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修改習氣 福報是做出來的

修改習氣 福報是做出來的

E-mail 列印
聽算命的說他犯忌,鄭興喜花錢消災,自認有拜有保佑。曾想過「神明這麼愛錢嗎?」他算運程,順便算財運,越賭越大,反變成了「愛錢之人」。跟著自己幾十年的習氣,如何說改就改?

◎小時候 很敬畏神明

195 7年出生的慈濟志工鄭興喜(惟喜)在爪哇路新街(Jalan Jawa)長大,他形容當年住家對面是一整排半磚式的荷蘭式店面排屋,其中一間供奉「法主公」神明,是鄭興喜的姑姑為答謝神明而設立的廟宇,後有乩童起乩而開設神壇。

這間廟宇就在鄭興喜家斜對面。樓下設有神壇、鴉片館、賭博館等,也有予人們開會、聚會的空間;樓上闢有房間,住了許多家庭,天天有腳步聲來回踩著木板丫丫響。

人們任何事都向神明掛號,很少花錢看醫生,常常是將符水和薑泡在一起,有時候和著一些香灰,據說喝了保平安。有趣的是,神明也成了大人小孩的守護神。若有小孩不受教,大人一句告誡:「叫法主公來處罰你!」,這句話就像「叫警察來」一樣奏效,讓小孩敬畏、乖乖約束自己。

待鄭興喜一家遷移他處不久後,乩童往生,神壇也隨著關上。

◎不懂時 向神明掛號

成家立業後,從事考驗精神勞力的貨車司機,鄭興喜難免會遇上事不順心或精神不佳的時刻,他就選擇去「問神」拜拜、點燈、添油做功德,因為心想「有拜有保佑」。

一向關心他的姊姊,常常覺得他做得很辛苦,便帶他去算命轉運。他笑說:「別人是一年算命一次,我是一年算命十多次;有人說哪裡靈驗就往哪裡去,再怎麼偏僻的地方都不計路遠。」

如果算命師讚歎運程好,他精神振奮;當對方說他犯忌,需要到神廟補運,他即「從年頭怕到年尾」;當被說全年不能駕車時,就趕緊花錢請對方幫忙拜祭化解。
花錢祭拜了,心就安了。只是每一次都花錢,次數多了,他不免會想:「神明這麼愛錢嗎?」

◎問神時 順便問財運

神廟,看三世書,算命……到後來,鄭興喜已分不清每一次是為了算運程還是算財運。打麻將、撲克牌,他都會,但真正讓他迷上癮是賭萬字。

「剛結婚不久,太太懷孕,再過一些時候就是農曆新年,要用到錢派紅包了。我嘗試買萬字,沒想到真的讓我中獎,得以周轉,新年平安度過。」一開始就中頭二三獎,嘗到甜頭,他慢慢沉迷,賭注越大;有人說,往哪裡買字很準,就會跟著去,認真算起來,是得不償失的一項投資。

賭字久了沒中獎,就重複去「問神」、算運程;對方說,可能是哪裡風水有問題,又是一大筆的花費……

他從事的這一行業,很多忌諱,特別是農曆七月的「普度」或神誕;帖子送來,除了「爐主」、「頭家」要拜得最多,神廟還有標會;在喝得醉醺醺情況下胡亂喊價,標得最高者可以把神明旗子帶回家保平安,第二年必須依照之前的標價還錢,還可以分期付款……他笑說,每當這時候,「褲袋總是空空」。

◎明白了 求神求自己

談鄭興喜的轉捩點,要從長子鄭幃崙(惟崙)和太太陳玉菊(慮和)說起。

2010年6月,鄭興喜和太太去接在社區環保點付出的鄭幃崙,不但被慈濟志工蔡育丹(慈儒)留了下來,成為慈濟會員,兩個月後太太開始參與志工行列。

「當時一位志工打電話來問我可不可以參與慈善訪視,我已經答應另一位朋友要去『血拼』,本想拒絕,但是對方說,去啦,『血拼』可以下一次再去。」陳玉菊說。
第一次是鄭興喜鼓勵太太去參加慈濟,可是接下來當陳玉菊一接到電話就說「好」,便往外跑,鄭興喜反而生氣了,常常向自家姊妹埋怨太太不在家;讓他不敢置信的是,姊姊和妹妹反過來鼓勵他:「你也跟太太一起去做啦,去看看慈濟在做什麼?」

太太從慈善入門,他則從環保做起,開著環保車做回收,除了排出一身汗,也揮除了煩惱。第二年的七月吉祥祈福會,聆聽證嚴上人開示及志工分享中了解到,用真錢換假鈔來燒,不僅可惜也是污染空氣,他聯想到自己的處境:一次焚燒金銀紙,因為一時風大將金銀紙吹得到處飛揚,飄散到別人的車子,造成對方和自己困擾。

「上人說,功德是做出來的。」鄭興喜心想,原來就是沒有信心、缺乏安全感,才會祈求神明保佑或聽取第三者意見,把命運交給對方。

百般求神拜佛,最後反求諸己;恍然大悟的他和太太下定決心,平時不燒香、不燒金銀紙,也不拜葷食;只以水果素菜、心香一束合掌拜拜。第一年難免心會隱隱不安,但是單純的夫妻倆,都很相信上人所說「福報是做出來的,不是求來的」,堅持一年下來平安無事,他們更篤定自己的做法。

◎要普度 我們自己來

如今,鄭興喜承擔慈濟環保幹事,實際勞作中更感受到挽救地球的腳步不能停,因為人為行動對地球造成的破壞太大了。

他幾乎每一天都有慈濟任務:一星期四天在環保志業,三天參與社區、慈誠隊活動、讀書會等;陳玉菊的慈濟活動,也是一個月四個星期天都排得滿滿。鄭興喜忙到沒空「問神」,把人生鑰匙直接帶在自己手中。

鄭興喜的姊姊雖有碎碎念:「要上門探訪都要先預約」但在外卻很「驕傲」告訴他人說:「我的弟弟弟媳在做慈濟!」

記得有一年清明節,姊姊請鄭興喜幫忙買神料品,夫妻倆只買了最基本的冥紙,將省下的馬幣五十令吉(約合新臺幣三百七十五元),用已故家婆名字捐獻行善做活功德。已是慈濟會員的姊姊,今年5月來參加慈濟浴佛節,對弟弟說,你們做得很好,這是人力少辦不到的事。

◎改習氣 因緣到即斷

由迷轉悟,生活從簡,鄭興喜還有兩個糾纏多年的習氣,不容易導正過來。

「記得剛開始投入志工行列,太太就指著我身上的灰衣制服說:『你千萬不要穿這件制服,去萬字票行』。」他多次下定決心戒賭,卻一再對自己說:再買多三期。後來他察覺,以前駕貨車可以賺外快,拼多一些還可以增加收入;現在工作的薪水不多,也沒辦法賺外快。為了避免生活周轉不靈,加上志工活動越來越多,他決定戒賭。

一次應朋友邀約參加活動,已有半年沒動酒杯的他,這次喝個痛快,也喝出病來。結果原本答應第二天清晨要載送志工到冷京(Lenggeng)難民營辦義診的他,最後一刻請假,電話另一端的擔憂,讓他內疚、也清醒過來,決心戒杯中物。

也因長期喝酒傷身,醫生告誡不能吃肉,他和太太直接轉成素食者。「現在生活一切從簡,不買神料祭品,祭拜祖先的葷食換成素的三菜一湯。」陳玉菊喜歡這樣的生活,因為省時省力,手頭也開始有存錢了!

珍惜「改掉習氣,重新做人」的機會,現在鄭興喜寧願選擇撿起他人丟棄的福氣,也不願用真錢換假錢、或博一時僥倖。

圖左 :鄭興喜及太太陳玉菊,因為長子鄭幃崙的關係而認識慈濟,進而一起投入慈濟。[攝影者:蔡育丹]
圖右 :以前認為有拜有保佑,到處求神拜佛,而今轉迷為悟的鄭興喜,攜同太太陳玉菊一起積極投入慈濟,付出中修福慧。[攝影者:郭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