

周先生家後面的一大片雜草「森林」,常有山羌、猴子、蛇出沒。「我不怕,因為我不傷牠們,牠們就不會來傷害我。小時候不懂得愛護動物,現在家裡若有隻小蟋蟀,就會把牠送出去。」

小時候居住的老家,已像一間廢墟,放些雜物沒清理,周先生居住的地方,蓋著鐵皮,屋前也堆滿雜物,有報廢的輪胎、藤椅、還有沙發椅等等,也有二手的空壓機、電焊機、鋸木機,志工早上來初勘時,打算做好圍牆後,幫他整理這些雜物。

「不用啦,昨天晚上妹妹發訊息唸我,說我自己不整理,怎麼可以讓慈濟幫忙?你們將圍牆做好就好,其他的不要麻煩了!」周先生一直說不好意思,傍晚志工清理好圍牆和草叢,離開前,他將鋸下的檜木圓片,送給志工作紀念。「謝謝你們,我應該跟你們學習!」

十月六日一早,志工來準備砌牆,一看,周先生已經架設好第一層空心磚,因為地面是斜的,他設想周到,先架設好第一層,讓志工一來就可往上施工,「我昨晚做到十一點多,想說先做一層,讓你們今日好施作。」實際上,志工為了讓工程品質完善,再次拉線測量水平,讓做出來的圍牆堅固又美觀。

訪視志工帶來早餐,與他話家常,周先生還拿出二妹發來的訊息和貼圖:「感謝慈濟。」接近中午,當我們要離開先行回臺中前,他送至大馬路口,答應將來會穿上跟我們一樣的藍天制服。

不善言詞的他,回頭又去鋸一塊檜木,上面署名寫著:「感恩上人」,請志工代為轉贈。

◎屋內外煥然一新 老阿嬤滿意安心

另一邊王小姐的家,烤漆板材和C型鋼也在10月5日下午兩點半到貨了。七位急難救助隊中午剛到,立即補位準備築牆。我問邱銘文:「你們不是急難救助隊嗎?怎麼也來幫忙修繕?」他說:「我們平常都是團隊一起出任務,不一定是急難救助才去。」

這一批人馬,有的是企業老闆、有的負責輔具平臺,遇有任何災難,上山下海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當然玉里修繕需要中區的慈誠隊,他們就趕緊把握機會前來。

「現在是發生什麼事?」點焊機需220伏特電壓,施工比較有效率。可是她們家的電壓不夠,點焊機也有110伏的電壓,只好重接線。志工們費了一番功夫,接好電線,邱銘文點狀點狀地開始點焊,可是,噴出的火花一下子又熄了,電力不夠強,只好重新接線。「電壓不夠,電線若過熱就會跳電。」

就這樣三番兩次,重接電線再試焊,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還是行不通。正在愁該怎麼辦,李家樑里長正好來探視,就帶志工到鄰居王先生家借電。

王先生很熱心,親自來了解,「這是家庭用電,溫度越高電阻會越來越大,百分之百會跳電。」志工告訴他:「本來想以最壞的打算,明天去買電線再來施作。」他說家裡有一部二合一的發電機和電焊機,可借志工使用。「你們都遠從臺中來幫了,我是鄰居怎能不幫?」王先生客氣地說,「你們不用來幫忙搬,我請小工載過來。」

五點半了,天已漸漸暗了,「晚上加班了!請人幫我們送便當來。」志工異口同聲地說。這時機器也到了,可是沒有照明。大愛臺的同仁說他車上有LED攝影燈。耗費兩個多小時的備工,半個小時就將烤漆板牆架設好了。

左前方木屋旁堆積著燒柴用的木頭,志工還貼心地做個小門,讓她們方便進出,連搖搖晃晃的支撐鐵柱,也協助補強,避免老阿嬤被崩落的鐵柱傷到。

「阿嬤,您滿意嗎?」王老阿嬤和女兒整個下午都在一旁看志工施作,看到一個漂亮的圍牆做好了,她一下攬住我,又去抱另位男眾志工的肩膀,激動地說:「想得很周到,心情也比較安心了,若還沒整理好,看起來會怕怕的,以前還會跑一隻黑狗進來。現在我和女兒,可以坐在這裡與老樟樹談心了!」

王小姐也展開雙眉,笑嘻嘻地說:「看起來非常好,我沒有想到慈濟會來幫忙,以為只有幫忙室內的工作。你們做好後,我放心多了,蛇就不會再跑進來。」

外牆做好,已六點多,隔天早上,另批油漆人馬來自苗栗區,他們也是八十二、七十好幾的老隊長、現任隊長、資深志工,除了協助王小姐將屋內外的牆壁油漆,連踢腳板都換上暗桃色系。張煥奇說:「既然牆壁油漆了,這踢腳板也要刷新。之前的顏色太暗,我給它換上桃紅色,跟沙發同色系,看起來也比較舒爽。」

阿嬤的氣色明顯好多了,不再像前幾天,臉上盡是堆滿驚嚇與不安。我轉頭對阿嬤說:「您看,這圍牆做得這麼漂亮,那些不要的雜物就扔掉吧!」她說:「對啊!對啊!這些亂七八糟,扔掉、清掉!」我和王小姐相視而笑,終於解決了她勸不動媽媽的老問題。

志工的積極協助修繕,里長也為里民感到歡喜。李家樑里長說:「地震發生後,很多里民很無助,不知道房子怎麼整修,感謝縣長邀請慈濟為災民搶修,感謝上人的幫忙,也感恩大批工班遠從中部來到玉里。」

圖左 :住戶周先生(後)看到已八十一歲的慈濟志工施教岩(前)也來幫忙,不好意思就去推手輪車載碎磚塊,讓施教岩在前面拉。[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訪視團隊得知住戶周先生沒用早、午餐,忙回玉里靜思堂拿來四個便當和福慧珍粥,周先生表示,吃完要來投竹筒。[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雖然點焊機需220V電壓,但住戶王小姐家的電壓只有110伏,志工們費了一番功夫,重新接電線,還是行不通。[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鄰居王先生家有一部二合一電焊機,借志工使用,大家趁著天未暗,分工合作要將烤漆板圍牆架設好。[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王阿嬤和女兒看到美觀堅固的圍牆架設好了,安心滿意地與志工們合影。[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志工們用線設定好水平,要將磚牆砌得堅牢又美觀。[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住戶王小姐家的外牆築好後,隔天(10月6日)由苗栗團隊接力,粉刷補漆龜裂的內外牆。[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住戶周先生與志工相處四天,從木訥到與志工熱絡互動,幾乎成為修繕團隊的一份子。[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住戶周先生感恩修繕團隊為他築好空心磚牆,他拿出撿回的漂流木,切成圓塊狀,送給志工當茶墊。[攝影者:楊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