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伉儷同行 相攜相伴

伉儷同行 相攜相伴

E-mail 列印
提起大林慈濟醫院工地紀錄的過程,寡言的林水和若有所思憶起當年,時空回到1995年,當時他剛進入慈濟,在嘉義市徐州街的會所參加共修,碰巧遇上嘉義火車站附近嘉年華大樓火災事件,慈濟志工相邀要前往關懷受災民 眾,需要拍照的志工同行記錄,水和自告奮勇承擔,所以,當慈濟在大林的田中央興建醫院時,他順理成章地承擔醫院工地記錄的工作,不管是證嚴法師行腳、民眾組團參訪、志工舉辦園遊會、義賣會,就出現他扛著攝影機四處拍攝的身影。

「無師自通,因為以前沒有人可以請教,只能靠自己摸索。」多練習慢慢的就學會錄影機的操作。也不知是什麼動力讓在電信公司工作的他,不分日夜接到慈濟任務就出門,水和笑著說:「以前的人很憨直,交辦任務就全力完成,沒有甚麼想法。」太太賴艷慧在旁說道:「他那時已學佛了,是從佛門入善門!」

為了尋求改善夫妻關係的方法,林水和開始學佛。賴艷慧的工作是家庭電繡,她手藝好交貨速度快,業界口碑好,工作源源不絕的進來,趕著交貨又要帶孩子,工作家庭兩種壓力交錯,逼得艷慧身體出現問題,於是脾氣愈來愈暴躁,先生成了出氣筒,連帶家庭的氛圍不好。水和希望學佛能找到讓太太不亂發脾氣的方法。

◎募款募心

有一回,賴艷慧遇客戶勸募捐款行善,回家與水和商量後就開始捐款成為慈濟會員,同年,巧遇她的姑姑分享去花蓮精舍的朝山活動,證嚴法師告訴朝山的會眾,朝山並沒有功德,最重要是調伏自己的身心;這樣的言論讓她感覺這位法師與一般出家人不同,所以當姑姑相邀她到花蓮,她就答應了,只是從花蓮回來後因工作繁忙,就不了了之。

一段時間後姑姑介紹他們到慈濟嘉義會所共修,才又牽起與慈濟的因緣。雖然做生意,但是要勸人捐款,還是心有障礙,證嚴法師一句:「信己無私,信人有愛!」是艷慧募款最大的力量,有心開始募善款後,會員數沒多久就竄升到百人。

在慈濟每週五共修時,只要聽到好的字句,就提筆寫下來,養成記錄的習慣,所以在大林慈院建院期間,由她承擔每個月上人到大林工地巡視時的話語做詳實的記錄,並以最短的時間將其寫成新聞稿回送臺北,因此而成為文字記錄者。

她回想那段追著上人腳步的時光,也發生了些趣事,像是一時不慎跌入田溝內,卻也因此讓上人回過頭來輕聲叮嚀:「要小心。」甚至在夢境裡仍追在上人身後只為聽清她說的話,而上人還回頭對艷慧說:「我認識你,你是負責紀錄的某某人。」在夢中欣喜極了,「心想上人竟然會知道我的名字。」她因為紀錄的習慣,除了幫慈濟歷史留下足跡,也讓自己記下每次的心情轉折。

慈院開幕那日,水和回憶在急診室碰見一位腿部腫脹甚至長蟲的老嫗,那時深刻地體認到上人要在鄉村興建醫院的用意,若沒有醫院的存在,當地的患者只能依賴小診所的治療,一再延誤病情。

林水和提到太太當年的情況,已經連著好幾年睡眠無法安穩,每到半夜都會因疼痛而醒,甚至在大林工地記錄時,都須在清晨服止痛藥才能開始一天的忙碌,為此夫妻倆尋遍嘉義的醫療院所卻始終查不出病因,日復一日的復健跟針灸對病情毫無幫助,最終也是在慈院檢查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才能對症下藥並且有效的控制住病情,慈院的醫護人員也成為夫妻倆的貴人。

林水和出生臺南白河,家中有七個兄弟姊妹,從小就養成了簡樸的習慣。自結婚以來,兩人常為開銷有所爭執,但學佛後,體認太太久病不癒應多行善植福,而後林水和想捐慈濟榮董時,賴艷慧也義不容辭地贊助,自此之後,兩人鮮少再為金錢起爭端。

2000年1月大林慈院醫療志工首次培訓課程的學員有六百餘人,因嘉義聯絡處無法容納如此多人,於是第二次的培訓課程改在大林運動公園,又因館內回音將其改至大林慈院的本土文化區進行。憶起往日克難的上課情景,因在室外場地而無法架設投影機,只能在市內借用多臺二十九吋電視機運送到大林慈院來進行課程。2001年大埔義診中心開始運作,林水和也擔任每月人醫往診的攝影志工,十幾年來未曾懈怠,直至前兩年為幫忙照料孫子才卸下這任務。

林水和在大林慈院建院記錄過程中,印象深刻至今難忘的一件事情,在一次上人勘查工地時,他為了取景,將攝影機扛著架設在地下室入口處,但見上人輕輕提醒他,攝影機很重,要小心腳步。

賴艷慧笑著說自己是「說得多,做得少」,而林水和則是「說得少,做得多」,夫妻倆十幾年來一同投入人文真善美,一人提筆為慈濟足跡作歷史見證,一人扛著攝影機替每個行善的當下留下永恆的畫面,也在大林慈院建院過程寫下夫妻倆人生難忘的篇章。

圖左 :賴艷慧好幾年睡眠無法安穩,每到半夜都會因疼痛而醒,尋遍嘉義的醫療院所卻始終查不出病因,最終是在大林慈院檢查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才能對症下藥並且有效的控制住病情。[攝影者:楊孟仁]
圖右 :不管是證嚴法師行腳、民眾組團參訪、志工舉辦園遊會、義賣會,林水和就扛著攝影機跟著四處拍攝,留下歷史畫面。[攝影者:楊孟仁]

圖左 :賴艷慧在共修時,只要聽到好的字句,就提筆寫下來,養成記錄的習慣,所以在大林慈院建院期間,由她承擔每個月上人到大林工地巡視時的話語做詳實的記錄,並以最短的時間將其寫成新聞稿回送臺北。[攝影者:楊孟仁]
圖右 :以前沒有人可以請教錄影的技巧,林水和只能靠自己摸索,錄影機的操作。他在電信公司工作,不分日夜接到任務就出門記錄。[攝影者:楊孟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