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如常非平常 脆弱生命見曙光

如常非平常 脆弱生命見曙光

E-mail 列印
人們都知道人生很「無常」,應該把握時間與機會做某件該做的事,然而鮮少人會意會到人生的「生老病死」,卻也是一種「如常」。

透過慈濟訪視志工長時間在臺東陪伴弱勢個案,所拍攝的紀錄片,自六月份上映以來,觀 賞過的社會廣眾,更深層體會到原來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是透過以生命陪伴生命的再生價值。

拓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也是慈濟資深志工沈文振,當6月11日《如常》在臺中文心路秀泰影城特映會時,即曾與臺中市政府團隊前去觀賞。沈董事長看完影片後,他感慨地提到,人生有病是苦、煩惱也是苦、有錢的人也不一定幸福,只有用生命陪伴生命的人,才能體會苦的真諦。他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發揮生命的光輝,多互相關懷,所以8月17日特地包場,邀請市政府其他同仁和拓凱旗下的教育基金會同事,以及四十幾家相關企業體,十六家企業代表,共將近二百六十位到文心秀泰影城觀賞《如常》。

拓凱除了企業經營,也於2010年成立財團法人拓凱教育基金會,其中小太陽志工社於2007年設立,由公司的幹部組成基本成員。社員今天身穿志工背心,在影城前服務票務和引導來賓進場。

沈文振表示,《如常》片子的溫度很感人,社會上需要更多人來關懷,他說:「如果靠單一企業,力量有限,所以結合其他企業,組成志工團隊,發揮更大的力量。」教育基金會的理念獲得很多企業組的認同,共同使用此平臺,來服務社會大眾,常常舉辦淨灘、淨山和淨溪等環保工作,志工以互相交流,服務社會為原則,也常辦教育課程,讓志工的服務精神更加提升。

沈文振認為證嚴法師的法是入世、生活化的智慧,他希望企業的團體成員忙於工作之餘,也能體驗志工服務的本質,從中認識人生的價值,就如慈濟志工在《如常》紀錄片,雖然身罹重病、面對短暫的生命歲月,仍時時繫念個案,不因為自身病痛或年邁而停歇訪視的腳步。

是的,年輕人出外打拚經濟,丟下幼子讓日漸老去的老母承擔,隔代教養的觀念問題,獨居老人失落的眼神等等,都讓慈濟志工放不下,所以不厭其煩地走入社區、深入每個個案的家庭陪伴。志工說:「實在很不捨,能做的就是一直去陪伴與照顧。單親太多了,不計較成果,計較成果就會做不下去!」

一念的不捨、耐心與用心、助學金的補助,讓老有所終,單親家庭的孩子得以受高等教育,因為唯有受教育,才能脫貧,進入健康、正向的社會人脈圈,避免一代又一代地重複宿命,正如影片裡,個案林阿嬤叮嚀出外讀醫專的孫女:「要好好讀書,不要學壞!」

單親的孩子唯一的企盼就是一個圓滿的家和全家人在一起的愛,尤其是母愛。一位原住民孩子在心得裡寫下:「我什麼都可以少,但少了母愛,就什麼都沒有了」,聽了讓人多麼心酸。這也是慈濟志工持續不斷關懷的著眼點,因為在付出的當下,體會道:「生命的長短,我們無法掌握,但可以掌握的是它的姿態,可以寬、可以闊。」

臺中市政府參議員鄭隆為,看完影片後,感受到慈濟志工對生命的關懷和弱勢的陪伴,讓他們得到社會的溫暖與愛。他說:「生命的無常,也要以如常來陪伴這些弱勢團體,這就是生命陪伴生命。」將來在市府規劃志工服務時,他也可以學習慈濟志工的精神,規劃得更細緻,讓更多人來參與,以身為志工為榮,以服務他人為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部才不過是七十二分鐘的紀錄片,慈濟志工與個案的生命對話與寫照,重新喚起快速E世代生活模式的現代人,拓凱教育金金會董事,也是國立中興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劉昌奇博士觀賞後說:「這部影片稱做《如常》,就是如此的『平常』,如此的『日常』,但藉由慈濟人的付出,就變得很『不平常』。」

劉博士認為社會上就是需要很多人的付出,才能讓這個社會變得更溫暖,因為溫度的傳遞,可以溫暖更多人,就如片中說的,走入人群可以增長智慧。他說:「這部紀錄片,都是一個生命陪伴一個生命的過程,我發現這是慈濟人的偉大,也看到社會上基層人員的辛苦。我們也看到慈濟人的老化,所以我們成立基金會的目的,希望將來能夠帶動整個社會的服務更年輕化。」

志工的工作的確不是退休者、老人的轉屬職責,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同是教育基金會董事的張英陣教授也說:「其實我們每個人在這社會上都是很脆弱的,包括獨居的老人家,單親的媽媽,和孩子們,還有慈濟的師兄、師姊,在某些方面也都很脆弱的,可是他們關懷個案,表現出來,卻是一件自身的責任。」張教授認為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關懷弱勢的責任,如此就不會產生志工老化,年輕人搭不上線的現象。他說:「透過這部影片,我們更需要去了解社會上有需要幫助的人,這些都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如常豈是平常?每個苦難的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願望。一群默默付出的志工,半世紀隨著證嚴法師「行經」付出,正如片名「Walking Dharma」,用雙腳走出真實生命之路。這部紀錄片只不過是其中一部分的個案中,也是全球有數百萬的慈濟志工走入暗角,傳遞著溫情的縮影,他們堅持的大愛,讓被遺忘的弱勢族群在世界上黑暗的角落,看見曙光,和希望的未來。

圖左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張英陣教授(右一)認為,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去了解社會上有需要幫助的人,「因為這些都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拓凱教育基金會也成立志工社,稱為「小太陽」,他們常常與企業結合,邀集志工淨灘、淨溪和淨山等公益活動。[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國立中興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劉昌奇博士(右一)觀賞後說:「這部影片稱做《如常》,就是如此的『平常』,如此的『日常』,但藉由慈濟人的付出,就變得很『不平常』。」[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臺中市政府參議員鄭隆為(右)說,將來在市府規劃志工服務時,也可以學習慈濟志工的精神,規劃得更細緻,讓更多人來參與。[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沈文振認為證嚴法師的法是入世、生活化的智慧,他希望企業的團體成員忙於工作之餘,也能體驗志工服務的本質,從中認識人生的價值。[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電影散場後,沈文振(著西裝)在門口感恩大家的聆賞。[攝影者:施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