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寓教於樂 彈性教案更完善

寓教於樂 彈性教案更完善

E-mail 列印
教育向下紮根,完善的教育才能培育良好的品格,如何啟發孩子的正向潛能和創造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最具思考的用心處與職責。慈濟宗教處為了親子成長班、大愛媽媽、教聯會、慈少……等教育團隊的教學,每年會招集全省 各教育功能團隊有編輯經驗志工編輯公版教案,提供每一年度的教育精神和主軸。

更在2009年開始成立「菩提種子編輯委員會」舉辦教案研討觀摩會,讓教育功能相關志工親自參與教案演示,互相藉由研討,尋求出更合適完善的教案,做為更彈性的教學運用。

◎教案研討 拉近城鄉

8月3日來自高屏區教育功能團隊的志工共有二百五十八位,齊聚在高雄靜思堂和敬廳,參與2019年高屏區「菩提種子編輯委員會」教案研討觀摩會課程,由前鎮社區大愛媽媽團隊一首「志願的力量」歌曲表演,帶動拉開課程序幕。

課程首先邀請講師李秋月老師講述「課程規劃精神與主軸」,李秋月表示今年度教案以佛典《人有二十難》為主軸,又以靜思語當課程的精神,緊扣大愛引行教學內容,共分為七個主題──精進、謙卑、佈施、知足、善解、智慧、禪定。年度的課程教案主要由全省各地有經驗的編輯志工一起編輯,藉由大家一起互相交流研究,希望讓教案的精髓能夠呈現在孩子的面前,進而影響家長。

李秋月也以《頑固》與《目前的黑不是黑》兩部影片來輔助闡釋主題的意義。影片一部描述故事主角不畏困難,勇敢朝自己目標前進而達到;另一部描述一個身體有缺陷的孩子,努力克服缺陷的故事,秋月請教學員們影片呈現了那些主題?平時在各教育功能團隊當志工的學員們紛紛踴躍發言,提出他們的看法,有的說精進,有的表示禪定、謙卑,有的….,秋月表示這樣的方式引導也可以帶動孩子們更多的啟發和動能。

教學研討設有很多分站活動,李秋月老師說明分站教學是靜思語教學的擴充,透過活潑生動的分站設計,讓孩子能有一個寓教於樂的方式從中體驗學習,在學習中產生感受,進而產生向善行動力,再透過結語與靜思語的連結,將靜思語的智慧字句與正能量運用於生活中,所以無論如何要讓靜思語教學與分站教學結合作透徹的連結。菩提種子編輯研習觀摩讓大愛媽媽、親子班、教聯會的靜思語教學是與大愛引航結合在一起,是最重要精神所在,除了讓更多人來使用靜思語,也讓城鄉的靜思語教學能夠統一。

◎翻山越嶺 親自演示

這次教案觀摩分為三站:「驗行挑戰」「零廚餘」「心寬燈泡亮啊亮」學員們分成六中隊成三梯次輪流攻站,除了要思考應對各站的挑戰方式,也要體驗各站的適合度,做教學方案的參考。

和敬廳內進行「雁行挑戰」挑戰的是團隊默契和體能,二個中隊再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必須成功闖過三關才算完成。第一關「手牽手翻山越嶺」,由兩人拉住長約兩百公分的繩子,一組約十人的小組人員,必須一起手牽手以最佳隊形或方式「象徵雁群」跨越繩子「象徵高山」過程中若碰到繩子就必須重來,直到人員全數通過為止。當高度離地五十公分時,只要小心幾乎可以過關;當繩子升高度離地八十公分時,伸腳一跨越就幾乎碰到繩子,婉惜聲中,失敗重來的不在少數。大家思考著教案若放在孩子身上,高度需如何做調整。

第二關「與繩同步」由兩人甩繩,小組人員一起排列跳繩,一分鐘內團隊與繩同步連跳五下才算過關,若踩到繩子即算失敗需重來。當繩子揚起,大家同步起跳,落下的速度卻不一樣,總會有人踩到繩子,才知道看似簡單的動作,要默契一致還真的是不容易。

第三關「竿」拜下風,以繩子當竹竿,團隊必須手牽手,臉朝上由繩子下穿過,高度由一百二十公分開始逐漸下降,過程若碰到繩子或有人放開手就必須重來,學員幾乎是中年以上的志工,腰骨已沒有年輕學子的柔軟,當高度在一百以下就已經有人在哀叫,當高度在六十、五十的時候,只見男眾學員的組別已經手牽手在繩子下躺成一片,他們怎們也無法團隊穿過低矮的高度。一時哀嘆聲、笑聲此起彼落,熱鬧非凡。

來自屏東的李豪從慈青進入慈濟,目前帶的是兒童親子班。親自體驗闖關後李豪分享:「教案真的要實際去實行才知可行與否,是適合小朋友或年紀比較大的。」他覺得這次闖關活動很棒,過程中大家匯合意見討論,把自己的意見提出去試試看,一定有一位師兄的意見是好的,然後大家都聽他主導,由他去為整個團隊執行。三個闖關活動蠻好玩的,親自體驗後,深深覺得孩子是有年齡之分的,一樣的教案不是適合所有的人,一定要體驗過,才知道能不能夠去實行。

同樣來自屏東,超過七十歲的學員邱文華,大部分承擔親子安教學道具設計,在還沒上課之前他就會把道具做好,彩排的時候拿去放置,然後再針對需求變化做修改。這次參與教案研討觀摩,看著大家玩闖關活動,認為屬於比較年輕的小孩子,教案這樣是可以的。「牽手翻山越嶺」假如高度在五十公分還可以,若八十公分來說,可能小孩子過不了,只是在遊戲當中讓孩子去體會、去學習、去了解、去感受團體的合作如何結合。

◎寓教於樂 歡喜接受

「選我!選我!」樓下和敬廳闖關活動進行熱鬧,二樓的分站教室也不遑多讓,兩間「零廚餘」站分開同時進行教案觀摩,講桌前各擺著各式蔬果食材,站主們鄢依萍與吳成瑤拿著各式蔬果告訴學員,這一站學員要回答站主問題,哪一組累積分數最高分可優先選擇講桌前食材,並經小組討論後寫下拿到的食材可以如何充分利用,讓它不僅做到零廚餘還可發揮食材的特性。深怕熟悉特性的蔬果食材被人優先選走,大家紛紛舉手踴躍搶答「選我!選我!」之聲不時迴盪在教室空間。

總是舉手又高又快的呂淑玲來自前鎮社區,目前是親子班成長班工作人員,呂淑玲說:「我們是在帶孩子的,這些新的教案可以跟孩子互動,但在跟孩子互動之前自己也要先去了解整個教案的意思是什麼?在帶的時候要把靜思語及課程的主軸內涵帶出來,給孩子善跟美的東西,讓他們在品格教育方面可以提升,這是我自己最大的心願和目的。」

呂淑玲分享靜思語就是用很多分站方式很活潑的呈現,讓孩子很喜歡,讓法很容易進入孩子的心,而不是硬繃繃的說一些教條。品格教育從小紮根,孩子只要很認真在上課,就會從活動裡面快樂的得到一些意義。用分站的方式來教靜思語,互動開放寓教於樂,孩子會覺得很活潑很歡喜接受,教法也不會太刻版生硬。「今天我很踴躍,就像一個小朋友一樣,很高興很歡喜,在參與這個活動裡面我得到很多。」呂淑玲快樂地說著。

◎彈性調整 完善教學

「心寬燈泡亮啊亮」邀請成長班孩子以話劇方式呈現受到惡意嘲笑的狀況。站主請教大家當受到惡意嘲笑時該如何面對?站主告訴大家面對惡意嘲笑時,要肯定自己有很多其他的優點。不僅不要生氣,還要以「聰明五招」來應對,那就是「防護罩、轉心情、好好說、好幽默、遠離他」,若五招都試過還是被嘲笑,就要反省自己哪裡真的需要改進。最後也以靜思語鼓勵大家「不要讓外境影響內心,要發揮毅力用心轉境。」一堂課,「心寬燈泡亮啊亮」不僅照亮學員的心境也照亮工作人員內心。

分站結束,在回饋與建議時,學員對此次教案的演示,紛紛踴躍發言提供意見,有的說手牽手翻山越嶺八十公分高度有困難;有的提議「竿」拜下風在五十公分時,是否可以不拘任何方式只要想得出來不碰到繩子而能穿過就可以,就算一組人躺著,由兩人拉著繩子,讓繩子由躺著的人上面經過也算。站主們也回應,教案可按年齡及適合度做調整,分站活動也是創意的激發,只要團隊默契到了就可以,並沒有硬性規定。

負責這次活動總窗口的志工陳祺澐表示:這一場菩提種子教案研習觀摩會,結合了教聯會的老師,親子班、慈少、大愛媽媽等有入校園及教育有關的工作人員,最主要是來研討由編輯團隊所編出來的幾個教案,這一年要在學校和親子班應用的一些教材是否合適。因為在學校、親子班或者慈少年齡層都不一樣,透過教學的演示觀摩和討論,可以發現哪裡要調整改進,做更好的教學參考。

雖然演示時間不是很長,主要是給大家一個觀念,教案因人因事因地可以彈性調整,希望在教學的時候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讓參與教學的孩子, 更能夠體會這樣用心的教材,帶給他們的教學目的。

圖左 :李秋月老師表示今年度教案以佛典「人有二十難」為主軸,又以靜思語當課程的精神,緊扣大愛引行教學內容,共分為七個主題──精進、謙卑、佈施、知足、善解、智慧、禪定。[攝影者:王文通]
圖右 :「手牽手翻山越嶺」,當繩子升高度離地八十公分時,伸腳一跨越就幾乎碰到繩子,婉惜聲中,失敗重來的不在少數。[攝影者:王文通]

圖左 :「手牽手翻山越嶺」,當繩子高度離地五十公分時,只要小心幾乎可以過關。[攝影者:王文通]
圖右 :「竿」拜下風,當高度在一百以下就已經有人在哀叫,當高度在六十、五十的時候,只見男眾學員的組別已經在繩子下躺成一片,怎麼也無法團隊穿過低矮的高度。[攝影者:王文通]

圖左 :來自屏東的李豪從慈青進入慈濟,分享:「教案真的要實際去實行才知可行與否,親自體驗後,深深覺得孩子是有年齡之分的,一樣的教案不是適合所有的人,一定要體驗過,才知道能不能夠去實行。[攝影者:王文通]
圖右 :呂淑玲在「零廚餘」站搶答累積高分,優先拿到食材趕快寫下食材可以如何充分利用,並分享靜思語就是用很多分站方式活潑的呈現,讓孩子很喜歡,讓法很容易進入孩子的心。[攝影者:王文通]

圖左 :「零廚餘」站主吳成瑤告訴學員,這一站學員要回答站主問題,哪一組累積分數最高分可優先選擇講桌前食材,小組討論後要寫下拿到的食材可以如何充分利用,讓它不僅做到零廚餘還可發揮食材的特性。[攝影者:王文通]
圖右 :志工陳祺澐表示:這一場菩提種子教案研習觀摩會,主要是給大家一個觀念,教案因人因事因地可以彈性調整,希望在教學的時候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讓參與教學的孩子, 更能夠體會這樣用心的教材,帶給他們的教學目的。[攝影者:王文通]
圖左 :「心寬燈泡亮啊亮」站主教大家在面對嘲笑時可以使用「聰明五招」也以靜思語鼓勵大家「不要讓外境影響內心,要發揮毅力用心轉境」。[攝影者:王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