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北彰慈少17 一起莫忘那一年

北彰慈少17 一起莫忘那一年

E-mail 列印
陽光燦爛的好天氣,充滿純樸氣息的竹山聯絡處,週邊種植了翠綠的楊桃樹還有香蕉樹,正迎風搖曳歡迎北彰化慈濟青少年成長班(以下簡稱北彰慈少班)到訪。

9月8日是北彰慈少班108學年第一次開營活動日,上午8 點30分,隊輔、學員們在彰化靜思堂集合,分別搭乘三輛遊覽車,加上自行開車者合計一百二十九人,出發至南投竹山聯絡處。下午則是參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北彰慈少17 一起笑臉迎人

簡單的開營儀式後,班主任陳綉蘭問學員:「什麼是『笑臉仔(臺語)』?」學員面面相覷。陳綉蘭公布答案:「就是『年輕人』啦!」

為什麼時下年輕人總是酷酷的臉?陳綉蘭邀請第一組五位學員喬裝成為印度醫生,在輕鬆有趣的說明之後,陳綉蘭讓北彰慈少班這一群年輕人,兩兩一組互相擊掌並且大聲喊出:「哇!哈!哈!哈!」整個空間瀰漫笑聲,大家都「起笑(臺語)」啦!

北彰慈少班邁入第十七年,希望年輕人-「笑臉仔」就是要笑臉迎人。

◎分站教學DIY 竹筒飯VS救難機

分站教學體驗課程安排「竹筒飯DIY」,由竹山聯絡處志工預先準備好白米、糯米、香積飯等混合食材及竹筒等器材,讓學員們親自將食材填入竹筒約七分滿,再注入滿過材料高出五公分左右的水,接著再進行蒸煮,期待下午回程時可以吃到自己DIY的食物,相信一定特別香、特別好吃!

「救難機DIY」則是讓學員利用鋁箔包一個、3號廢電池及磁鐵各二顆,組合完成一個類似坊間夾娃娃機的器具,現場還準備一些物資如餅乾、糖果、百香果、果凍等等,讓學員運用自製的救難機夾取物資,每個學員都超級厲害,手中盡是滿滿的戰利品。

隊輔詹珊茹認為,凡是手作課程,總會激起學員的熱忱,她說:「做竹筒飯時,學員各各都展現出小廚師的架勢,舀起炒香的米粒,注入適當的水量,還有竹山團隊響應環保的竹子葉來封口,完成一筒筒的竹筒飯,感覺美味極了!製作救難機時,大家更是眼明手快完成作品,快步地去接送物資,讓學員體悟救難一刻都不能等呀!」

◎莫忘那一年 美善循環生生不息

課程安排竹山國小教務主任梁明分享「莫忘那一年」,梁明從小離鄉背井,因為家境清寒靠著田徑比賽一路幸運獲獎,造就他年少得志、橫著走路的臭屁氣息,後來撐竿跳導致腳部受傷,才轉換跑道當老師,沿用不打不成器的教育,成為學生口中的暴君。

1999年九二一地震,竹山國小因為慈濟基金會匯聚全球馳援的愛心,重建災區教育援建希望工程而結緣,慈濟人的溫暖令梁明感動,更感受到靜思語教學的力量與影響,進而決心加入慈濟教聯會的行列。梁明,從暴君變成慈眉善目、提燈照路的良師。

梁明說:「二十年來學校(竹山國小)在綠建築的優勢及靜思人文教育下,展現了優質的課程與教學,陸續得到國家環境教育獎、全國校務經營與教學創新優等獎、教學卓越獎、教育部品德教育、閱讀磐石績優學校等殊榮。也看到校園裡新芽綻放,到處充滿生機,慈濟善的種子,在希望工程學校延續,也為孩子心中建立了千年不倒的心靈工程,讓美善循環生生不息。」

第二組學員葉人瑜說:「梁明主任的分享讓我對於人生有不一樣的想法,我現在讀高中,讀書讀得有點迷茫,覺得現在的教育政策像在打嘴砲,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我覺得梁明主任的理念很有遠見,也讓我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志工許文池說:「我們那個年代的學生比較保守,想講又不敢講,時代一直進步,梁明主任就是遇到事情能思考、能表達、能去做。所以面對問題時要獨立思考、不逃避問題,自己的心要正,要有一個正的方向,知行合一,能做、能表達。」

◎記取教訓 學習瞭解和尊重

九二一大地震是臺灣人難以從記憶中抹去的一場夢魘,但光陰似箭二十年轉眼過去了。今天活動的最後一站,是地震斷層研究保存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全區座落九二一地震遺跡之上,沿車籠埔斷層而建,除了紀錄保存九二一地震斷層遺址的景觀,連結現址與過去的共同記憶,透過真實地貌及認識地球地震科學的知識,讓觀眾體現人與大自然之間和諧共處的關係,對不曾經歷那場大地震的學員更有不一樣的認識。

每個人都有生命中忘不了的事,回首「莫忘那一年」之際,並不是喚醒那些沉痛的記憶,而是要從災難中記取教訓。

第二組學員鄭暐馨說:「在座的學員們都未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無法從大人口中或影片中感受到大地震時的震撼及想法,但不希望再發生這樣的災難。從中學到我們要知足、感恩,也告訴我們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困難;不一樣的年代有不一樣的看法,但仍然可以互相地去瞭解對方、尊重對方。」

除了家庭教育,以及學校教育之外,社會大環境的教育,更是不可輕忽。為了能讓更多的孩子們能薰習人文、涵養品德,慈少班以簡單活潑有趣的課程,期待吸引更多國中及高中同學一同加入。

圖左 :竹山國小教務主任,也是慈濟志工梁明和慈少班學員分享,竹山國小因為慈濟基金會匯聚全球馳援的愛心,重建災區教育援建希望工程而結緣,慈濟人的溫暖令梁明感動,更感受到靜思語教學的力量與影響,進而決心加入慈濟教聯會的行列。[攝影者:楊國華]
圖右 :陳綉蘭邀請第一組五位學員喬裝成為印度醫生,在輕鬆有趣的說明之後,陳綉蘭讓北彰慈少班這一群年輕人,兩兩一組互相擊掌並且大聲喊出:「哇!哈!哈!哈!」整個空間瀰漫笑聲,大家都「起笑(臺語)」啦![攝影者:梁祐榕]

圖左 :分站教學體驗課程安排竹筒飯DIY,由竹山聯絡處志工預先準備好白米、糯米、香積飯等混合食材及竹筒等器材,讓學員們親自將食材填入竹筒約七分滿,再注入滿過材料高出五公分左右的水,接著再進行蒸煮,相信下午回程時吃到自己DIY的食物,一定特別香、特別好吃![攝影者:梁祐榕]
圖右 :分站教學體驗課程救難機DIY,利用空紙盒或是鋁箔包就可以製成救難機,學員在聽取製作說明之後迫不及待躍躍欲試![攝影者:陳思蓉]

圖左 :只要用1個鋁箔包,以及3號廢電池及磁鐵各2顆,就能組合完成一個類似坊間夾娃娃機的器具。[攝影者:陳思蓉]
圖右 :分站課程現場還準備一些物資如餅乾、糖果、百香果、果凍等等,讓學員運用自製的救難機夾取物資,每個學員都超級厲害,手中盡是滿滿的戰利品。[攝影者:楊鎧遠]

圖左 :北彰慈少班參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全區座落九二一地震遺跡之上,沿車籠埔斷層而建,除了紀錄保存921地震斷層遺址的景觀,連結現址與過去的共同記憶,透過真實地貌及認識地球地震科學的知識,讓觀眾體現人與大自然之間和諧共處的關係,對不曾經歷那場大地震的學員更有不一樣的認識。[攝影者:陳思蓉]
圖右 :在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工作人員導覽解說之下,大家對於車籠埔斷層槽溝形成的歷史有更深刻的印象。[攝影者:楊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