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拆解人生 老年生活更舒壓

拆解人生 老年生活更舒壓

E-mail 列印
把「拆解當舒壓」,在福興環保站有幾位慈濟志工來環保站做拆解時,剛好可以給自己舒解壓力。而透過拆解電器時,發現裡面有好多奇怪的東西和構造,再經過志工進行拆解,讓大部分廢棄家電得到合理的處置,如裡面的鋼鐵 、有色等金屬都能實行二次利用,進而可以再生,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心力。

⦾拆解撇步 能做最大福

慈濟志工王文雄,從電纜公司退休後緊接著在保全公司當警衛,直到七十歲才真正退休,現在在環保站做拆解的工作,他說:「反正有空就做,從一個禮拜做一天到現在一個禮拜做五天。」在回收拆解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就是要去克服,他抱著再試一次的精神,摸索拆解不同電器及各種物品,他做久了也就熟悉了,並從失敗中慢慢累積經驗。

「環保站中都是從社會每個階層來的,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生命過程,個性也不同,但接觸久了,都知道彼此的個性,習慣就好了,都已經到了這個歲數,該經過也都經歷過了。」王文雄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做環保。

一雙炯炯有神的雙眼,王文雄看不出來已經有七十五歲了,雖走路有點一跛一跛,行動沒有那麼方便,但他笑笑表示,大家在環保站裏,互相開玩笑,一起工作,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感情也特別好。在家裏面王文雄以身作則做環保,洗澡的水他利用來沖馬桶,家裏面不要的東西,都會分門別類回收,盡量減少垃圾,資源回收再利用。

對於他未做慈濟前的個性,他說他很剛烈,「我不對也不喜歡給人家唸,但經過環保站與人相處的歷練,如來到一個新環境,被誤解、有敵意,那是正常的,想要他人對你友善,就要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先關心、愛護他人,反求諸己。記得當兵的時候老班長講,別人的錯都是我的錯,現在知道了,不對就是不對,道歉就可以了。」王文雄體悟到每一件事都有發生的因緣與適當的時機點,如果沒有堅強、寬容的心胸和淡然、豁達的態度,可能很快就被自己打敗。

在拆解過程中,要互相幫忙,王文雄遇到問題就會請教經驗比較豐富的志工,做充分的溝通。拆解後的銅線可以分做好幾級,賣的價格也有所不同,所以要仔細分類,王文雄毫不含糊,他謙虛地說:「來環保站最大的動力就是在混日子,為什麼會做的那麼快樂?因為大家在一起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特別好過日子,在家裏面也是看電視而已,比較粗重的工作我也沒辦法。」做環保愛地球,王文雄最大的願力就是,「這輩子一直做,做到沒辦法做。」不說辛苦,他認定能做就是最大的福氣。

⦾搞破壞再利用 歡喜撈寶驅走憂鬱

患有小兒麻痺,現年六十三歲的徐忠正,身手俐落,拆解環保毫不含糊,然而他是什麼因緣來到環保站呢?

2009年,徐忠正因身體不適申請退休,一陣子之後突然心情很亂,結果檢查是罹患憂鬱症,後來在慈濟志工楊惠珠引見下,加入環保志工行列,且在做了幾個月之後,身心越做越輕鬆,也就慢慢的走出鬱卒的生活。

八年多來,徐忠正都是負責拆解,「做這方面我也蠻高興的,因跟我的個性有關,本來我就是喜歡拆拆解解,東摸摸西摸摸,又可以回收資源,所以說欲罷不能,像家裡不要的舊手機、老電視,甚至是報廢的馬達、廢電纜,竟然可以變成黃金,善盡其利用價值。」他做得很高興,有空就盡量做,只有禮拜天休息,「來這邊師兄姊們,大家都嘻嘻哈哈的,看到八十幾歲的阿公阿媽他們在茄苳環保站就跟我們一起做,然後做到福興這邊來,有位阿媽說,一天不來這邊不行啊。」對老菩薩付出的精神徐忠正感到敬佩,也是激勵他源源不竭的動力。

在環保站大家就像一家人,徐忠正覺得沒什麼困難,也沒什麼壓力,身體不適該休息就休息,在拆解過程卻常常發現有驚喜、有寶物,「每天會發現到有不同的電器用品,沒有來這邊是沒有辦法發現到,原來它的構造是這樣子,又可以發現到很多寶貝,例如:人家不要用但還堪用的,就把他收集起來,改天發現要用的時候,他還能派上用場,那就是撈寶。」

徐忠正自認自己在環保站是專門在搞破壞,像電扇、鋁、塑膠類、IC片等等,都要一一分解才能完全回收,在自家生活中落實環保,把每一樣東西都當成寶,東撿西撿,不會像以前那麼浪費,可用東西隨手丟。

拆解區不懂地方,徐忠正會請教有經驗的志工,大家共同研究,量多的時候,大家一起分工。「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些衝突有個人意見,難免當下會有些不舒服,但深吸一口氣,有時轉個念一笑置之,其實沒有什麼。」一路走來讓徐忠正學到心境豁達外,也把環保站當成另一個家,「總覺得有責任,想做好所有的事情,忘記了所有的憂鬱,恢復了正常生活,這裏是一個大家庭,我會盡力做,努力去學習奉獻。」他心中法喜充滿感動。

⦾教官退休做環保 拆拆解解護地球

軍訓教官退伍慈濟志工的劉豐彰,退休之後就待在家裡,因為對電風扇最有興趣,想知道它的原理,所以才有因緣走入慈濟的環保站,「在這之前曾經在內壢環保站做環保,因為那邊收掉了,輾轉的來到福興環保站,在這裏做了一年多的時間。」

2009年退休就投入環保工作,整整做了十年的時間,劉豐彰最主要的工作是專門折解不要的家電,有時後遇到拆不掉的東西,就請志工幫忙,「師兄們很厲害都有辦法拆解,遇到最困難的事情就是鏍絲咬死,還有電風扇的馬達要轉開很不好轉,後來師兄就叫我用敲的,結果就解決了。」劉豐彰感恩所有志工的教導。

拆解分工,大家互相配合,小家電都是劉豐彰在處理,像變電器或變壓器。談起改變,今年六十一歲的他說,「以前個性比較兇,對學生很嚴格,做錯事情我一定會罵他們,做環保後,心情變得更柔軟,遇事會反思自己,不會一下子就發脾氣,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生活中能不用塑膠袋就盡量不用塑膠袋,將環保落實在生活中,劉豐彰堅持做環保,就好像上班一樣每天都一定要過來,「不管晴天還是雨天我都是騎腳踏車來,每天騎了半小時,算是訓練身體不讓身體老化,也為這地球盡一份自己的心力。」

⦾日日埋首做環保 老年生活不平凡

做環保快十年,慈濟志工藍德源剛退休的時候,媳婦生了雙胞胎,家人叫他幫忙帶小孩,他不願意,於是就到環保站做環保,「覺得可以親近大地且環境整齊清潔,就是要從自身做起。」

今年七十歲的藍德源,剛開始做五天現在做六天,幾乎每天都到環保站工作,每天做到下午三點多才回家休息,有時候甚至到下午四、五點才回去,覺得已經習慣每天這樣的生活就一真持續到現在。退休前就是做機臺,所以來到環保站做拆解一點也難不倒藍德源,且他覺得大家相處都很豪爽,不會互相計較,就像老朋友一樣,融洽就像一家人。

說起以前個性,滿頭白髮,做事認真的藍德源說:「以前只要自己不滿意的事情不管是對工作、家人、朋友、時事變化等都會忍不住唸上幾句,現在比較不會了。」專心在環保工作,心境有如此大的轉變,他很感謝來做環保。

負責複雜的拆解工作的藍德源,堅持下來的動力就是不要在家一直看電視,來環保站有工作可以做且有意義,他很感謝站長帶領大家。

圖左 :八年多來,徐忠正都是負責拆解環保回收物,「做這方面我也蠻高興的,因跟我的個性有關,本來我就是喜歡拆拆解解,東摸摸西摸摸,又可以回收資源,所以說欲罷不能,像家裡不要的舊手機、老電視,甚至是報廢的馬達、廢電纜,竟然可以變成黃金,善盡其利用價值。」[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2009年,徐忠正因身體不適申請退休,一陣子之後突然心情很亂,檢查結果是罹患憂鬱症,後來在慈濟志工楊惠珠引見下,加入環保志工行列,且在做了幾個月之後,身心越做越輕鬆,慢慢的走出鬱卒的生活。[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慈濟志工藍德源在剛退休的時候,媳婦生了雙胞胎,家人叫他幫忙帶小孩,他不願意,於是就到環保站做環保,「我覺得可以親近大地且環境整齊清潔,就是要從自身做起。」[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軍訓教官退伍的慈濟志工劉豐彰,退休之後就待在家裡,因為對電風扇最有興趣,想知道它的原理,所以才有因緣走入慈濟環保站。[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劉豐彰堅持做環保,就好像上班一樣每天都一定要過來,「不管晴天還是雨天我都是騎腳踏車來,每天騎了半小時,算是訓練身體不讓身體老化,也為這地球盡一份自己的心力。」[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今年七十歲的藍德源(左),剛開始做五天現在做六天,幾乎每天都到環保站工作,他已經習慣每天這樣的生活且持續到現在。[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慈濟志工王文雄,從電纜公司退休後緊接著在保全公司當警衛直到七十歲,現在在環保站做拆解的工作,他說:「反正有空就做,從一個禮拜做一天到現在一個禮拜做五天。」[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王文雄在回收拆解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就是抱著要去克服,「再試一次的精神。」他透過摸索拆解不同電器及各種物品,做久了也就熟悉了,從失敗中慢慢累積經驗。[攝影者:李昭田]