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從知與行 綜觀慈悲利他的慈濟人文

從知與行 綜觀慈悲利他的慈濟人文

E-mail 列印
七月份見習慈誠委員志工訓練課程,28日在彰化靜思堂舉辦展開。早上八點鐘學員陸續報到後,進入三樓視聽教室後,隊輔們歡喜招呼坐定。共計有工作人員暨學員一百四十五人參與。課程內容涵蓋四大志業精神及意涵。講師 們各以熟悉的領域,分享自己參與的過程及心得,讓與會志工對於未來參與志業有更多的了解。

◎見苦知福 樂在付出

第一堂課講師洪美香分享「快樂志工行」。美香一開場即笑臉盈盈問在場志工們:「幸福是什麼?」

有人回答:「可以吃飽、穿暖。」有人回答:「身體健康」;還有人回答:「身心靈健康才是幸福。」

面對剛加入慈濟的志工們,她接著問大家是否看過大愛劇場《愛的練習題》?
洪美香開始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臉上的笑意漸漸褪去。

螢幕上正放映著一位笑得甜甜蜜蜜,臉上洋溢著幸福表情的嬌滴滴女子,手上抱著一個小娃兒,一個小孩站在年輕的夫婿中間,想必是他們倆的第一個孩子,一幅和樂幸福家庭照。但是無常讓她幸福的生活只維持了七年,先生在第三個孩子出生前,因海釣發生意外往生。

先生往生後,洪美香常常以淚洗面,讓身邊的家人擔心,朋友也鼓勵她多接觸宗教。她必須獨自面對扶養孩子的責任,還好有家人的支持及娘家的力挺,讓她走過人生的最低潮。

因緣際會下,與慈濟人到深山關懷個案,案主是個單親媽媽,獨立扶養五個小孩,還要照顧對媳婦滿是怨言的公婆。因訪視看到更苦的人,從此洪美香不再哭了。

見苦知福是洪美香踏入慈濟後的心境寫照,也是她投入慈濟志業最大的收穫,她決心要用笑容面對每一天。

1992年洪美香受證委員,在臺中分會快樂兒童班承擔課務組及班媽媽,也是慈濟技術學院的懿德媽媽,每每要到花蓮,陪伴出門在外的學子,把愛的種子,撒播在孩子的心田裡。多年以後,孩子們常回來找美香媽媽,她歡喜地分享孩子們回來找她的留影照片。她也參與訪視、國際賑災等,直到彰化慈濟人有自己的家-彰化分會,更與所有慈濟志工合心,讓各功能組運作順暢,也帶出許多的菩提種子。

◎國際賑災 善愛流轉

來自臺中大甲區的薛明仁因經商,長期在中國廣東工作,他分享於國際賑災的志工經驗。因為家中妻子的因緣,他接擉了證嚴上人的《法音品》錄音帶,覺得上人的法,具有安定人心的力量,於公司想透過讀書會,將上人的佛法智慧帶入海外企業中。

雖然臺灣與中國是同文、同種、同語言,但文化溝通上卻存有很大的差異性。每一個小時的讀書會,薛明仁往往須用四倍時間來準備讀書會的素材,涉獵上人的書籍。經歷此過程,心中有了深刻的感受-投入慈濟,修身養性,自己最受益。

「讀書會可不可以延長一個小時?」
「為什麼要延長一個小時?」
「一個小時還是由你講,另一個小時,我們來講,我們做到的!」

過了一個月,公司幹部們主動向他要求,延長讀書會時間一個小時。公司主管在讀書會中從歡喜到法喜,再而實踐很想分享,因為做到了,不講出來會難過。以前公司供午膳,員工們總是盛很多,也產生大量廚餘。而今,同仁會吃多少,才去盛多少米飯,減少糧食浪費。上人的法,已影響公司的同仁。

他接著分享,於海外當志工經驗。每位志工,都是慈濟的價值資產,若志工每個人,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個團體很容易破功(臺語,與瓦解意同 )。故上人講的法理,志工要從聽懂,到聽入,進而呈現,賑災過程展現慈濟人文。

「上人,去到海外,如何勘災救濟?」
「要讓捐款人放心!」

長期國際賑災的他,分享賑災前師徒之間的對話。因此他一直謹記上人這句話,落實在賑災每一個環節。

於海外承擔志工期間,也聽聞各地環保站,蘊藏著很多溫馨故事,因而贏得一環保一特色之美喻,或歡喜來護持環保、或度化慈濟照顧戶。甚至有小偷來惜福屋,偷東西時當場被逮個正著,並哀求不要報警。因志工同理心的對待,如今因感動加入慈濟志工行列,人生走入正軌。

見海外慈濟志工把慈濟的愛與善,思想傳出去,引影響更多人或金錢、物資護持,或親身投入。愛,看不到,卻影響人們行為的改變。志工到海外,把慈濟的人文帶出去,也見到異鄉,把愛找回來。

◎在地老化與在地安養

林榮威醫師這堂課讓志工們認識「預防失智的照顧」。因他父親罹患出血性腦中風,傷到負責短期記憶的海馬迴,從此記憶障礙逐漸明顯。

「我只是出來走走,就找不到路了。」繼父親演出遊輪驚魂記後,不久又在自家診所外出遊迷了路。

經歷幾次驚嚇,林榮威心想,自己是醫生,有專業知識。家裡的長輩失智出了狀況,都覺得不知所措,何況是一般人呢?而自己怎樣做,才能夠同時關懷社區裡的其他長輩們。

一旦失智,是無法治癒,只能延緩退化的速度,所以生活照顧比醫療治療更重要。當他得知大林慈濟醫院失智中心主任曹汶龍在推動「記憶保養班」,邀請曹主任也在和美開辦和美記憶保養班。如今林榮威醫師每週帶失智長輩活動半天,提供更多失智長者臨托,及照顧者喘息服務。

◎修身養性成就菩提種子

團體之美,來自於個人之美。講師林增協講解放掌、合掌、問訊等「學佛行儀」,及有關食衣住行四威儀,慈濟人的共同默契。做人行中道雜念於一心,展現整體的美,威儀莊嚴也可以度人。

志工如何在舉手投足間,能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動靜皆具足威儀之美?志工游素貞重點講述「美姿美儀」課程,告訴學員一切緣自於心。志工腦海裡埋下慈悲利他種子,心漸開放,行入志工團體中,學會能納百川的氣度,逐漸修正自己的習氣,因善而美麗,因愛而延續。

◎愛的廻響

今年二十八歲的阿松(化名),因為年輕時無知被人利用,誤觸法網進入監獄。在監獄中聽到同是永靖人的高肇良,反黑歸白心路歷程,心裡想要改變自己過去的行為。離開監獄後主動與高肇良連絡。今天的課程讓他瞭解慈濟在做什麼,也學習慈濟人的行儀,相信自己走進這個團體是菩薩的安排。

鐘素玲任職藥師,近期因工作中人事問題困惑許久。於今日課程中聽聞游素貞於課堂中談起:人與人之間會起爭執,是因緣。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無意間在志工課程中,豁然開朗有了解答。坦率的她,課後走向游素貞,欣喜地表達自己在課堂的感動與感恩。

學員楊建民的父親,也是失智症患者,聽了林榮威醫師分享失智症的照顧,感受特別深。他分享著:「有天,我們家族帶著父親出去郊遊,父親對著其他家人誇讚著他:這位司機很辛苦,要給他加班費!我的父親,已經忘記我是他兒子了。」父子之間,最珍貴的記憶都消失了,好讓他悵然,還好有林榮威醫師,教大家如何面對。

學佛並非只在讀經、禮佛、念佛而已,修身養性更要從親近善知識,結交善友做起。透過歷次講師的分享,培訓課程希望能給發心志工們正確的學佛觀,了解佛陀的悲心大願,人人互為人師,齊精進共學習,進而行入人群廣結善緣,實現人生的意義,展現人生的價值。

圖左 :志工薛明仁長期在中國廣東工作,以證嚴上人的《法音品》帶動企業讀書會。他分享海外慈濟志工把慈濟的愛與善,思想傳出去,把愛找回來。[攝影者:黃呈燎]
圖右 :臺灣走向高齡化,失智症患者已成為家庭照顧者極大負擔。林榮威醫師以其照顧父親失智成立「記憶保養班」經驗,教大家失智預防與照顧。[攝影者:黃呈燎]

圖左 :團體之美,來自於個人之美。講師林增協講解放掌、合掌、問訊等「學佛行儀」,及有關食衣住行四威儀,慈濟人的共同默契。[攝影者:黃呈燎]
圖右 :「學佛行儀」課程涵蓋食衣住行,也讓學員實作練習。培育團隊一一調整學員食之威儀,以手指端碗拿筷,展現龍口含珠,鳳口飲水。[攝影者:黃呈燎]

圖左 :志工游素貞重點講述「美姿美儀」課程,告訴學員一切緣自於心,志工腦海裡埋下慈悲利他種子,心漸開放,因善美麗,因愛延續。[攝影者:黃呈燎]
圖右 :一日課程結束,「溫馨家聚」時間讓學員圍坐分享心得 。鐘素玲任職藥師(右三),暢談游素貞的課程分享,讓困擾自己問題豁然開朗。[攝影者:黃呈燎]

圖左 :學員楊建民(右二)的父親,也是失智症患者,聽林榮威醫師分享感受特別深。他父親記憶也消失了,還好有林榮威醫師,教大家如何面對。[攝影者:黃呈燎]
圖右 :學佛並非只在讀經、禮佛、念佛而已,修身養性更要從親近善知識,結交善友做起。透過歷次講師的分享,培訓課程希望能給發心志工們正確的學佛觀,了解佛陀的悲心大願,進而行入人群廣結善緣,實現人生的意義,展現人生的價值。[攝影者:黃呈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