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慈少慈善之旅 看見幸福在身邊

慈少慈善之旅 看見幸福在身邊

E-mail 列印
「Apa Khabar Kamala ?」馬六甲慈少活動一開始,慈濟訪視志工喬裝印度婦女,深深吸引慈少孩子們的目光。以輕鬆話劇,呈現一段求助的故事;訪視幹事葉重英(明傚)編寫劇本,與訪視志工們同臺演出 ,為的就是要用有別以往一般乏味的文字敘述,讓慈少團的孩子及家長們,容易瞭解慈濟的慈善志業。

◎用心安排 付出愛心

2019年7月6日,慈少團邁入第五堂課,主題是「聚愛、歡喜付出,溫情處處」,讓慈少們知道「我們都是有福之人,是很幸福的」,也藉此讓家長們能「知福、惜福、再造福」。

慈少課務組與慈善組結合,用心安排慈善之旅,篩選了十三個慈濟長期照顧戶,由十五位訪視志工陪伴二十五位慈少團學員,與二十二位家長去送愛與慰問。

照顧戶中有洗腎、癌症末期、單親、獨居、家暴,還有中風、癱瘓以及殘障人士,希望藉由這些苦相,讓處於青澀時期的孩子們,能見苦知福及趁機會付出愛心。

◎感恩現在 珍惜擁有

慈少學員葉佳恩與妹妹葉佳涵、媽媽黃銹琴,跟著志工到盧亭(化名)家做關懷。盧亭右邊中風,導致無法言語也不能行走,只能靠家人攙扶才可以坐起來。他的獨子十八歲,去年中學畢業後,找到一份工作賺取零用錢,卻因父親不幸中風,被迫辭職在家照顧,負責爸爸的起居飲食。

家計全由妻子幫人洗碗,賺取微薄薪金來維持,家裡還有一位生病的姑姑,無法工作。

姊妹倆剛到照顧戶家,有點靦腆。經過志工引導,學習為中風病患按摩手腳,站在一旁的黃銹琴,看到兩位女兒竟然可以跟一位陌生叔叔如此互動,感到很欣慰。看到照顧戶一家狀況,黃綉琴不忍地說:「感恩自己有健康的身體,能付出是幸福的,要與孩子們一起造福,珍惜擁有。」

回到慈濟會所,葉佳恩說:「案主家門外的地面不平坦,剛到案家時下了一場雨,門前積滿水;要離開案家時,發現白鞋都濕了,隨口說出『我的鞋濕透了!』沒想到輕輕的一句話,讓站在旁邊的案妻聽到,覺得很不好意思!」

葉佳恩很後悔,沒經思考就脫口說出一句傷人的話。「這次家訪,讓我懂得感恩及珍惜現在擁有的,不論是家人或時間,更重要的是珍惜健康。」

◎因病而貧 樂觀以待

另一位慈少侯伊琳和媽媽李慧薇,來到印度照顧戶威拉(化名)的家做關懷。二十年前,一場交通意外導致威拉下半身癱瘓,長期臥床,每天須用排糞袋和紙尿片排泄,背後還長有一個大大的褥瘡。一家的生活負擔,全落在兒子身上。

2017年6月,慈濟給予援助與關懷,改善了他們的生活。侯伊琳說:「案主雖是個病人卻很樂觀,看我們到訪還滿臉笑容,也主動跟大家握手,根本不像是個癱瘓已久的病人!」

李慧薇非常佩服威拉的妻子,她說:「那麼有耐心地照顧先生長達二十年之久,且毫無怨言,一家還能樂融融相處,這般精神值得讓人學習。」

家長鄭媚方首次參與慈濟訪視,走入因病而貧的家庭,她感慨人往往在困苦環境中才會成長,被訓練出堅強與耐力,讓她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

慈善是慈濟的「根」。一趟「慈善之旅」能夠啟發孩子與家長悲憫之心,體會到善與苦的一面,才能更加好好珍惜他們所擁有的一切,懂得感恩後,還能一起來付出。

圖左 :訪視志工帶領慈少與家長,到慈濟長期照顧戶的家送愛與關懷。[攝影者:劉寶聆]
圖右 :訪視志工喬裝成印度婦女,以話劇呈現一段求助的故事,讓慈少團的孩子及家長們瞭解慈濟的慈善志業。[攝影者:劉寶聆]

圖左 :訪視志工向慈少侯伊琳(中)和媽媽李慧薇解說癱瘓照顧戶的病況與生活起居。[攝影者:劉寶聆]
圖右 :家長鄭媚方(右二)首次參與慈濟訪視,走入因病而貧的家庭,她感慨人在困苦的環境中才會訓練出堅強與耐力,在舒適區的環境中較難以成長。[攝影者:劉寶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