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中西醫合療 為病患找生機

中西醫合療 為病患找生機

E-mail 列印
2019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9月12日課程,首堂課「AI科技育人文」,由花蓮慈濟醫院醫務秘書李毅醫師主持,由神經外科、中醫、外科,及急診科的專科醫師,以「救腦、救心、救命 中西醫合療」為題,介紹花蓮慈 濟醫院,科技運用在醫療的新趨勢及具體成果,以座談及實境體驗,與學員互動,震撼且逼真。

◎中西醫合療 找回病患尊嚴

「不說,要能說;不走,要能走;不醒,要能醒。」第一段座談由林欣榮院長及中醫部何宗融副院長介紹中西醫合療,如何運用在神經外科,讓病患找回生命的尊嚴。中西醫合療,是全世界醫療的趨勢,目的是為病患,提供醫療無界限的中西醫整合醫療環境。

林欣榮院長係臺灣神經外科權威,2010年榮獲美國神經治療,及再生學會最傑出獎殊榮,前項獎項係第一次頒給華人。林欣榮院長表示,目前常見退化性腦部共病,有腦室積水(俗稱水腦症)、帕金森氏症,腦部小血管疾病(俗稱小中風),及腦部萎縮等四種。針對以上病狀,經由中西醫療法,迅速地解決病患病症,重拾昔日生活的光彩。

針對帕金森氏症合併水腦的治療,林欣榮及何宗融,以案例來說明最新的治療趨勢。林欣榮表示,西醫療法目前先採MRI影像攝影,沒有輻射性,且二十分鐘內即可判定腦部病變,而後採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傷口小、風險小,且不需要開腦。在中醫部分,則在病患住院時共同會診,提供中藥及針灸的治療,可以止痛、退燒、消炎,及醒腦開竅等作用,病患恢復時間快,減少傷口感染的風險。

◎ 神經調控 救心利器

第二階段由神經功能科,暨醫務部主任陳新源醫師分享「神經調控在神經退化疾病之應用」,運用外科手術治療內科病患的技術。陳新源表示,神經退化疾病有帕金森氏症、原發性顫抖、肌張力不全,及神經調控手術簡介,以及其他疾病應用精神疾病(抑鬱症、強迫症)等四種,上述病患經由深部腦刺激手術(DBS),導航科技協助精確定位,都能看到立竿見影的療效。

緊接著外科部主任張睿智,以「救心,精準、快速、安全」為題,用案例分享心臟疾病的醫療新技術,內外科複合式治療,讓心臟病患者恢復生機。其中主動脈瓣膜係心臟的大門,瓣膜有問題會引發心絞痛、胸悶、呼吸喘、頭暈,及心臟衰竭。目前花蓮慈濟醫院用微創手術,傷口小,另採無縫線瓣膜手術,省去縫合時間,除了縮短手術時間,三天即可出院,也縮短使用心肺機的時間。

◎急救高科技 搶救生命呼吸間

最後則由急診室主任賴佩芬,分享結合急救及AI的新技術,針對院內外心臟停止的病患,只要依照ACLS(高級心肺復甦術)流程,開啟系統,選取模式後即可依照系統,偵測病人的狀況,為其進行妥適的處置,之後記錄匯出成電子病歷,傳送至雲端資料庫。最後的實境體驗秀,更讓學員了解系統運作的步驟其功能。

來自新加坡的醫師莊穎盈,原本大學是學生物科技,因為感覺醫生救人的工作很有意義,畢業後兩年到醫學院進修,就讀期間並成為慈青。因為想了解醫學人文,今年特別來參加人醫年會。以前在新加坡做心臟繞道手術,傷口很大、很痛、 住院時間長,看到醫院不計成本引進新的技術設備,降低術後後遺症及感染機會,看到的是人本醫療。

「人本醫療、尊重生命」,一直都是慈濟醫療秉持的使命。當科技遇到醫療,為病患紓解病苦,身心安頓,將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圖左 :陳新源醫師分享「神經調控在神經退化疾病之應用」,運用外科手術治療內科的病患。[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外科部主任張睿智以「救心,精準、快速、安全」為題,用案例分享心臟疾病的醫療新技術,內外科複合式治療,讓心臟病患者恢復生機。[攝影者:詹進德]

圖左 :精彩的分享,學員專心聆聽做筆記。[攝影者:曾永忠]
圖右 :賴佩芬主任(右)分享結合急救與AI的新技術,最後的實境體驗秀,讓學員了解系統運作的步驟及其功能。[攝影者:詹進德]
圖左 :來自新加坡的醫師莊穎盈(右),看到醫院不計成本引進新的技術設備,降低術後後遺症及感染機會,看到的是人本醫療。[攝影者:詹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