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靜心靜行 聆聽大地的聲音

靜心靜行 聆聽大地的聲音

E-mail 列印
為讓更多的教師瞭解慈濟教育理念與人文素養精神,進而將美善的種子,善布於校園。故於今年暑假期間,8月18日至8月20日辦理「教師心靈成長營──微光成炬」,期待透過此營隊,豐富教學內涵,共同為教育注入新活 水。

營隊的第二天,8月19日早齋前的靜心靜行;清晨的陽光不會太刺眼,六點半不到,學員、隊輔、工作人員共約三百人,在靜思堂外廣場集合,由營隊指導師父德佩師父、德本師父、德淯師父從道侶廣場引領,沿途體驗慈濟園區的心靈風光。

◎靜行 理心境

「為什麼稱為慈悲迴廊?」學員長莊大輝問。他接著說明:「各位看看你們的右邊就是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靠近醫院的迴廊稱為慈悲迴廊。左邊是慈濟大學,所以稱為智慧迴廊。」

靜心靜行的活動是希望大家,放下了心中很多的煩惱,享受一下大自然。德本師父說明靜行的儀軌:過程中有幾個注意事項希望大家能夠配合。

第一、沿路中不要說話,這樣才更能夠靜心地去感受周遭的環境,聆聽大地的聲音。」第二、看到美景的時候,不要拿起手機拍,只要把最美好的,放在我們的心中。第三、現在疫情比較減緩,在戶外靜行,過程中不戴口罩沒關係。第四、靜行結束後,大家坐下來靜坐;靜坐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一塊方巾,把它鋪在地上坐在上面,放輕鬆地靜靜的欣賞。

「這樣OK嗎?」學員齊答:OK。德本師父再次叮嚀:看到美景的時候,把最美好的放在心中;靜靜去思考,是否曾經做了一些行為,讓這些美好的景象不見了,再思考一下以後該如何做?

臺中市立東峰國民中學退休的蘇瑩瑩老師,分享早上靜心靜行的時候覺得很開心,一早起來在迷迷糊糊的情況下集合,景色依舊、清晨太陽、藍天白雲,跟著師父在園區繞行的時候,一步一步的往前,感受到在後面跟著前面的人走,心中有很多的想法。她說:「我們是不是一直都有精進,也一直在思考,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是也跟著上人、跟著師兄姊的腳步,一步一步的在往前精進;其實有點小懺悔做的太少。同時在大家都很安靜的情況下,可以聽到蟲鳴鳥叫,發現花蓮這個地方,空氣真的很好,蟲鳴鳥叫的聲音特別的清晰。」

她表示營隊工作團隊很貼心,車了一塊非常漂亮的布,讓大家可以席地而坐,坐得很安心。閉上眼睛之後,覺得是不是一直都在這滾滾紅塵當中,心太浮,有很多事情真的要靜下心來思考,才知道應該怎麼走、怎麼做,才是對家人、對學生,甚至對社會是最好的。蘇瑩瑩老師接著說:「步行當中,所有的念頭可以再重新想一次,接下來想要做的事會有一些頭緒。希望以後每天能夠早起,讓自己可以靜心、思考應該要做對自己、對他人最好的事。」

◎靜心 事圓滿

來自桃園南美國小退休的范美蓮老師,參加慈濟將近三十年,經過早上的靜心靜行,她表示,去年走的路線跟今年的路線完全不一樣。她說:「我覺得今年的是比較平坦,就像走在康莊大道上,加上柔風徐徐,蟲鳴鳥叫,真的非常的寧靜,所接觸的景色風光,也都非常怡然,大環境讓我的心非常寧靜,邊走邊想這三十年來的慈濟路,跟著上人走,真的是走得很實在。」

來到慈濟,有上人的法,加上慈濟是力行道場,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同今天的靜行一樣,讓范美蓮老師體悟了,真正的佛法生活化是怎麼樣的面貌,平常生活中也非常的受用,越受用,心越定、越穩,發覺這條路真的是真實之路,她走得很安然不受境所轉。

在職場,她心有所感地說:有時小孩子真的是要挑戰我們的極限,此時會提醒自己不要口出惡言,要結好緣,馬上轉個身、深呼吸。今天的靜心靜行讓我們學習調心,真的非常好,也可以落實在現實生活上;當與孩子之間的氣氛不好的時候,可以來靜心坐著,甚至可以利用這種方式讓全班禁語。她若有所思地說出往昔的習慣:因為平常都會邊散步邊看看周邊,真的是三心兩意不定性,目光都不在當下而在四處,腳步也不會在當下。她覺得靜心靜行很好用。

◎心靜 行靜 增能量

約莫二十分鐘,來到靜思堂右側的石階花圃旁,指導師父引導大家慢慢地坐下;每一個人拿出隨身的方巾鋪在地上,坐在上面,輕鬆地、靜靜的欣賞、感受。

「人生過程中起起伏伏,不論任何狀況,只要我們的心是堅定的,目標一致、目標訂好,最後一定可以走到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德本師父殷殷期勉:好好感受今天這樣的氛圍,相信以後你們在帶領孩子或帶領你的夥伴的時候,也能淡定的運用靜心、靜行,讓他們能感受整個過程當中是很平穩的。我們都不希望做事的時候,讓人起心動念浮動煩躁;如果心是平靜、安定的,做起事來會很順利、圓滿。祝福大家。

沿途,蟲鳴鳥叫此起彼落,蟬鳴聲由弱到強,路旁熙熙攘攘的車聲;學員們靜心走路,每個人心中的感受、收穫多少,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壓力與煩惱得到了釋放,從心生起滿滿的能量,帶回去展開新生活。

圖左 :學員長莊大輝說明:「各位看看你們的右邊就是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靠近醫院的迴廊稱為慈悲迴廊。左邊是慈濟大學,所以稱為智慧迴廊。」[攝影者:孫保源]
圖右 :靜思精舍德本師父說明靜行的儀軌:把心靜下來,在沿路當中靜靜的行走,過程中有幾項希望學員能夠配合。[攝影者:呂瑞源]

圖左 :德淯師父帶領第三大隊的學員靜心行走。[攝影者:呂瑞源]
圖右 :第二大隊組別十三到二十五組學員靜心行走,由德佩師父陪伴靜行。[攝影者:孫保源]

圖左 :德本師父帶領第一大隊組別一到十二組學員靜心靜行。[攝影者:陳美玉]
圖右 :蘇瑩瑩(右一)靜心後說:希望自己以後也能夠早起讓自己可以靜心、思考每天應該要做對自己最好的事情。[攝影者:陳美玉]
圖左 :桃園南美國小退休老師范美蓮心有所感地說:「有時小孩子真的是要挑戰我們的極限,我們都要轉個身,深呼吸,要結好緣,不要口出惡言。今天讓我們這樣調心真的是非常好。」[攝影者:孫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