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樂齡長者 健康的老年生活

樂齡長者 健康的老年生活

E-mail 列印
「六七、六八、六九,Teh Tarik;七十、七一、七二,Teh Tarik……」在一棟小型公寓底層空間(void deck),一群平均年逾六十的長者正在做伸展運動,他們輕快地踏步,隨著有趣的口號進行 手部運動,布滿皺紋的臉龐,嘴角向上揚起,大家一同度過愉快的早晨。

◎小型公寓 樂齡生活

大部分頭髮已花白的長者來自Golden Daisy小型公寓(註1)的住戶,也有來自其他組屋區的居民。他們會不定時到慈濟樂齡長青館(SEEN@Nanyang)報到。他們當中有的參加長青館課程,充實老年生活;有的則在裡頭的休閒空間消磨時光,與同好聊聊天,看看報紙。

其實,小型公寓並非一般認知的「公寓」,而是新加坡建屋發展局配合長者需求而設的公寓。例如,公寓走廊和廁所設有支撐扶手,廚房、衛生間、臥室和客廳則設有緊急拉繩,遇到困難時可即時發出呼救訊號。只要警報系統響起,長青館職工就會馬上作出回應。

根據SEEN社區照護經理鐘玉華透露,只要警報響起,職工會首先打電話給該單位住戶,若無人接聽,就會立即上樓查看並提供支援。

◎官民同心 守護長者

2019年,慈濟接受衛生部委託,開啟樂齡活動中心服務。分別位於裕廊西和武吉巴督的樂齡長青館(Tzu Chi Senior Engagement & Enabling Node, 簡稱SEEN)於六月正式運作。SEEN主要面向居住在Golden Lavender(一百四十九單位)和Golden Daisy(一百八十單位)小型公寓的住戶,而這兩棟小型公寓以年長者為主,也有少數低收入家庭。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截至2018年的資料顯示,新加坡有約五十四萬名六十五歲及以上的長者。而這份統計,也代表新加坡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編按:根據普遍的定義,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就屬於老齡社會。)

為了應對老齡化問題,新加坡政府採取了多方面的政策與措施。其中,為了更全面和直接地照顧年長者的醫療需求,去年四月,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將任何與樂齡相關的服務轉交到衛生部管理。此外,政府推廣「樂齡支援網路」計畫,這項計畫主要是集合志願福利團體、政府機構等醫療資源,幫助長者更好地在社區原地養老,並透過「ABC」三大策略,照料年長者需求。

慈濟西醫室主任林文豪提及「SEEN」的概念與發想時說,「SEEN」中文含義是「被看見」,他認為長者的身影應該要被看見,他們的身心靈需求更需要給予關注與重視。他補充,除了工作時間負責監督警報系統,長青館致力於體現「ABC」策略,即讓長者在一個專屬於他們的平臺裡,參與各類活動,保持活躍(Active aging)。再者,透過活動,增加結識朋友的機會(Befriending)以及獲得關懷與支援(Care and support)的管道。

◎活動多元 健康高齡

其實,長青館並非只為小型公寓住戶提供服務,透過口耳相傳,也吸引了不少來自附近組屋的長者。鐘玉華表示,至今兩家長青館各有一百八十和一百一十四名年長者,參與長青館活動或使用內部設施(烹飪教室、卡拉OK室);每個月舉辦超過五十次活動。

長青館活動豐富且多元,從靜態的「初級書法班」到動態的「讚美操」,從室內的「講講英語」到室外的「歡笑瑜伽」等,鼓勵年長者透過各種課程,活到老,學到老,培養健康的老年生活。

由於越來越多老人,隨著子女成家立業,離開了自己身邊,加上家業、事業繁忙,子女也鮮少上門探望。不乏獨居或只和老伴居住的長者對於住家附近有一間「樂齡場所」,無不感到雀躍。

提及長青館的設立,一位長者難掩興奮:「這裡有很多樂齡的朋友,提供一個消遣的地方,不然我就整天待在家裡了。」另一位長者則形容長青館猶如自己的家,「這裡有開一個場所,好像有一個寄託,這裡的志工對我們也很好,很有禮貌。」

◎多管齊下 防治為上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與其治療疾病,不如預防疾病的發生。身為一名醫師,林文豪認為長青館提供的活動有助於長者對抗衰老、老年慢性病,包括高血壓、骨關節炎和失智症等疾病。

其中,長青館每星期兩次舉辦「推廣健康老齡化計畫」(註2)(Healthy Ageing Promotion Programme For You,簡稱HAPPY)的訓練運動。這項結合體力和腦力的運動,例如「踏步梯子」、「分組說號碼」等有助於延緩和預防長者記憶衰退以及改善身體功能。

此外,在SEEN@Nanyang設有五臺針對不同部位鍛煉和複健功能的健身器材。新加坡慈濟與連氏基金會合作推廣「健得力」(Gym Tonic)計畫,藉由健身器材和檢測系統,為年長者制定運動療程,達到強化體能的功效。健身器材可記錄年長者運動情況,再把資料發送至系統,為助理物理治療師每三至六個月調整訓練計畫提供參考。參與計畫的長者每星期進行兩次訓練,每次三十分鐘,為期十二週。

◎積極心態 老有所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武吉巴督的長青館,每星期有兩天提供物理治療(rehabilitation services)服務。所謂物理治療,主要説明患者恢復身體機能正常運作,如改善肢體協調能力、鬆弛繃緊僵硬的肌肉和矯正關節等。

來自慈濟日間康復中心的物理治療師維諾(Vinoth)與助理治療師都會為事先預約的長者提供物理治療,每天兩小時的駐診,可為十五至二十位患者治療。維諾說:「目前的物理治療物件主要是背痛、頸痛和膝蓋疼痛的慢性病患者。」他認為住在小型公寓和附近的長者除了可以參加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同時也可以獲得康復諮詢和接受短暫護理服務,多管齊下,照顧身心健康。

李顯龍總理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上曾經指出,人口老齡化不一定會引發「銀色海嘯」,只要打造親樂齡社會,也能將老齡問題轉為契機,而成為一股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積極動力。

同樣的,老化不一定可怕,只要以積極的心態度過老年生活,時時保持身心健康,踏出家門,在屬於自己的舞臺裡,發揮生命價值,老有所用。

註1:小型公寓並非「公寓」,而是面積較小的組屋單位。為了滿足老齡化人口的需求,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在1998年首次推出小型公寓(當時稱樂齡公寓),分布在淡濱尼、裕廊東、義順、勿洛、紅山景及大巴窯等地。

註2:「推廣健康老齡化計畫」(Healthy Ageing Promotion Programme For You,簡稱HAPPY)的訓練運動,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與國大醫院根據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設計的活動改編。

圖左 :小型公寓設有各種樂齡設施,包括扶手、警報系統的拉繩等。[攝影者:曾美珍]
圖右 :位於武吉巴督的長青館,長者學習押花技巧,手工DIY押花鑰匙圈。[攝影者:曾美珍]

圖左 :職工、志工與長者在館內的休閒空間,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攝影者:王綏喜]
圖右 :慈濟樂齡長青館職工指導長者測量心跳,避免在心跳過高的情況下運動。[攝影者:彭潤萍]

圖左 :「健得力」計畫,透過專門為長者設計的健身器材,幫助長者改善和增強體能。[攝影者:彭潤萍]
圖右 :維諾(右二)與助理治療師針對患者的症狀進行康復治療。[攝影者:曾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